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于鑫
9月20日,第三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的赛场上,面点香气扑面而来。作为今年首次纳入国赛的中式面点赛项,比赛现场不再只是“比谁擀面更快”,而是把刀工、手艺、创意和体力统统拉满,让人忍不住感叹一句:原来面点也能这么“卷”!
“中式面点这个项目属于乡村振兴赛项,也是第一次登上国家级的大舞台。”赛事解说员王甲告诉记者。中式面点赛项共设置了多个竞赛模块,龙须面、鲜肉包子、发酵面团、层酥面团、混酥面点、米粉、主题面塑制作……听上去就让人食欲大开。但对于参赛选手来说,这不是一场简单的“厨艺秀”,而是一场长达720分钟的极限考验。
以记者当天观摩的“主题面塑”为例,选手们需要在5个小时里完成一整组造型——既要有人物,有动物,还要有完整的场景搭配。眉眼神态、衣纹线条,甚至羽毛、花瓣都必须细致入微。要知道,这可不是捏橡皮泥,而是拿面团作画!如果主题过于简单,分数自然要打折扣;越复杂、越精细、色彩搭配越巧妙,得分才会更高。现场参观的市民打趣说:这是“面点版的雕塑大赛”。
这背后,是选手们日复一日的艰苦训练。解说员透露,大多数选手每天几乎都是从早到晚,高强度练习占据了全部生活。休息成了奢侈品,但大家依旧咬牙坚持。“毕竟这是中式面点第一次进国赛,机会非常珍贵,首冠的吸引力是很强的,谁都不想留下遗憾。”
现场的参赛选手既有二十多岁的在校学生,也有经验丰富的老师和企业职工。他们从各省层层选拔中脱颖而出,最终站上全国舞台。比赛不仅看手艺基本功,还考验创意设计和表达能力——每件作品还要配合口头解说完整展示背后的构思与巧思。可以说,这是对“手脑并用”的一次全面检验。
从龙须面到鲜肉包子,从造型逼真的面塑到创新的产品方案,中式面点赛项正在国赛舞台上焕发出新的光彩。从传统的手艺,到创新的表达,这场“中式面点赛”让人看见了技能人才的另一种可能:一块面团也能撑起一片舞台。谁说面点只能上餐桌?它还可以成为艺术,成为乡村振兴的新注脚。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编辑:温中豪
更新时间:2025-09-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