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国排名首次跻身全球前十。2024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超3.6万亿元,投入总量居世界第二位。
图 | 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
今年9月份的时候,两份几乎同时传来的消息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一边是中国创新指数排名历史性进入全球前十,另一边是美日韩三国外长在纽约会晤后发表联合声明。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助理总干事马尔科·阿莱曼对此评价道:“跻身全球前十,彰显了中国作为全球创新引领者的突出地位。”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近日发布的《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在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首次跻身全球前十。 与2013年的第三十五位相比,中国在十二年间排名累计上升了25位,在全球中等收入经济体中保持领先地位。
图 | 美国纽约,第80届联合国大会期间,美国国务卿鲁比奥,日本外相岩屋毅、韩国外长赵显举行三方会晤
这一突破并非偶然,而是长期战略布局和持续投入的结果。2024年,中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超过3.6万亿元,投入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位,基础研究经费支出达到2497亿元。
从2015年的1.42万亿元到2024年的3.61万亿元,中国研发经费支出持续增长,占GDP比重已达到并超过不少发达国家水平。
中国成为世界上首个国内发明专利有效量突破400万件的国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位居世界首位。
图 |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
截至2025年6月,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已达147.2万件,在人工智能、新能源、生命健康等重点领域储备了一批高价值核心专利。
在重大科技突破方面,中国近年来成果丰硕。“嫦娥六号”实现了人类首次月背采样返回,“人造太阳”EAST完成了1亿摄氏度1000秒的“高质量燃烧”。 讲述DeepSeek—R1训练流程的论文登上了《自然》封面,接受了全球同行的严格评审。
图 | “嫦娥六号”
市场创新主体也在不断壮大。目前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已超过50万家,2024年有524家中国大陆企业进入全球工业研发投入2000强。
企业牵头和参与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数量占比约80%,持续优化的税收优惠政策将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由75%提高至100%。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数据显示,中国共有24个集群进入全球百强创新集群,数量连续三年保持全球第一。 其中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跃居全球创新集群榜首,北京排名第4位,上海—苏州集群排名第6位。
图 | 北京,参观者在中国国际福祉2025年9月13日,北京,参观者在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上利用跑步机进行康复训练
中国创新能力的快速提升得益于持续的科技体制改革。近年来,中国持续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着力破解制约创新发展的深层次问题。
创新“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模式,探索完善经费“包干制”,进一步激发科技人员创新创造活力。
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表示:“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他指出将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激励创新、促进开放、服务高效市场体系建设的重要作用,更好助推创新发展。
图 | 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
经过多年努力,中国已经构建了覆盖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成果转化的全链条创新体系。从“嫦娥”探月到“蛟龙”深潜,从量子计算到人工智能,从国产盾构机到国产大飞机,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集中涌现。
在中国创新指数排名公布的同时,美日韩三国外长在纽约举行会议。 尽管会议主要讨论朝鲜核问题,但会后发表的联合声明中提到了“台海周边日益频繁的破坏稳定活动”,这一表述被外界解读为针对中国。
图 | 福建舰官兵在转运空警-600舰载预警机
这一反应与中国近期在科技和军事领域取得的进展形成呼应。就在美日韩外长会晤的同一天,中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完成了电磁弹射首飞,歼-15T重型舰载机、歼-35隐形战机、空警-600预警机接连升空,展示了中国航母技术的跨越式突破。
福建舰的成功电磁弹射标志着中国海军迈入了全新时代,彻底打破了传统滑跃起飞的局限。
这一技术进步使得歼-15T可以满油满弹起飞,空警-600全面强化远洋预警能力,显著提升了中国海军的战斗力。
图 | 歼-15T舰载战斗机在海军福建舰电磁弹射起飞,歼-35舰载战斗机正在进行起飞准备
中国创新实力的提升得益于独特的“系统创新”模式。 在中国,政府通过长期战略规划、产业政策引导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为创新提供了清晰方向与制度保障。 而企业尤其是民营科技企业的崛起,则使中国创新呈现出“国家队”与“企业队”并进的特征。
中国创新成就的突破源于举国合力的攻坚。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深入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任务,确立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奋斗目标。
中国市场空间广阔、应用场景丰富,为创新提供了丰厚土壤。 支持企业参与国家重大科研任务,多地主动布局培育新产业,向企业开放政府应用场景,这些措施共同促进了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加速融合。
图 | 瑞典斯德哥尔摩,中美经贸会谈举行。图为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及贸易代表格里尔出席新闻发布会
中国的创新之路与其他国家形成鲜明对比。2025年春季,中美在日内瓦进行贸易谈判,中国凭借坚定的态度和巧妙的策略,成功促使美国在90天内大幅降低对华关税。 这一成功引发了连锁反应,日本、韩国和印度等国纷纷效仿,试图以强硬姿态与美国展开类似谈判。
然而这些国家很快发现,没有足够的实力支撑,单靠态度强硬难以取得实质性成果。
日本虽然动作最快,但前两轮谈判毫无实质进展;韩国由于国内政治动荡和外交掣肘,其谈判进程几乎停滞不前;印度也由于缺乏足够筹码未能取得任何成果。
图 | 美国总统特朗普
与这些国家相比,中国拥有完整的产业体系、核心技术突破、战略资源储备以及外交独立性。
中国的产业链已经实现了高度自主化,在美国“脱钩”压力下,中国加速推进科技攻关和产业国产化进程,在芯片、高端制造和新能源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突破。
“十五五”即将开启,这将是中国创新极具挑战的五年,也是前景广阔、大有可为的五年。 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表示,将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激励创新、促进开放、服务高效市场体系建设的重要作用。
图 | 上海,中国移动5G-A基站(5.5G基站)
全球创新指数排行榜的变化是世界创新格局变迁的缩影。从“嫦娥六号”实现人类首次月背采样返回到“人造太阳”完成1亿摄氏度1000秒燃烧,从5G通信大规模应用到北斗导航提供全球精准服务,中国创新正在更多领域实现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转变。
面对中国的快速进步,国际社会需要重新适应一个不再追随而是引领科技创新的中国。
参考资料:
1.《新华鲜报丨实力强劲!中国首次跻身全球创新指数前十》2025-09-22 17:23:55 | 来源:新华社
2.《美日韩三国在台湾和涉海问题上说三道四,外交部:强烈不满、坚决反对》2025-09-23 16:22 | 来源:环球时报
3.《重磅!中国航母又一突破:歼-35等三型舰载机成功在福建舰完成起降训练,现场视频→》2025-09-22 20:22 | 来源:红网
更新时间:2025-10-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