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点右上方的“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还能及时阅读最新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1919年的军事法庭上,当幸存的亚美尼亚人展示着泛黄旧照主动揭开伤疤,以基督教徒之名控诉奥斯曼帝国的罪行时。
短短几年,亚美尼亚人过去庞大的族群不复存在,70%的人被奥斯曼帝国屠杀殆尽,留下的幸存者声泪俱下地为逝去的亲人发声。
可即便这样,站在军事法庭的奥斯曼帝国代表却还在狡辩,仍在隐瞒当年的罪恶……
1942年的冬天,柏林的断壁残垣中,成千上万的犹太人被德国纳粹押上火车,而这只是人类史上最惨烈的族群屠杀之一。
而早在约30年前,德国的同盟国“奥斯曼帝国”就对亚美尼亚人实施过相同的暴行:
那时正值一战,奥斯曼帝国也渐渐显露出衰退之势,为了保护国土与俄军展开斗争,然而却以战败告终。
愤怒的帝国统治者没有反思作战布局,却将矛头转向了国内世代居住的亚美尼亚人。
至于原因还要从公元四世纪说起,那时信仰基督教的亚美尼亚人自由的生活在一起。
受欧洲列强崛起的影响,亚美尼亚人的平静生活很快就被打破了,由土耳其人领导的奥斯曼帝国将他们吞并。
由于双方信仰不同,世代信仰伊斯兰教的土耳其人一直对亚美尼亚人始终抱有敌意。
但碍于国际环境和自身实力,奥斯曼帝国还是特别为亚美尼亚人提供了一些便利,给予他们一定的自治空间,并将这称为“米勒特制”。
亚美尼亚人也因此被贴上“吉米”的标签,除了被迫缴纳额外的人头税外,还被严禁携带武器,不允许参加军队等。
可即便土耳其人处处打压,亚美尼亚人还是能以聪明的头脑和出色的手工艺在帝国内部立足,并逐渐在城市经济中扮演关键角色。
土耳其人一直对此愤愤不平,他们嫉妒亚美尼亚人的经商能力,将其贬作贪婪的小偷,认为自己的钱就是被亚美尼亚人骗走的。
长期的矛盾下,两族之间并不太平,后来一件事成为了矛盾激化的导火索:
奥斯曼帝国发现,俄国军队中活跃着一支由亚美尼亚人组成的“第五纵队”。
帝国高层当即认定自己遭到背叛,将这一发现当作证据,对其他无辜的亚美尼亚人展开惩罚。
亚美尼亚人的生活也因此遭到了影响,他们开始接二连三地被帝国政府针对,后来甚至发展成了屠杀……
1937年南京城墙下,日本士兵的军刀与奥斯曼骑兵的弯刀隔空呼应,两种不同的暴行,却遵循着相同的强权逻辑:
当亚美尼亚妇女被当作"战利品"分配给士兵,当中国女性被刺刀挑破肚皮,施暴者的狂笑中透露出对生命的绝对蔑视。
无论在任何时期,妇女儿童永远是受到迫害最严重的群体,一战时期也不例外……
1915年3月,当亚美尼亚人的商铺被土耳其人系统性占领后,奥斯曼上层仍不满足,转而又一次对亚美尼亚人展开压迫:
奥斯曼帝国决定对亚美尼亚人进行大规模强制驱逐,无论男女老少,土耳其军队很快就包围亚美尼亚社区。
可怜的亚美尼亚人就这样被曾经的领导者抛弃了,跌入了不断下坠的泥潭,一路上受尽折磨。
其中,亚美尼亚男性死亡数量巨大,稍有过失就会遭来土耳其士兵的打骂。
而存活数量相对较多的妇孺却遭受了比肉体伤害更严重的精神折磨,那些自诩高贵的土耳其士兵不顾她们的意愿肆意侵犯侮辱。
更有甚者在抓到“逃跑的亚美尼亚女性”后恶强制她们脱光衣服,用斧子将她们全部杀害。
据官方数据统计,截至1915年,亚美尼亚人的幸存者占比不及当年总人口的30%,这其中自然少不了奥斯曼帝国的迫害。
一些侥幸逃脱的亚美尼亚人不敢现世,而绝大多数没逃脱成功的人受到了更残忍的虐杀:
他们被土耳其医生关押在实验室中解剖研究,而这场令人发指的活体实验比纳粹的"医学研究"早了整整两代人。
可就是在如此残酷的折磨下,亚美尼亚人依旧没有放弃对生的渴望。
于是他们转头练手俄军共同对抗奥斯曼帝国,只为能够有机会彻底摆脱土耳其人的控制,那么亚美尼亚人又能否得偿所愿呢?
一战后期,随着三大帝国相继投降,饱受折磨的亚美尼亚人终于看到了独立的希望。
于是,他们怀揣着泛黄照片上亲人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渺茫希望,以为这就是苦难的终结,是正义迟来的曙光。
1920年8月,《色佛尔条约》的签署,似乎为这脆弱的独立盖上了国际承认的印章:
条约不仅承认亚美尼亚独立,更规定其疆域延伸至历史故土西部的凡湖地区。
这一刻,仿佛奥斯曼帝国的铁蹄和屠刀已被彻底折断,亚美尼亚人终于挣脱了枷锁,拥有了决定自己命运的权力。
然而,在《色佛尔条约》墨迹未干之际,亚美尼亚人刚获得两年多的自由又一次戛然而止了。
1922年12月,在布尔什维克的政治渗透和土耳其军队的军事高压下,亚美尼亚无奈迫被纳入新的帝国版图。
更为讽刺且令人心寒的是后续的“清算”:亚美尼亚的国土被永久割让;土耳其的罪行被系统性地掩盖与否认。
尽管亚美尼亚人在异族政权统治下艰难维系生存,其民族独立的理想却未曾泯灭。
在苏联体系下,亚美尼亚人通过发展经济与文化,持续积蓄力量,后来亚美尼亚又抓住“20世纪末苏联局势动荡”的契机,正式脱苏。
历经漫长苦难与等待,亚美尼亚终于摆脱了土耳其及其相关势力的长期控制,以独立主权国家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
回望过去,奥斯曼帝国的马蹄铁早已生锈,但亚美尼亚人逝去的生活仍在沸腾。
跨越奥斯曼帝国与叙利亚荒漠的血色印记,不仅记录了土耳其人的种种暴行,更昭示着人类必须警惕并跨越的巨大道德鸿沟。
庆幸的是,亚美尼亚人始终没有放弃民族,放弃自己,再追求自由的这条路上从未停滞。
参考文献:
731部队活人试验暴行,在女性被试者身上播种梅毒,抗日战争纪念网,2016-07-05
亚美尼亚大屠杀,《浙江日报》,2009.10.12
亚美尼亚大屠杀100年,承认或是沉默都是政治,澎湃新闻,2015-04-29
更新时间:2025-07-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