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朝花夕拾
▲慈禧
慈禧(1835-1908),叶赫那拉氏,晚清重要政治人物。1852 年入宫,因生子载淳(同治帝)晋封懿贵妃。1861 年咸丰帝驾崩后,联合恭亲王奕訢推动宫廷权力调整,开启长达四十余年的协理政务时期。执政初期重用汉臣,支持洋务运动,推动近代工商业发展,促成 “同治中兴” 局面。
1875 年同治帝病逝后,慈禧立载湉为光绪帝,继续参与朝政。面对内外挑战,她在甲午战争后支持 “清末新政”,推行教育改革、编练新军、废除科举等举措,客观上加速了传统社会向近代的转型。
作为中国帝制时代少数长期执政的女性,慈禧在复杂历史环境中展现出政治手腕,其决策深刻影响晚清政局。
▲隆裕
隆裕(1868—1913),叶赫那拉氏,名静芬,出身晚清官宦世家,是慈禧太后的侄女。1889 年,她经家族安排与光绪帝成婚,成为中宫皇后。这段基于政治考量的婚姻缺乏情感基础,她在后宫生活中长期处于疏离状态,更多以礼法身份维系皇室仪轨。
1908 年,光绪帝与慈禧相继离世,年幼的溥仪继位,隆裕以皇太后身份与摄政王载沣共同辅理政务。她性格温婉谦和,面对动荡时局,始终以维护皇室体面为要,较少直接介入政治纷争。
退位后,隆裕深居简出,于 1913 年病逝,时年 46 岁。她的人生既承载着封建时代宫廷女性的宿命,也在历史转折中完成了特殊使命。
▲婉容
婉容,生于清末官宦世家,16 岁被选为溥仪皇后,容貌出众且精通琴棋书画。1922 年与溥仪举行大婚,曾在紫禁城度过一段优渥时光,受西式教育影响,思想较为开放。
后随溥仪迁居天津、东北,因时代动荡与婚姻困境,逐渐陷入精神与生活的双重困境。长期幽居的她身体每况愈下,1946 年病逝于吉林,年仅 41 岁。其一生交织着封建礼教与时代变迁的碰撞,堪称近代历史浪潮中的悲剧缩影。
▲李莲英
李莲英(1848—1911),原名李进喜,河北大城人,是晚清时期长期服务于宫廷的侍从。他于咸丰年间入宫,因做事细致机敏,逐渐成为慈禧身边的近侍,获赐名 “莲英”,陪伴慈禧近五十年,直至其晚年。
在宫廷中,李莲英主要负责日常事务的协调与照料,以谨慎周到的态度履行职责。据记载,他对上下均守礼节,极少介入朝堂纷争,更多以侍从身份维持宫廷事务运转。1908 年慈禧去世后,李莲英办理完丧仪即离开皇宫,退隐民间,三年后病逝于北京,享年 64 岁。
作为清末宫廷中任职时间较长的侍从,李莲英的经历反映了晚清后宫的侍从生态与宫廷生活细节。
▲安德海
安德海(1844—1869),直隶南皮人,晚清时期曾在宫廷任职的侍从。他早年入宫,因做事机敏细致,逐渐成为慈禧身边的近侍,主要负责宫廷事务的协调与日常照料。在咸丰帝后期,他因长期侍奉而熟悉内廷事务,成为连接内外的服务人员之一。
1861 年咸丰帝去世后,安德海在宫廷权力过渡中承担传递信息等事务,凭借细致的工作维持其近侍地位。他以恪守职责、行事谨慎为特点,长期负责后宫日常运转,较少直接参与朝堂纷争,但因贴近权力核心而受到关注。
安德海的经历反映了晚清宫廷侍从群体的特殊角色,其结局既与个人行为失当相关,也体现了当时宫廷制度对内侍的约束。
▲张之洞
张之洞(1837 年 9 月 2 日-1909 年 10 月 4 日),字孝达,号香涛,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人,晚清名臣、洋务运动核心人物。他 26 岁中进士,历任山西巡抚、湖广总督、两江总督等职,以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为指导思想,推动近代化进程。
在实业领域,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汉阳兵工厂,修筑卢汉铁路,奠定中国重工业基础。教育方面,他创办自强学堂(武汉大学前身)、三江师范学堂(南京大学前身)等新式学堂,首开近代高等教育先河,主张 “旧学为体,新学为用”,培养实用人才。
▲李鸿章
李鸿章(1823—1901),字渐甫,安徽合肥人,晚清军政重臣。道光二十七年进士,投身仕途,师从曾国藩,参与组建淮军,在镇压太平天国与捻军过程中崭露头角,成为晚清重要军事将领。
作为清廷重要外交代表,李鸿章多次参与对外交涉,签订《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在列强环伺的局势下试图以妥协换取喘息空间,其外交举措因时代局限备受争议。
晚年他仍致力于新政,督办铁路、发展实业,试图推动制度性变革。1901 年病逝于北京,谥 “文忠”。李鸿章一生横跨军政外交,是洋务运动的核心推动者,其实践既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也因复杂历史环境留下诸多争议,成为解读晚清变局的关键人物。
▲曾国藩
曾国藩(1811—1872),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晚清重要军政官员。道光十八年进士,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后以在籍侍郎身份回乡办团练,组建湘军,成为平定太平天国运动的核心军事力量。
在推动近代化方面,曾国藩是洋务运动的早期倡导者,1865 年支持创办江南制造总局,引进西方技术生产枪炮舰船,开启中国近代军工先河。他注重人才培养,派遣首批幼童赴美留学,为近代教育和科技发展奠定基础。
作为传统士大夫代表,曾国藩秉持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理念,其家书、日记蕴含的处世哲学与儒家思想影响深远。1872 年病逝于南京,谥 “文正”,被视为晚清中兴名臣之一。
▲左宗棠
左宗棠(1812—1885),字季高,湖南湘阴人,晚清军政重臣。早年屡试不第,后以幕僚身份投身实务,因才略受曾国藩赏识。1860 年组建 “楚军”,参与平定太平天国运动,以善战闻名,累迁至闽浙总督。
1865 年起,左宗棠积极推动洋务运动,在福州创办船政局,引进西方技术,培养造船及海军人才,奠定中国近代海军基础。
晚年历任两江总督、军机大臣等职,中法战争时督办福建军务,亲赴前线部署防务。1885 年病逝于福州,谥 “文襄”。左宗棠兼具传统士大夫的家国情怀与近代化视野,其军事成就与实业实践深刻影响晚清政局,收复新疆更成为中国近代反侵略斗争的重要篇章,生平彰显了晚清能臣在时代变局中的务实担当。
更新时间:2025-04-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