郑州东区,2025年10月1日。
蜜雪冰城总部大楼里,一份收购公告刚刚通过港交所向全世界宣布——蜜雪集团斥资2.856亿元,拿下福鹿家51%的股权,又花1120万买下2%的散股。算下来,这家做现打鲜啤的小公司,估值直接被抬到了5.6亿。
有人说这是蜜雪冰城的“啤酒梦”,有人说这是张红甫给老婆田海霞的“救市资金”。但真正懂行的人都知道,这笔买卖的背后,藏着一个更野心勃勃的盘算——复制一遍茶饮赛道的成功公式,在鲜啤市场再造一个“雪王帝国”。
福鹿家,2021年成立的新品牌。主打6到10块钱一大杯的现打鲜啤,覆盖28个省份,门店数量刚刚突破1200家。财报显示,2023年还亏了152万,2024年才勉强扭亏赚了107万。
这样的成绩单,放在其他投资人眼里,大概率是“再看看”。但蜜雪冰城不这么想。
因为福鹿家手里有三样东西,正是蜜雪冰城现在最需要的。
第一样,是下沉市场的基因。福鹿家的门店开在哪儿?不是上海南京路,不是北京三里屯,而是河南焦作、山东临沂、四川绵阳这种三四线城市的夜市街头。一杯500毫升的鲜啤,6块钱,比瓶装精酿便宜一半,比酒吧现打便宜三分之二。这个价格带,刚好卡在“喝得起”和“喝得爽”之间。
第二样,是加盟模式的跑通经验。1200家店,全是加盟商开的。这意味着福鹿家已经摸索出了一套标准化的开店流程——从选址评估到设备安装,从原料配送到售后培训,每一步都能复制粘贴。蜜雪冰城最擅长的,不就是把这套流程放大到5万家吗?
第三样,最关键,是供应链的卡位优势。福鹿家在河南焦作有自己的啤酒厂,这意味着它不用像其他鲜啤品牌那样,从青岛或者燕京采购半成品。自己控盘生产,成本能压到极致,保质期也能控制得更精准。这对蜜雪冰城来说,简直是天赐良机——它可以把茶饮供应链的那套“集中采购+区域分仓+冷链直达”模式,直接平移到啤酒行业。
说到现打鲜啤这个赛道,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不就是酒吧那种嘛”。
错了。酒吧的鲜啤,和街头的现打鲜啤,根本不是一个物种。
酒吧鲜啤,客单价30到50块,主打的是氛围和社交场景。你去酒吧,喝的不是那杯啤酒,喝的是“今晚这局有面子”。但现打鲜啤不一样,它把消费场景拉到了街头巷尾,把价格打到了6到10块,把购买动机简化成了“走过路过买一杯”。
这个市场有多大?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鲜啤市场规模预计突破800亿,2030年能冲到1500亿。年复合增长率12%到15%,比瓶装啤酒的增速快三倍。
但问题来了——这么大的蛋糕,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一个真正的行业老大?
答案很简单:冷链太贵,保质期太短,标准化太难。
鲜啤保质期只有7到15天,运输过程中必须全程冷链,温度不能超过8度。一旦超温,酵母失活,风味全毁。这意味着,做鲜啤品牌,必须自己建仓配网络,不能像做瓶装啤酒那样丢给经销商。
泰山精酿、失眠企鹅、优捕捞这些品牌,门店数都没破千家,核心原因就是卡在了物流上。他们要么自己建冷链,成本高到吓人;要么租第三方冷链,损耗率能飙到15%以上。
但蜜雪冰城不一样。它有5.3万家门店,每天都在用的冷链网络,覆盖全国所有县级市。现在只需要把茶饮原料的配送路线,顺带加一条鲜啤专线,边际成本几乎为零。
这就是降维打击。
很多人以为,蜜雪冰城收购福鹿家,是想在茶饮之外开辟一个新战场。
不完全对。蜜雪冰城的真正目的,是把福鹿家变成自己生态系统里的一个零部件。
具体怎么玩?三步走。
第一步,用供应链吃掉成本差。
福鹿家现在一杯鲜啤的成本大概在3到4块钱,包括原料、设备损耗、物流费用。蜜雪冰城接手后,可以把麦芽、酒花的采购并入自己的全球供应链,单价直接砍掉20%。冷链配送并入现有网络,物流成本再降30%。这样一算,成本能压到2.5块以下。
别小看这1块钱的差价。福鹿家现在1200家店,假设每家店日均卖200杯,一年能卖出8760万杯。每杯省1块钱,就是8760万的净利润空间。
第二步,用门店网络放大流量池。
蜜雪冰城的5.3万家店,每天服务的顾客超过1000万人次。现在只需要在茶饮门店的显眼位置,贴一张“雪王联名款鲜啤”的海报,或者在小程序里加一个“附近福鹿家门店”的入口,就能把茶饮流量导到鲜啤消费上。
这种异业引流,在快消品行业早就玩烂了。可口可乐和麦当劳捆绑,星巴克和阿里巴巴联名,本质都是把对方的用户池变成自己的增量市场。
第三步,用“雪王IP”打穿年轻人心智。
福鹿家现在的品牌形象,说实话有点“土”。门店装修是工业风,产品包装是透明塑料杯,营销动作基本靠地推发传单。这套玩法在下沉市场能跑通,但想破圈到一二线城市,难度很大。
但蜜雪冰城不一样。它有全网粉丝过亿的“雪王”IP,有“你爱我,我爱你”的神曲,有年轻人自发创作的表情包和二创视频。只要把雪王形象和福鹿家联名,推出“雪王精酿”“雪王茶啤”这种爆款单品,年轻人会自己帮你传播。
这招,蜜雪冰城在茶饮赛道已经验证过了。它的“摇摇奶昔”“柠檬水”之所以能火,不是因为配方有多独特,而是因为雪王这个IP自带传播力。
当然,蜜雪冰城的这盘棋也不是毫无风险。
最大的问题,还是规模化扩张之后,供应链能不能跟得上。
福鹿家现在只有1200家店,蜜雪冰城的目标是5000到1万家。这意味着,鲜啤的日均产量要从现在的24万升,飙到100万升以上。焦作那个啤酒厂,产能能不能撑住?如果要新建工厂,选址在哪儿?冷链配送的辐射半径能不能覆盖全国?
这些问题,不是砸钱就能解决的。鲜啤和茶饮最大的区别在于,茶饮可以提前备料,鲜啤必须即时生产。一旦产能跟不上,门店就会断货;一旦冷链出问题,产品就会变质。
还有一个隐患,是管理团队的磨合。
蜜雪冰城这次拿了53%的股权,但福鹿家的原班人马还在。田海霞持股29%,麦浪同舟持股10%,赵杰和贾荣荣分别持股5%和2%。这意味着,蜜雪冰城虽然是大股东,但不能完全主导决策。
如果双方在供应链改造、门店扩张、产品研发上出现分歧,怎么办?如果福鹿家的老团队不认可蜜雪冰城的“低价走量”策略,怎么办?
这些问题,都需要时间来验证。
说到底,蜜雪冰城收购福鹿家,本质上是在对赌一个未来——现打鲜啤能不能像奶茶一样,成为年轻人的日常消费品。
如果赌对了,福鹿家5年内冲到1万家店,年营收破百亿,蜜雪冰城就多了一个新的现金奶牛。
如果赌错了,鲜啤市场始终起不来,福鹿家最多也就是个小而美的区域品牌,蜜雪冰城这3个亿就打了水漂。
但从目前来看,蜜雪冰城的胜算还是挺大的。
它有供应链,有门店网络,有IP势能,最关键的是,它有在下沉市场“用低价撬动规模”的成功经验。这套打法,在茶饮赛道跑通了,在鲜啤赛道,大概率也能跑通。
毕竟,能把一杯柠檬水卖到4块钱还能赚钱的公司,把一杯鲜啤卖到6块钱,也不是什么难事。
下次走过街边,看到雪王举着啤酒杯冲你笑的时候,别急着拍照发朋友圈。先想想,这杯6块钱的鲜啤背后,藏着多少商业逻辑和供应链博弈。
更新时间:2025-10-0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