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山闽水物华新|走近制茶人:探寻武夷红茶的古味与新生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4月21日,由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人民日报社、福建省委网信委主办的“何以中国·闽山闽水物华新”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将在福建武夷山启动。19日-23日,活动采访团将深入武夷山、南平市,全方位展现福建在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的新成果,生动书写“闽山闽水物华新”的中国故事。

19日,由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人民日报社、福建省委网信委主办,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国家文物局文物古迹司(世界文化遗产司)、国家文物局考古司、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福建省委网信办、福建省文物局、南平市委网信委、人民网承办的“何以中国·闽山闽水物华新”网络主题宣传活动走进武夷山的茶厂,与制茶传承人面对面,探寻武夷山红茶的古味与新生。

手艺人的坚守:在守望传统中创新发展

桐木村正山小种 东南网记者 张梦媛 摄

4月的武夷山天气微凉,这片“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上,孕育着绝好的红茶:金骏眉。说到金骏眉,就不得不提一个人……

梁骏德,福建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红茶制作技艺(正山小种红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福建省非遗正山小种红茶制作技艺传承人梁骏德 光明网

15岁起,他就随父辈学习正山小种制茶技艺。从小闻着茶香长大,梁骏德的制茶天赋颇高:从“采摘一芽两三叶”,到熟练掌握萎凋、揉捻等工序,用了不到5年。20岁时,梁骏德就已是制茶队的技术骨干,负责把关正山小种的工艺。从茶园的悉心照料,到产品的精心制作,每一个环节他都亲力亲为,用心去感受茶叶的生命历程。在传承传统中,坚守技艺。

“过红锅”是传统制茶工艺中的一道工序,曾经却因种种原因一度失传。为重现这道工序,无数个日夜,梁骏德守在茶厂,查阅古籍、请教老茶人,反复试验。终于,在2012年,“过红锅”工艺正式恢复成功。

他想要让更多的人知道:既要创新,也要守望传统,正山小种才能历久弥新,生生不息。在这种坚持下,金骏眉被研制出来。

“我父亲经常和茶友一起研究制茶手艺,他们的执着改变了行业。”梁骏德的儿子,同是红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的梁添梦谈到了父亲与同伴的一次创新,“以前有个说法‘红茶多廉价’,可父亲那次大胆的尝试,让不少爱茶的朋友也爱上了红茶。”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正山小种红茶产地及初制厂 光明网

事情发生在2005年6月,张先生、阎先生等几位北京茶友来武夷山桐木村度假,他们在与梁骏德的交谈中,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采茶树的纯芽头能做龙井这样的高档绿茶,怎么就不能做高档的红茶呢?“做龙井不用揉捻呀,这一步做红茶可不能少,否则茶叶无法充分发酵。”梁骏德对记者说:“当时我本能地否定了他们,但后来一想,春茶太宝贵,用夏茶试试又如何?”就这样,梁骏德与张先生、阎先生等人用当年的夏茶做了实验。2005年6月7日下午,几个工人上山采芽,第二天一早,第一泡“创新红茶”诞生了,干茶不到四两。

装框的武夷红茶 光明网记者 董大正 摄

金丝显露,线索细如眉,冲泡后茶汤透亮,蜜香裹挟着花果香层层绽放。“尝过之后,所有人会心一笑,我们成了。”回忆起当时的场景,20年后的梁骏德脸上,仍带着骄傲。

芽头采摘标准等级高,茶形似秀眉,又为致敬创制者梁骏德——自那时起,一款名为“金骏眉”的茶叶享誉全国。传统的正山小种需经松木烟熏,但梁骏德自有独特工艺,既保留芽头鲜爽,又催生独特蜜香。“自那以后,正山小种就不怎么出口了,几乎都流入了国内市场,很多人喜欢喝!”

金骏眉的诞生填补了国内高端红茶的空白,逐渐带动了武夷红茶的发展。“这不是我们几个人的功劳,而是大自然的馈赠呀。”采访接近尾声时,梁骏德反复对记者说:“国家在我们这里成立了保护区、建设了国家公园,这边的生态越来越好,你想啊,为什么桐木的茶不打药也不长虫?这就叫生态平衡嘛!即使有虫,可能也被鸟吃掉啦。”

“青楼”寻香:青春与坚守的老味道

随后,采访团走进武夷山国家公园,探访红茶制茶初制厂房——“青楼”。这是当地一种独特的建筑,主要用于茶青萎凋和烘干,因此也被当地人俗称为“萎凋楼”。

图为“青楼” 中新网李太源 摄

“青楼”通常是三到四层的木构建筑,每层具有不同的功能。底层设有火坑和烟道,用于松木燃烧,传递热量及松烟。一楼为烘焙间,将盛茶的圆竹筛斜插入顶部烘焙架上用于熏焙;二楼为缓冲层,通过开关木门调节“青楼”的温度;三楼为萎凋间,将茶青均匀摊晾在竹席上萎凋。

图为用竹篓发酵茶叶 中新网李太源 摄

“青楼”的存在对正山小种红茶的制作影响深远。其独特的建筑结构使得经“青楼”松柴烘焙完成的正山小种红茶具有松脂和类似桂圆的独特香气,口感醇厚。

江骏发是正山小种第24代传承人,在桐木村土生土长的他在“青楼”干了半辈子。“青楼”里被熏黑的木板承载着他的青春与他对正山小种传统工艺的坚守。

据江骏发介绍,“这样传统的制作工艺需要耗费人力物力,尤其是在温度和时间的掌控上,需要制作者有丰富的经验。”他认为,如今机械制茶虽具创新性,但工艺仍然需要改进。

为将正山小种传统制作工艺传承下去,江骏发动员自己儿子也加入进来。“不能让老祖宗的传统工艺在我们这里丢了。”

本次活动由人民视频、南平市委网信办、南平市文旅局协办,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国家话剧院提供支持。

来源:网信福建、光明网、中新网、央广网、东南网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2

标签:物华   国家文物局   南平市   红茶   武夷山   桐木   青楼   福建   技艺   新生   传统   美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