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史记-(93)不被孟子待见的魏襄王

作者简介:业余历史爱好者,立志在有生之年细细读完中华5000年历史,在此和朋友们分享,与君共勉!

背景介绍:

魏襄王名嗣,一名赫,魏惠王之子,战国时期魏国第四任国君,公元前318年即位为君,公元前296年魏襄王去世,在位共计二十三年。魏襄王在位期间,让本已走上下坡路的魏国更加进一步衰弱,然而历史上魏襄王最让人记住的并不是他平庸的政绩,而是他被当时的大儒孟子非常不看好的故事。

故事介绍:

-孟子的偏见:魏襄王即位之初,有一次孟子见到了魏襄王,出来后告诉别人:“襄王看上去不像国君,到了他跟前也感受不到他的威严。他突然问我:‘怎样才能使天下安定?’我回答说:‘天下统一才会安定。’他又问:‘谁能统一天下呢?’我又答:‘不喜欢杀人的国君能统一天下。’他又问:‘谁会归顺不喜欢杀人的国君呢?’“我又答:‘天下的人没有不愿意跟随他的。大王知道禾苗生长的情况吗?当七八月间天旱的时候,禾苗就要枯萎了。突然天上乌云密布,哗啦哗啦下起大雨来,禾苗便又会蓬勃生长起来。要是像这样,谁又能阻挡它生长呢?如今各国的国君,没有一个不喜欢杀人的。如果有一个不喜欢杀人的国君,那么,天下的老百姓都会伸长脖子期待着他来解救了。真像这样,老百姓归服他,就像水向下奔流一样,哗啦哗啦谁能阻挡?”

-大雪天的葬礼:魏襄王的父亲魏惠王死后,原本已经定好了下葬日期,可是这时魏国境内突降大雪,大雪堵塞了道路,致使魏惠王的灵柩无法按时下葬。但是魏襄王(严格意义上此时没有正式即位,还只能称太子)准备用木板修筑栈道以保证父亲下葬时间不变。朝中的群臣去劝阻太子,说这样做劳民伤财,人民一定会叫苦不迭,请太子暂缓下葬日期。但是太子却觉得,如果因为人民辛苦和费用的原因不能按期为先王举行葬礼,这是不忠不孝的举动,他不能落下这不忠不孝之名,太子坚持,一定要按时下葬。群臣都不好再去劝阻。这时魏国的丞相惠施,站出来对太子说:“古时候,周文王的父亲季历埋在终南山脚下,地下水浸坏了墓底,露出了棺材的前木板,文王说:‘这一定是先君想再见各位大臣和百姓一面,因此才让地下水进入出棺木’。于是文王命挖出棺木,在这一天早上为他搭起灵棚,百姓都来朝见,两天之后,才改葬于终南山脚下。文王此举才是大义,如今先王下葬的日期已经定好,但是大雪封路,车马无法行进,一定是先王不愿意离开,所以才让大雪封路,请太子改变下葬日期,遵从先王的意愿。”,太子听完之后非常高兴就听从了惠施的意见,推迟了魏惠王的下葬日期。

-五国伐秦:公元前318年也就是魏襄王元年,在公孙衍的推动下,魏、赵、韩、燕、楚五国共推楚怀王为合纵长,组织联军进攻秦国。公孙衍还联络义渠国由侧背进攻秦国,配合联军。秦与联军战于函谷关,联军因各有所图,步调不一。楚、燕两国暂时受秦威胁不大,态度消极。只有魏、赵、韩三国军队与秦军交战,被击败。联军向东撤退,至修鱼(今河南原阳西南)后各自回国。

-楚国的阳谋:魏襄王九年,魏国宰相田需去世,楚国很担心身在魏国的张仪、公孙衍和孟尝君(齐国公子,此时在魏国)三人之一会担任魏国宰相,那样会对楚国不利。这时苏代正在楚国,于是楚国令尹昭鱼问计苏代,苏代说:“那么谁做宰相才能对您有利呢?”昭鱼说:“我想让魏国的太子亲自做宰相。”苏代说:“请让我代替您到北方去,一定会让太子成为宰相。”昭鱼说:“有什么办法?”苏代回答说:“假设您是梁王(就是指魏襄王,因为魏国当时国都在大梁),我来游说您。”昭鱼说:“那你怎么说呢?”苏代回答说:“我从楚国来到这里,昭鱼十分担忧,他说:‘田需已经去世了,我唯恐张仪、公孙衍、孟尝君三个人中会有一个人成为魏国的宰相。’我说:‘梁王,是年长有阅历的君主,一定不会让张仪担任宰相。张仪成为宰相,就一定会把秦国的利益放在前,而把魏国的利益放在后。公孙衍成为宰相,就一定会把韩国的利益放在前,而把魏国的利益放在后。孟尝君成为宰相,就一定会把齐国的利益放在前,而把魏国的利益放在后。梁王是年长有阅历的君主,一定会明白让他们三个人的任何一个当上宰相都对魏国不利。’魏王就会说:‘那么寡人应该让谁担任宰相呢?’我说:‘不如让太子亲自担任宰相。太子亲自担任宰相,这三个人就都会认为太子不会长期担任宰相,都会尽力让他们原来的国家服侍魏国,从而想要得到丞相的印玺。凭借魏国的强大,再加上三个万乘之国的辅助,魏国就一定会安定。所以说不如让太子亲自担任宰相。’”于是苏代到北方去拜见魏王,把这些话告诉他。魏国的太子果然当上了宰相。

以下是有关魏襄王在位期间有关人物故事的解读,纯属个人观点,供大家参考。

-孟子为什么看不上魏襄王。我认为孟子对魏襄王的如此评价,主要还是当时以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不被各诸侯国君主所采纳,转而对时局所发的一些牢骚,这和孟子与魏襄王的父亲魏惠王之间的互动都是类似的,孟子的想法还是希望通过君主实行仁政来获取天下的民心,而不是通过杀戮和刑罚的方式逼迫百姓就范,这种想法在弱肉强食的战国时代只能说是一种完美的理想,它必须建立在大一统的形势下才能有所作为,而战国时期并不具备这一条件,因为战国时期就是从四分五裂的状态走向大一统的过度时期,仅仅依靠仁政的思想去统一天下显然是空中楼阁,事实证明必须通过法家的主张,才能够实现富国强兵,但是法家的思想过于强调现实利益,和儒家的主张背道而驰,这是孟子所不齿的,所以孟子对魏襄王的偏见并不是个例,魏襄王其实是很冤枉的,纵观孟子对当时的各国诸侯君主,都是没什么好评价,这说简单一点也是屁股决定脑袋的体现。当然,魏襄王不被孟子看好,也可能有其自身的原因,就是魏襄王并不是魏惠王从开始就确立的太子,根据前述故事介绍,魏惠王的太子申在马陵之战中被俘身亡,魏襄王也就是当时的公子嗣才得以递补上位,因为被确立为太子的时间不长,所以很有可能其言谈举止不够文雅,看上去还达不到一个合格太子或君主的水平,这样自视甚高的孟子肯定有先入为主的影响,觉得魏襄王一定不靠谱。

-劝人的角度。魏襄王坚持给其父亲魏惠王的葬礼不变时间,之前也有很多朝臣去劝谏,但是魏襄王一概不理,而丞相惠施只是给魏襄王讲了一个故事,魏襄王立马改变主意,我想这并不是因为惠施地位高,魏襄王不得不给他面子,关键还是惠施劝人的角度找对了方向。魏襄王之所以坚持不改变父亲魏惠王的葬礼时间,根本上就是要显示他的孝道,因为这是他作为继承人合法性的重要来源,而群臣的劝谏是要其修改葬礼时间,理由是不这样做就会劳民伤财,这个劝人的角度是站在魏国和百姓的角度,而不是从魏襄王的角度出发,这样做会严重影响魏襄王的孝道,也就是会变相影响他继承人的合法性,这和国家与百姓的一点损失相比根本就不算什么,而惠施给魏襄王讲这个故事,我们暂且不论这是否是惠施个人杜撰的,但是这个劝人的角度非常巧妙,完全站在换位思考的角度出发的,找的理由是从已经死去的魏惠王自身的想法(其实纯属主管臆测),但是这个理由不仅不会影响魏襄王的孝道,反而会让其得到加强,所以魏襄王才会欣然接受。而从实际来看,都是在同样的大雪背景下,改变了葬礼时间,群臣和惠施所不同的只是找了不一样的理由而已,而结果却截然相反,这充分说明了劝人角度的重要性。


-五国为什么打不过一国。理论上五国联合起来力量至少是秦国的几倍之多,按照战国时代的冷兵器作战方式来看,人多力量大,五国联军对秦国的胜率应该是非常大的,况且他们还伙同义渠骚扰秦国后方,但是最后的结果却以五国失败告终,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思考:一是秦国占据地利,其独占华夏大地的西北角,对外联系渠道主要通过函谷关,而这一关隘已经被秦国牢牢把控,是否出关完全掌握在秦国的手里,而关东六国想要讨伐秦国,函谷关就是难以逾越的一道天险,就算是五国联军兵力再多,在险关面前一样的苍白无力;二是秦国经过商鞅变法改革,国力和军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而山东六国一方面在和秦国的对抗中没有得到好处,时而六国内部还互相攻伐,本来是战国霸主的魏国,经过了魏文侯和魏武侯两代以后,已经逐渐走下坡路,对秦国只有招架之功,已无还手之力,所以在国力和军力方面,秦国与五国联军是此长彼消的;三就是五国内部并不团结,各个诸侯国都有自己的如意算盘和利益,威胁不那么迫切的燕国和楚国对秦作战是很消极的,即使是较为积极的韩赵魏三国也不是铁板一块,只要秦国稍加威逼利诱,五国的短暂联合一定就是不欢而散的结局。

-苏代的套路。这里的苏代按照一般说法应该是苏秦的哥哥,但学界争议也很大,甚至有人认为苏秦和苏代可能都是不存在的,我们这里暂且不论苏代是否存在,从史记对这一事件的记载来看,苏秦并没有那么重要,而过程和结局才是关键的。苏代的套路简单说就是见人下菜碟,他是深入的分析了魏襄王的背景和性格特点,以及三位宰相候选人的背景和特点,直接找出切中要害的理由,一击必中。魏襄王是半路上位的,而且是被当世的大儒孟子不待见的君王,骨子里我想魏襄王自己也是不够自信的,而几个宰相的候选人皆非凡人,从做宰相本身来看可能都是合适的人选,但是能力和影响力过强就会功高震主,这是魏襄王最担心的,特别是张仪和孟尝君都不是魏国人,一旦上位魏国丞相,谁也不能担保他们不会心向祖国,而公孙衍虽然是魏国人,但是在秦国和韩国都做过高官,他的立场是否坚定也很难说得清楚,这些话一说,魏襄王肯定是会动摇的。不过这个故事也有缺憾,就是在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人才对自己的国家并没有那么强烈的归属感,人才流动完全是自由的,就如商鞅来自卫国,也在魏国当过小吏,最后还是在秦国受到重用,秦国并未担心他会心向卫国和魏国,所以苏代的话本身也是站不住的,从这一点来说,这个故事被杜撰的可能行还是很大的。

(所有图片来自于网络)

《诗经.小雅》:呦呦鹿鸣 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 鼓瑟吹笙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8

标签:孟子   苏秦   魏国   国君   秦国   楚国   公孙   史记   宰相   联军   太子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