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美国军方高层,大多数人想到的一般是几位五星上将,比如马歇尔、莱希、艾森豪威尔、麦克阿瑟、尼米兹、欧内斯特·金等等。然而很少人听说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美国战争部长史汀生。那么史汀生在二战期间的存在感为什么很低呢?本鬼说说一家之言。
首先要说明的是,因为美国内阁当时设有与战争部级别相等的海军部,所以二战时期的美国战争部实际上是陆军部。众所周知,美国参与的二战主战场之一是太平洋战场,海军及其航空兵是绝对的主力。实为陆军部的战争部存在感较低很正常。不过这只是史汀生存在感很低的次要原因。
美国的战争部是仿照英国建立的,主要职责是监督美国陆军的运作管理。也就是说,战争部既没有战争时期的军队指挥权也没有和平时期的军队管理权。只不过美军在独立后的很长时间里都是以民兵为主。少数职业军人为辅的半临时性军队,只有监督权的战争部也应付美国的军事工作。
但到了二十世纪初年,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和军事体系的进步,只有监督权的战争部越来越不适应新的战争需要了。一战期间,潘兴在远征军内建立了直接对接美国总统的参谋部。一战结束后,潘兴建立的远征军参谋部改组为美国陆军总参谋部,美国陆参大幅削弱了战争部的影响力。
二战爆发后,判断美国一定参战的小罗斯福开始调整美国军队的指挥体系。日本偷袭珍珠港数月后,小罗斯福正式成立了由美国陆军、海军、陆军航空兵(空军)最高代表马歇尔、莱希、欧内斯特·金、阿诺德组成的参谋长联席会议(简称参联会),莱希为主席并兼任总统特别军事顾问。
参联会成立后立刻成为美国在二战期间的最高统帅部,与军事有关的决策事务都由参联会处理。结果就是战争部和海军部基本被边缘化,实际上变成参联会下属的“后勤军械部”。虽然史汀生也参与军国大事,但话语权远不如马歇尔和莱希。这才是史汀生在二战期间存在感很低的主要原因。
更新时间:2025-09-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