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入秋以来首场寒潮来袭,目前本市寒潮和大风两蓝预警高挂。气温一路下探,下班时段气温不足10℃。今天出门的你有“瑟瑟发抖”吗?面对冷空气,我们该如何防寒保暖?
未来天气趋势
冷气团控制下,周二天空放晴,气温更低,全天气温仅有4~10℃,风力依然较大,是冬日的体感了。周三和周四的早间是本轮寒潮影响下气温最低谷。中心城区最低气温在4℃左右,郊区仅0~2℃,局部有薄冰,大部郊区将出现初霜冻。周四冷空气影响趋于结束,气温逐日回升,周后期最高气温又可接近20℃。


这些防寒保暖误区别踩坑
1. 穿很厚的衣服睡觉
过厚的衣物会影响体表的血液循环和皮肤的新陈代谢,穿着睡觉会使被窝内的湿度相对增加,不仅不利于保暖,也不利于人体健康。
其实穿着宽松轻薄的棉睡衣就足够了,虽然一开始会冷,在睡眠状态下,更多的身体热量散发到体表,棉被会锁住热量,最终在被子里形成热循环,获得舒适的睡眠体验。
2. 穿得越多才越暖和
外出时,很多人即使裹了厚厚的衣服,却仍感觉凉飕飕的。其实学会正确利用衣服之间的空气层来隔热保暖,就可以又舒适又保暖。
内衣穿贴身的,中间是宽松柔软的,外衣的手腕、脚踝位置都要收口,防止热量流失。脑袋、脖子、脚丫子都是最怕冷的地方,帽子、围巾、保暖鞋袜一个也不能少。
3. 喝点酒让身体变暖
人们在喝酒后能感到“暖”,主要是酒精对中枢神经起到了暂时性麻痹作用,产生了一种错觉。
实际上,由于血管扩张和血液循环加快,人体热量的消耗也会相应地增加,同时,身体产生的热量也会通过皮肤散发出去,这就意味着消耗了体内更多的热量,从而导致失温。因此,喝酒并不能让身体真正暖和起来,反而可能会让你感觉更冷。

4. 紧闭门窗御寒保暖
人们往往觉得,冬天勤开窗冷空气容易进入室内,从而让室内温度降低,如果不稍加保暖就很容易感冒。因此部分人选择冬天紧闭门窗。
其实,门窗紧闭的房间里二氧化碳会不断上升,在此环境下长时间的工作或学习,很容易造成因缺氧而引发的头昏等不适。所以,天气再冷也应该每天按时开窗通风。
5. 吃高热量食物保暖
有些人认为,奶油糕点等食物热量高,怕冷的人多吃这些食物就可以了。
高热量食物虽然产生的热量高,但是如果体内代谢跟不上的话,产能也跟不上,暖身作用就不明显了。因此,高热量食物并不一定具有暖身效果。

真正的“暖身”妙招
1. 做踮脚运动
医生介绍,冬季多做踮脚运动,可以给双脚保暖。双脚并拢站直,踮起脚后跟,脚掌、脚趾着地,以较快的速度和较大的步幅甩臂行走,每天20分钟左右。注意循序渐进,以不疲劳为度(晚上、雨天可在室内进行)。
2. 规律的运动
寒潮来袭,人们大多蜗居室内,外出活动减少,有的甚至停止锻炼,这是不可取的。尽管天气寒冷,还是应当保持规律的起居习惯,适度锻炼。最好等待太阳光出来后再进行锻炼。
冬季最佳锻炼时间宜选择在上午9时~11时,下午3时~5时,于天气晴朗、太阳高照时进行。选择散步、慢跑、打太极拳、做广播体操等有氧运动,每天运动40分钟~1小时为宜。注意多晒太阳,补充身体的阳气。
3. 吃温补食物
冬季饮食补养以温热为主。饮食上可选择适量羊肉、鸡肉、牛肉、鱼肉、猪肝、羊肝等肉类,炖煮或炒熟趁热食用;选择核桃、芝麻、燕麦、豆制品、糯米、枸杞、大枣、桂圆、芝麻等磨粉或煮熟趁热食用;宜选择韭菜、木耳、大头菜、莴苣、薯类等,亦当煮熟(炒熟)食用。
4. 均衡的饮食
维生素、矿物质虽然本身不会产生能量,但在机体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促进能量代谢,促进热量的释放。通常,怕冷与以下5点有关。
(1)女性怕冷大多与贫血有关,所以在冬季里可以多吃富含铁、锌的食物,能补血,比如牛、羊肉等红肉类含铁和锌比较丰富。
(2)缺碘的人也容易怕冷,这往往与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有关,可以多吃海带、海藻等富含碘的食物。
(3)钙摄入不足也会导致怕冷,建议这类人群要多喝牛奶,还需要适当多吃些豆制品。
(4)B族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B2与机体的能量代谢有关,因此,怕冷的人还可以多吃些富含维生素B2的食物,如动物肝脏、鸡蛋、牛奶等。
(5)红枣、桂圆、红糖、坚果等富含微量元素,具有暖身的作用,这一点也符合中医食疗的理论。可作为养生的小零食,平时适量补充。
5. 出门戴帽子
头部有丰富的血管和汗毛,中医说头部是诸阳之会,而且头部常常是裸露的,占全身散热比例大。出门应做好头部保暖,戴个帽子可减少散热,给脑血管一个舒适的温度。
暖体:
守住身体6大“寒气入口”

颈部
颈动脉与颈椎神经丛在此交汇,受凉易引发头痛、肩颈僵硬。日常可选高领毛衣或围巾(羊毛、羊绒更透气),避免穿V领外套时露出后颈;坐办公室或开车出行时,可用U型枕支撑颈部,减少冷风直吹。
腹部
脾胃、肠道集中地,受寒会导致腹泻、消化不良,女性还可能痛经。日常可穿高腰裤/裙,或在内衣外贴暖宝宝(避开肚脐,贴于内裤外侧);睡觉盖薄被时,重点掖好腰腹处。
脚部
人体“第二心脏”,足底穴位连接全身,脚踝、脚跟受凉易引发感冒或关节痛。拒绝露脚踝!选纯棉或羊毛袜(厚度以不勒脚为准),鞋子选加绒款或厚底鞋(避免塑料底吸走脚部热量)。
睡前用苏梗桂枝生姜汤泡脚,可以起到暖身效果。取紫苏梗、桂枝各30克,生姜10克,加入适量水,煮开5分钟。待温度合适后,泡脚、泡手25分钟~30分钟,有散寒除湿、温通经络的作用。擦干后,用双手手掌对准双脚脚心涌泉穴等穴位进行按、揉、拍、打,约5分钟。

肩部
三角肌与锁骨区的脂肪少,暴露易导致肩周炎发作。
穿防风外套(如冲锋衣内胆),或戴薄款护肩;久坐时可披件小马甲,覆盖肩背。
膝盖
软骨怕冷,低温会加重老寒腿的疼痛感。运动时戴运动护膝,日常可穿加绒打底裤;避免长时间蹲坐,减少膝盖压力。
腰部
肾俞穴所在,受寒可能引发腰酸、乏力,甚至影响生殖系统功能。穿收腰外套或系宽腰带,避免露腰装;久坐后起身活动,用手搓热后腰(肾俞穴位置)。

穿衣小贴士


温差较大的情况,可考虑穿脱方便的“洋葱式穿法”为主:
先穿一层排汗功能良好的衣物,如保暖内衣;
再加一层保暖、透气性好的衣物,如毛衣、羽绒背心等;
第三层穿有防风挡雨功能的外套,如羽绒服、皮衣等。
根据场合与温度的变化情况,可一层层加上去或脱下来。这种穿衣法既能持久保持身体的温度,又不受到外部冷风侵袭。如果温度很低,还可加上帽子、手套、围巾等。
暖胃:
吃对食物,从内到外驱寒
谷物粥汤
小米粥(含糊精,温和养胃)、南瓜粥(果胶保护胃黏膜)、山药排骨汤(淀粉酶促进消化)。

辛温香料
生姜(姜辣素促进血液循环)、红枣(铁元素补气血)、桂圆(温阳健脾)。煮姜茶时可加少量红茶,中和姜的辛辣。
根茎类蔬菜
红薯(膳食纤维暖肠胃)、胡萝卜(β-胡萝卜素修复黏膜)、洋葱(前列腺素A舒缓胃痉挛)。
暖心:
情绪保暖,对抗“秋郁”
每天晒15分钟太阳
上午10点或下午3点到户外散步,让阳光照射面部和手背,可促进维生素D合成,刺激血清素分泌。即使阴天,户外光线强度也远高于室内。
“微运动”激活快乐激素
下班后,跳5分钟健身操、爬楼梯,或在家跟着视频练八段锦。“微运动”能促进内啡肽分泌,缓解焦虑,且无需高强度,更易坚持。
“感官疗愈”安抚情绪
闻肉桂、柑橘类香薰,此类气味刺激嗅觉神经,提升愉悦感;手捧一杯热奶茶,温度通过皮肤传递温暖信号,缓解孤独感;整理相册、写日记,用回忆与表达转移负面情绪。
家中取暖安全提示
“五要”
“五不要”
◆要定期检查老旧线路、插座每季度至少检查一次。
◆要人走电断,电热毯、电暖气等取暖设备使用后及时关闭。
◆要保持距离,取暖设备与可燃物保持一米以上安全距离。
◆选用正品,购买电器时,要认准国家3C认证的电器产品。
◆要安装保护装置,建议加装漏电保护器和烟雾报警器。
◆不要超负荷工作,避免多个大功率电器共用一个插座,防止电流过载引发短路。
◆插拔插头时应握插头部分,不要拉拽电线,减少线路损坏风险。
◆不要覆盖电器,不要将衣物搭在电暖气、电暖风等取暖设备上,并远离窗帘、沙发等易燃物品。
◆不要长时间使用大功率电器,做到“人走电断”。
◆不要用湿手触碰电器开关,易引发触电;浴室等潮湿区域需用防水插座。

大风防御指南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综合自应急管理部、上海发布、健康上海12320、上海天气发布、上观新闻、健康时报
整理:竺嘉茹
编辑:史焕焕
责编:高 琴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

喜欢就点个“赞”
欢迎留言评论和“宁宁”互动
再送我一朵“在看”的小花吧~
更新时间:2025-11-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