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边摊咋越来越贵了?重新找回低成本快乐

“平民食堂”路边摊,如今高攀不起?

曾经的路边摊堪称“性价比之王”,5块钱的手抓饼,8块钱一大碗的炒粉,不到10块就能搞定一顿晚餐。

然而,不少消费者发现路边摊,越来越贵。

央视网曾报道,某夜市一家名为“爱情”的麻辣烫摊位前,一碗素菜麻辣烫卖出106元、消费者不得已报警。而老板回应:“若无资金,请勿光顾;若无困扰,请勿兴风作浪!”

还有网友晒出合肥绿轴公园路边摊的花销,“烧鸟串(烤鸡)6个,紫菜寿司卷一根,173元,明明可以抢,却还给了你几个烤串。”

究竟是什么时候,路边摊变得这么贵的?

01层层转包的摊位

央视网曾报道过,路边摊摊主的一把辛酸。

因摆摊门槛较低,所以许多人纷纷尝试在公共场所摆摊。但事实没有想象得那么简单,某中部省会城市一条街道被网友称为第一大夜市,招商的时候摊位价格每个月仅几十元,结果后续摊位费已经涨到一个月800元了。

即便这样还是会有很多人将摊位租下,然后再以更高的价格转给其他商户赚取差价,转来转去导致摊位身价翻倍。

起步价如此高,小吃价格能不涨吗?

02 网红摊主的暴富传说

流量驱使、网红效应也让许多摊主的心态发生倾斜,在创业中迷失了方向。

包括路边摊的定位转向追求高利润、打造个人品牌的“网红创业”。

摊主们为了获得流量,投入成本研发“高颜值”、“新奇特”产品,并为小红书、抖音等平台的营销推广付费,这些成本都需要高溢价来覆盖。

包括“摆摊暴富”的话题在社交媒体上频频刷屏:“摆摊一年还清50万的债务”、“两小时卖两三百斤卤菜,月入10万元”。

博主们推着小推车记录摆摊日常,时不时还露出大金表。

但真相是,大排长龙的顾客是花50块雇的职业托儿,老板记录摆摊本质上也是为了“卖课”,所谓“三天包会”“配方独家”的摆摊培训班,学费从2980元到5000元不等。

不少人被吸引,交钱拜师、购买设备、辞职创业,最后往往血本无归。

03重新找回低成本快乐

网络流量既能赋能实体经济,也能挤兑实体经济。

高定价+网红效应,确实让部分摊主实现了财富自由,但更多想“一口吃成胖子”摊主尝到的却是失算的苦果。

毕竟,路边摊的优势本来就是亲民,而对于普通消费者,高攀不起会使大家的“快乐成本”变高。结果就是——你不买,我不买,大家都不买。

随后,就是“泡沫”破裂的声音。

拥有着强大生命力的路边摊,不仅是“城市烟火气”的创造者,更是餐饮的人情味聚集地,能否持续存活,归根结底是“实在”二字。

摊主可以根据季节、市场等变化,适当调整价格。旺季可以提高一些,反之淡季就给予一些优惠。但无论什么情况下,都不能过于浮躁,一味盯着涨价,谋求挣快钱。

用真诚与努力赢得顾客的认可,才是长久的经营之道,也能借此获得消费者的理解和包容,认识到价格适当波动背后的苦辣酸甜。

路边摊生意没有捷径,唯有真诚才是“必杀技”。

(综合央视网、餐饮老板内参等)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1

标签:美食   路边   快乐   摊主   摊位   价格   消费者   成本   老板   麻辣烫   块钱   夜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