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科攻打大理回民政权最为艰难的漾濞拉锯战

漾濞县位于云南省西部,大理州中部,点苍山之西。东邻大理市、巍山县,西连永平县、云龙县,南交昌宁县,北连洱源县。漾濞因境内有漾濞江而得名,漾濞江古代写作“样备江”,系彝语“梯备厄”的音译讹写,意为“出门必经的河流”。漾濞是博南古道的必经之地,被史家称为“大理门户”,具有十分重要的军事战略意义。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统治日趋腐败,社会矛盾更加突出。在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和推动下,云南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其中,要数滇西地区杜文秀领导的回民反清抗暴斗争为最,其声势浩大,波及全省,震撼了清王朝在云南的统治。清咸丰六年(1856年)八月,杜文秀在蒙化(巍山)、永平一带打出“救民除暴”的旗号,发动武装斗争,咸丰七年一月攻下永平,八年攻克蒙化,随后又率部攻克大理。各地回、汉、彝、哈尼、白、傣、纳西等各族人民纷纷响应,烽烟遍及云南全省。同年10月,杜文秀被推举为“总统兵马大元帅”,建立起大理政权。提出“联回汉为一体,竖立义旗,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剪除贪污,出民水火”、“革命满清”等响亮口号,并开始了长达10余年的反清抗暴斗争。杜文秀本着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思维,出于对漾濞特殊地理区位的考虑,加强了漾濞军事基础设施建设,依山就势积擂木、堆滚石、筑明碉、建暗堡,打造出一道坚不可摧的军事防线,使之成为保护大理政权所在地的重要军事屏障。

清同治九年(1870年)冬,时任开化镇总兵杨玉科发兵攻打漾濞,以期切断回民军后路,为攻打大理作准备。十月,杨玉科部将周作祥率部自西洱河挺进,回民军凭借有利地形于哈拉左、合江、平坡、金牛等处层层设防,待官兵近前万箭齐发,木石乱滚,让其寸步难行,屡攻屡败。漾濞一役官军数千人遭埋伏,大败而还,以后几次进攻皆失利,使不少清军将领谈漾色变,不敢贸然进攻,总理迤西军务的杨玉科为此大发雷霆。待他至漾濞一看,才发现漾濞是连接巍山、下关的必经之地,山势险峻,回民军早作清野之计,方圆数百里无人居住,防守工事相当严密,当之无愧为大理的门户。杨玉科权衡再三,决定先偷袭马厂、牛屯,再夺平坡,入合江。清同治十年(1871年)二月二十日夜官兵合围马厂,次日攻破,斩三百余人,降五百余人。连夜再攻牛屯,五百余回民军尽被歼。官兵乘胜击平坡,中午挖倒城墙,斩擒无数。二十三日,又攻下合江回民军阵地,至此漾濞四境皆平,遂令兵严堵合江,截住大理回民援军,夹攻漾濞城。忽接来函,说扬威将军蔡廷栋率领七八千人,绕道直扑蛟起营,准备夺取云南驿、小桥,截断官兵后路。杨玉科急派兵驰援,五战五捷,斩杀二千余人,蔡廷栋败退。十二月,驻守哈拉左回民军在杨玉科部将段瑞梅、蒋宗汉等人的围困下,双方对垒三月之久,回民军弹尽粮绝,激战中阵亡千余人,不少将士在寡不敌众,实围无望的情况下,纷纷跳龙骨岩、投漾濞江而亡。

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二月,杨玉科以全数兵力攻打漾濞,杨玉科命将士假搭浮桥欲作进攻状,乘回民军冲出来抢夺浮桥时,暗令部下将连接上下两街的铁桥烧毁,阻断其互相往援。布署完毕,督兵于五更之时从西面渡河,在上下街之间背水扎营,令周作祥、马双元等由东面侧击,接应蒋炳堂。又派兵挖地道埋放地炮,回民军也应对挖地道,十多个地道仅有一道成功,放炮震开城墙,双方在城内展开肉搏,相持不下。忽报杨荣、蔡廷栋率大队人马前来,一股由花甸哨出白米庄扑向邓川、浪穹;一股由苍山出甘屯袭击官兵粮台,一时各处惊慌失措,星夜告急。杨玉科安排好攻击漾濞事项后,率主力四处救援。到白米庄时,杨玉科身边仅剩亲兵百余人,凑巧与回民军四千余人遭遇,杨玉科命收起帅旗,正考虑将如何应对时,派出去侦探的三人,其中一个被回民军抓获,审问得知杨玉科到此,遂闻风而逃。于是,回民军到哪儿,杨玉科便尾随到哪儿,回民军只要看到杨玉科的旗帜或听到杨玉科的声音皆争相溃散,只能转回攻漾濞。杜文秀闻漾濞告急,令回民军大司徒丁文星、大司武黑耀武等出援,由大理带二千余人翻越苍山,夜间到达下街接应,令杨荣、蔡廷栋绕到官兵后面进攻,督促漾濞城内回民军出击,形成四面包围之势。回民军的这一计谋应该说考虑的很周全,殊不知杨荣、蔡廷栋军早已被杨玉科孤军吓散,战局瞬间逆转。

杨玉科回到大营,先召集文武官员进行开导,然后严令各部奋勇进攻。三月十二日架梯挖穴,两面夹击,前后包抄,回民军大败,斩杀三百余人。十三日截断上下街通道,铲除一切防御工事,令蒋炳堂清剿残回,自己统队攻上街,令土允云万宝、云集祥带彝兵千余埋伏在苍山要道,截杀逃归者。十四日将东、南、北墙挖开,攻进内墙,但埋伏在内里的回民军依然不动。杨玉科亲赴现场督战,官兵从西南、东北、西北、正东、南门砍断木栅而进,展开巷战,街道上双方尸首堆积如山。在众寡悬殊、粮草无济、武器落后的前提下,回民军仍英勇抵抗,斩杀官兵上千人。三月十四日,回民军见大势已去,将老弱妇幼及财物集中到一屋纵火焚烧。有数百回民冒烟突火冲出南门,被官兵截杀大半,余者投河。接着,杨玉科布署攻下街,下街回民军见上街已破,遂突破重围向苍山逃窜,杨玉科督兵追剿,斩擒甚多。漏网者遭之前埋伏的云集祥截杀,沈朝富再从马厂包抄过来,三面合围,将上下街逃出的回民军歼灭殆尽。经过近两个月的激战,官兵总计歼回民军大司四人,陈荣清、马应昌、丁文星战死,黑耀武擒获正法,斩大将军、都督一百余名,斩杀回民军共四千余人。

漾濞攻坚战是杜文秀回民军与清军无数次交锋中历时较长的一战,也是双方伤亡消耗较大的一仗,战役从同治九年持续到十一年,经历大小战斗数十次,清军阵亡数千人,损失勇将姜润芝、杨崇兴、杨凤山、艾绍南等数十人,被誉为清军兵进迤西最惨烈的战役。杨玉科曾在其回忆录中言道:“身经数百战的十六年里,未有心力俱瘁,靡军饷之巨,损将士之多,仅能如此得胜者。”清军攻占漾濞,切断大理东出西进的门户,为最终攻克大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攻下漾濞之后,官兵很快扫清大理外围,兵分四路由苍山、洱海、上关、下关进击大理,于同治十一年(1872年)十二月攻克大理,至此,杜文秀大理政权归于失败。

参考文献:《云南回民起义史料》、杨玉科《武功纪略》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18

标签:大理   回民   合江   下关   永平   苍山   拉锯战   云南   埋伏   官兵   千人   政权   艰难   历史   杨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