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世之乱”已解,中国划出一条红线,欧洲要另寻他法,博弈打响

安世半导体纷争总算是告一段落了,欧盟选择妥协,中国也放宽管制,但一个阶段性的结束往往意味着另一阶段的开始。中欧的博弈,要正式打响了?

据观察者网报道,欧盟委员会贸易和经济安全委员谢夫乔维奇表示:中方已同意豁免安世半导体的严格许可要求,同意向欧洲车企提供关键芯片,但前提是购买方要承诺这些芯片只用于民用用途。

这则消息落地,许多美西方企业,尤其是车企纷纷都松一口气,大众、宝马、丰田等公司也相继表示正与安世半导体供应商取得进展,

该半导体是成熟制程半导体芯片代表作,被广泛应用于汽车等领域,而相应也不追求体积的情况下,对导弹等军工行业的适配性也相对较高,因此中方明确划出红线,是十分合理的。

虽说这样的禁令未必会完全杜绝安世半导体流入军工行业,但至少把红线划在前面,今后再有发现类似的情况,则完全可以依规办事。

目前安世半导体主要在英、德两国生产核心晶圆,在运往中国进行封装测试,其80%的复杂流程都在中国境内完成。

从产业链分布来看,中国依然没掌握生产的核心技术,但却掌握了关键的支配地位。

就这件事的源头来看,完全是荷兰政府一意孤行配合美方“穿透性制裁”,对中企进行“精准狙击”。与此同时,欧洲切断了对安世半导体生产所需的核心晶圆,也导致中国国内生产的半导体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境地。

原本荷兰想趁机夺回安世半导体的生产主动权,甚至发表公告称其无法为10月13日之后生产的安世半导体提供安全保障,可此举完全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这条产业链若遭受打击,中欧是共同承担损失的,除非欧洲已明确有别的打算。

欧洲的确想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半导体产业链,甚至是稀土产供链,可问题是能做到吗?欧洲缺失战略自主的具象化体现,是在政治、防务以及经济等各方面的无法自主,包括在关键产业上的技术与配套措施。

美国想打造一套“去中国化”的产供链,那么能拉拢澳大利亚、日韩等盟友国家还有望实现,那么欧洲本身就是一个集合体,一遇到关键问题时的内讧程度,甚至还不如美国霸权秩序的盟友们来的团结。

欧洲连最基本的能源问题都无法实现战略自主,又怎样去建立一整套需要技术,又需要产业链的体系呢?

在这种情况下,欧洲执意同中方开战,多少有些不自量力的意思。

最现实的选择性,就是欧洲心甘情愿作为美国产业链的一部分,而这样就会与欧洲所谓的独立性越来越远,之后在中美博弈中当枪使的案例不会太少。

近期,欧洲政客频繁就俄乌冲突、台海局势以及全球供应链三大方向对中国说三道四,而次次都遭到中方有力的回应。

可偏偏又记吃不记打,每次都要经历过漫长的博弈过程,消耗彼此的时间与精力。这足以说明欧洲并非真心实意的同中国对话。

中美能达成“休战期”,完全是美方出于自身利益而考虑,但欧洲不一样,这种完全没有自主性的政治体制,才是彼此之间无法大达成长久战略合作的关键性因素。

近期中欧经贸高层谈判的节奏越来越快了,双方不仅就稀土矿产、新能源汽车等经贸问题作出实质性沟通,也在投资等领域作出新的讨论。

此前,法、德等国要求对中国启用“核选项”,但这种切断与中方经贸深层联系的做法不仅是不得人心的,甚至是有违常理的。

当前欧洲与日本的处境相同,一方面面临对美的高额关税与巨额投资协议,而欧洲还有能源、防务等开支呈指数级上涨;另一方面又无法摒弃固有的意识形态,扭转对华立场。这种复杂现状彻底决定了欧洲正离世界舞台中心越来越远。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1

标签:科技   欧洲   红线   中国   半导体   中欧   产业链   中方   美国   关键   荷兰   防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