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超市天花板,为啥都扎堆河南?

提起中国超市的“顶流”,你会想到哪些?

你可能会想到胖东来、丹尼斯等等,可你细品就会发现,这些能被称为“天花板”的超市,要么总部扎在河南,要么把核心供应链放在了这里。

有人调侃“超市圈的半壁江山都在河南开会”,这事儿可不是巧合,里头藏着河南人刻在骨子里的优势。

换句话说,中国超市天花板,为啥都扎堆河南?

下面,谭天道地,为你解读!

根儿上的底气:从“粮仓”到“菜篮”的进化

超市的核心是“货”,而河南手里攥着中国超市的“货源密码”。

作为全国小麦产量占比超四分之一的“中原粮仓”,河南早就不满足于种粮食了——现在全国每10棵白菜就有1棵来自河南,每3根黄瓜就有1根产自这里,连海南的反季芒果、新疆的葡萄,第一站集散地也多是河南。

这种从“粮仓”到“菜园”再到“全国中央厨房”的进化,让河南超市有了先天优势。

胖东来能把新鲜蔬菜价格压到比周边低三成,秘诀就是直接对接家乡的蔬菜基地,早上采摘的黄瓜,中午就摆上货架,省去了三层中间商。

这种“田间到货架”的短链路,是其他省份超市很难复制的根基。

物流王牌:中国超市的“中转站”在这儿

光有货还不够,得能高效送到手里——这就轮到河南的“物流王炸”登场了。

郑州作为全国唯一的“米”字形高铁枢纽,到北京、武汉、西安都是两小时高铁圈,加上新郑机场的货运量连续多年稳居全国前十,形成了“铁公机”无缝衔接的物流网。

举个实在例子:丹尼斯从云南采购的鲜花,凌晨3点在昆明装车,中午12点就能到郑州分拣中心,下午就出现在全省门店的生鲜区,损耗率比行业平均水平低一半。

更绝的是河南的冷链物流,全国每4吨冷链食品就有1吨从河南周转,这也是为啥河南超市的进口车厘子,能比东北超市早两天上架还更便宜。

模式创新:把“人情味儿”做成核心竞争力

如果说货源和物流是“硬实力”,那河南超市的“软实力”更让人上头——把“人情味儿”玩成了商业模式。

胖东来能成为“超市界的海底捞”,靠的不是花哨的营销,而是河南人骨子里的实在:免费修鞋、代收快递、海鲜免费处理,甚至能帮顾客给手机贴膜。

这种创新不是凭空来的。河南作为人口大省,早就把“邻里生意”摸得透透的。

丹尼斯首创的“社区生鲜店+大型超市”组合拳,就是看准了河南人“爱扎堆买新鲜”的习惯;

本土超市“大张”更是把豫剧唱段搬进超市,逢年过节还送家乡的胡辣汤料,把超市做成了家乡人的社交场。

现在再看“超市天花板扎堆河南”的现象,就懂了这不是偶然。

有“粮仓”打底的货源优势,有“米”字形枢纽的物流加持,更有懂人情、接地气的经营智慧。

下次逛河南的超市,别光惊叹于新鲜的果蔬和贴心的服务,更要知道——这背后,是整个中原大地的底气。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

我是谭天道地,欢迎关注我。

#上头条 聊热点#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8

标签:科技   河南   天花板   中国   超市   东来   粮仓   全国   物流   河南人   货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