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编辑|娱乐揭秘
«——【·前言·】——»
提起花园村,想必大家都有所耳闻,这个位于浙江东阳的小村庄可谓是富得流油,村里“家里存款500万以下的都是困难户,资产过亿才是真正的富裕户。”
并且这村子一年收入就高达786亿,还将周围的18个村子都吞并在一起,其村长的身价更是高达165亿。
那么,这个花园村究竟有何过人之处,他们到底是干什么的,才让它在无数村庄中脱颖而出,成为“浙江第一村”呢?
本文所有内容皆有官方可靠信息来源,具体资料赘述在文章结尾,文章部分内容有润色,请读者理智阅读
«——【·从蜡烛作坊到商业帝国·】——»
东阳市南郊的花园村村委会门口,停着七辆不同颜色的保时捷卡宴。这不是豪车展览,而是村民们的日常代步工具。
2024年,这个户籍人口不到5000人的村庄创造了786亿元营收,相当于青海玉树全州GDP的12倍。
村里资产过亿的家庭超过300户,连负责修剪绿化的园林工人都开着宝马X5上班。
但1978年的花园村却还是另一番景象。全村90%的房屋是漏雨的草棚,人均年收入87元,唯一的石板路宽度不足半米。
21岁的邵钦祥在漏雨的家里数着接水的13个盆,做了一个改变命运的决定——借钱做蜡烛。
当时1500元相当于普通家庭三年收入。邵钦祥挨家挨户说服村民,用"卖完再还钱"的承诺凑齐启动资金。
他拉着板车走遍周边县城,靠着停电时蜡烛的刚需,第一年净赚7000元。更聪明的是他用蜡烛换粮食,既解决原料又让村民吃饱饭,三个月内发展出200个家庭分销点。
1986年,邵钦祥发现新机会。县城干部家属开始追求时髦的确良衬衫,他贷款5万元买下10台缝纫机,打出"三天交货"的招牌。
有次为赶制200件衬衫订单,他带着工人连续工作52小时,最终准时交货拿下百货公司长期合同。这个服装厂四年赚到50万,带动村里出现50家家庭作坊。
«——【·三次豪赌成就产业霸主·】——»
2000年是花园村的关键转折点。没有任何红木资源的邵钦祥,突然宣布要建华东最大红木市场。
村民大会上他掰着指头算账:"土地入股每亩每年保底分红8000元,是种水稻收入的8倍。"最终说服村民交出500亩地。
市场建好后却面临无货可卖的窘境。邵钦祥亲自带队去东南亚。
在缅甸仰光的雨季里,他连续21天蹲守木材市场,用"预付30%定金+利润分成"的创新模式,拿下当地三分之一的红木出口配额。
2010年市场开业时,2300个摊位被抢购一空,现在这里掌控着全球35%的高端红木交易。
同年,邵钦祥做出更疯狂的决策。得知中科院有项未成熟的维生素D3技术,他连夜赶往北京,把全村2300万存款押上。
研发团队在车间里住了38天,有次实验爆炸炸飞了屋顶,他们用塑料布遮着继续工作。
2003年产品纯度终于达到99.9%,价格只有进口药的1/3。如今全球每10片维生素D3药片,有8片原料来自花园村。
2018年新能源汽车风口初现,62岁的邵钦祥再次出手。他飞到日本名古屋,三顾茅庐请来铜箔专家小林健二。
为攻克3微米铜箔技术,团队报废了价值3000万的原材料。2023年投产首月就拿下宁德时代大单,12万元一吨的铜箔,每年为村里新增22亿收入。
«——【·吞并18村的秘密·】——»
2004年春节刚过,花园村村委会贴出合并周边9个村的公告。
后田村村民老王记得,邵钦祥带着会计上门,给他算了一笔账:合并后他家年收入能增加1.2万,村里水泥路直通家门口。
但更多人担心土地被占,邵钦祥推出"土地双轨制"——可以选择入股分红或保留部分自种。
合并后的三年里,花园村砸下12亿搞基建。最偏远的南山村通天然气那天,78岁的张奶奶守着灶台哭了半小时:"以前砍柴割破手,现在开关一拧就有火。"
18个村2.1万人的医保、养老全部拉平,原本的低保户突然享受免费教育,2004年村民上访量骤降90%。
现在的花园村更像微型城市。华为帮他们开发的"花园大脑"系统,能实时监控2300家商户的用电量,自动预警偷税漏税。
湖北籍工程师王永强因为突破铜箔技术,不仅获得100平人才房,还成为第一个外来户村民代表。
«——【·光环下的阴影·】——»
在村民活动中心,65岁的李阿姨展示着她的福利清单,每月1200元养老金,免费体检,孙子从幼儿园到高中全部免费。
但她也悄悄说:"去年铜箔厂亏损时,老邵抵押了自己三套房。"
这种强人治理暗藏风险。48年来邵钦祥从未卸任,虽然儿子邵徐君已接任集团总裁,但村民坦言:"换个人我们心里没底。"
2023年福利支出占到集体收入的35%,有经济学家警告这可能陷入"高福利陷阱"。
更现实的是产业壁垒。维生素D3核心技术全球仅三家企业掌握,红木生意需要十年资源积累。去年某省考察团想复制模式,回去发现根本找不到第二个"邵钦祥"。
夜幕降临时,花园村的灯光秀准时亮起。1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五星级酒店、商业综合体的霓虹与远处农田形成奇异组合。
邵钦祥的办公室还挂着1978年那间草棚的照片,这位72岁的"村长"最近又有了新计划——投资50亿建"村域CBD",包括一栋150米高的地标大厦。
在乡村振兴成为国策的今天,花园村提供了一种可能,也留下诸多疑问。当记者问及成功秘诀时,邵钦祥指着村委会墙上的标语,那是他用半生实践的一句话:"穷不可怕,怕不敢干。"
信息来源:新华网《村规民约——浙江花园村的乡村治理“秘籍”》
农民日报《浙江东阳花园村坚持产业植入实现了“泥土变黄金”》
人民日报《浙江东阳市南马镇花园村幸福村的好光景(走基层·一线见闻)》
更新时间:2025-04-2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