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江阴北门的“岛上”,向来被江阴城里人看勿起,为啥?因为旧时江阴最闹猛、生意最红火的地方是江阴黄田港到北门,它地处长江港口进来的黄田港(河),河东就是热闹的所在地北大街,隔了一条河就等于隔了一个世纪一样,穷富立分,人们只能通过浮桥和闸桥连接东西,这个地方虽然隔了一条河,但因为紧靠闹市区,就成了苏北过来寻港口生意的落脚地方,后来黄田港筑直,这个地方就变成了一座真正的岛屿,江阴人俗称“岛浪”。因为这里的人基本来自苏北,主要做一些黄田港口的辅助生意,比如“压芦菲”的“芦菲场”就是岛上主要产业,那个著名的黄田闸,不管老闸新闸都连在岛上,但那时岛浪真正出名的,或者说让江阴人眼目清亮的一件事,是这个岛浪竟然办起了江阴历史上第一家戏院,这可是连大名鼎鼎的江阴县城都没有敢做的事情啊,一时轰动江阴城!

清末民初时的“澄江第一台”位置图
1917 年的江阴黄田港,是苏南苏北间最重要的交通通道之一,也是江阴当时最繁华的区域。那时还没有开始军阀混战,满清政府开始试行改革开放,经济开始向上海苏州无锡等大城市学习,开始了由农村经济向商品和工业经济过渡,江阴因地处长江黄金水道、正对靖江与泰州口岸,南来北往的客船、货船昼夜不断,是联结苏南丝绸区与苏北粮棉区的主要中转点。每天都有大批商贩、脚夫、船户汇集,丝茧、棉花、稻谷、盐货、木材在此换船、装卸,形成高度活跃的港口经济。港区店铺林立,客栈、茶楼、钱庄、码头作坊齐全,人口流动频繁,繁华程度甚至超过江阴城内。对当时的江阴而言,黄田港既是门户,也是经济心脏,承担着城市与长江航运体系之间的最核心连接。而浮桥头就几乎成了《清明上河图》里的开封府。所以,江阴第一家戏台落户这里就一点都不奇怪了。

那时北门街上有名的人物叫宋炳生,算得上是北门街上的“黄金荣”,颇有眼界和魄力的他,见北门浮桥一带人气旺盛,发起和筹集了建造剧场的大事,当时北门浮桥属于黄金宝地,唯有岛浪的地皮不值钱,洽好浮桥下去的岛尖尖上,建有一座出海打鱼必建的“天妃宫”,地方上俗称“天后宫”,那时祭奠的就是“天妃”妈祖。妈祖的正式尊号在明清时期已经非常出名,到清代普遍被称为 “天后”、“天妃”,是长江与沿海地区航运、渔业、商旅最主要的保护神。天妃本名 林默娘,宋代福建莆田人。因“救苦救难、护佑舟船”而被海河航运民众广泛供奉。明清政府多次封号,如“天妃”“天后圣母”等,成为国家认可的航运神。

清末民初,天后宫逐渐败落,于是,北门人想到了在这个绝好的地段改建大戏台,宋炳生筹钱600元银元,建成了“澄江第一台”,其实,剧场建得简单,在天后宫的大殿里筑戏台,大门拆通,在大院里搭一个铁皮的屋顶,分别设置了正厅、花楼、包厢和边厢,可容纳观众上千人,一下子,这个“澄江第一台”成为江阴最轰动的大事,更是北门浮桥头最最热闹的大事情。那真的是一票难求,一戏难看。为了达到开张效果,宋炳生利用关系,专门请了当时轰动一时的小京班“赓福班”这批十五六岁的孩子正好是上台的年纪,认真肯做,英姿飒爽,加上特邀了一批名角主演,那真的是场场爆满,所有江阴人视能进入“澄江第一台”看戏为最摩登最时髦的事情,至于进入花楼和包厢更是达官贵人的必须。

“澄江第一台”随着北洋军阀混战的结束也开始更换,1927年北伐战争后,新的老板换成了潘镜波,他稍作改造后,将“澄江第一台”更名为“更新大剧场”。当然,那时,江阴城里已经有了许多戏台,像南门吴家桥堍的“南方剧场”、司马街上的“昌明剧场”、东门朝阳关的“大众剧场”,包括后来东门的“新江大戏院”、杏春街上的“胜利剧场”、北门闸桥的“新乐剧场”等等。

而最著名的“更新大剧场”开了十年则,就在抗日战争中被日寇焚毁了,战后,北门的“大哥大”尹葆芹接管了更新剧场的复建,更名为“芹记更新舞台”,其实,那一次改造根本就是小打小闹,更新剧场已经失去了“澄江第一台”的风采了。不久,新中国成立,更新大剧场一度改名为明星影剧院,还一本正经学上海人放起了电影,结果根本做不起来,只能歇歇做做,剧院很快无法经营下去。政府将影剧院更名为“新民大戏院”,仍然由尹葆芹负责管理,1956年政府通过国家政策关闭合并和收归国有,江阴城里只剩下了新建的红星电影院和新民影剧院以及光华戏院三家国有。

“岛上”长江影剧院的位置
到了1964年,新民影剧院再一次更名为“长江影剧院”,所以江阴北门老一代人只记住了新民影剧院,不记得长江影剧院,因为没有几年,到了1971年,这个长江影剧院就关门大吉,整个影剧院连名字一起并到了青果路上的光华戏院,正式更名为长江影剧院,这就是后来八十年代赫赫有名的江阴第一影剧院——长江影剧院。

我倒是赶上了北门长江影剧院最后一波的电影《鸡毛信》,我只记得小学三年级,父亲在北大街小学工作,发到一张电影票,让给我看,我激动地顾不上胆怯和害怕,竟然一个人第一次从城里上了有点“馁噱噱”的“岛浪”,记得在那个杨柳依依的河岸一路小跑下坡,进到了实在设施一般不如红星电影院的电影院,不过电影好看就行了,哪里顾得上电影院的设备和设施?所以,那一次电影院里面倒忘记得差不多了,去看电影的过程和电影的内容倒还是印象深刻。谁料想不久,这个存在了五十多年的“澄江第一台”就这样结束了,等到我初中还想去看看这个电影院,早已经面目全非了,而老的长江影剧院全班人马都到了光华戏院。

八十年代的长江影剧院
我最熟悉其中的陈宝金老先生,那个从北门长江影剧院过来的国家干部。一个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情商极高的电影人,他最大的爱好就是拍照,我真想从他那里获取一些江阴的老照片,可惜他已经去世了,同时带走的就是江阴最老影剧院“澄江第一台”的一路风光。

浮桥头的“澄江第一台”位置
更新时间:2025-11-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