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巴勒斯坦人口1300多万,竟然有近一半儿在约旦境内!

说起巴勒斯坦,大家可能第一个想到的是巴以冲突、难民问题,或者加沙和约旦河西岸的新闻。但你知道吗?巴勒斯坦人口总数有1300多万,而其中竟然有接近一半的人住在约旦!

巴勒斯坦和约旦的历史渊源

要搞明白这件事儿,得先从巴勒斯坦和约旦的关系说起。这俩地方在历史上就不是完全分开的。巴勒斯坦这个名字最早可以追溯到古时候,叫迦南地区,大概包括现在的以色列、约旦、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那一块。几千年来,这儿住过犹太人、阿拉伯人,经历过各种帝国统治。到了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打败东罗马帝国,占领了巴勒斯坦。从16世纪开始,巴勒斯坦又成了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斯曼帝国解体,英国接管了巴勒斯坦这块地方。英国人把巴勒斯坦分成两部分:约旦河东边叫“外约旦”,就是现在的约旦哈希姆王国;约旦河西边还是叫巴勒斯坦,包括现在的以色列、加沙和约旦河西岸。这时候,约旦和巴勒斯坦的命运就开始交织在一起了。

1947年,联合国提出了巴勒斯坦分治方案,想在约旦河西岸建一个犹太国和一个阿拉伯国,还要把耶路撒冷设成国际城市。但这方案一出,阿拉伯人和犹太人都反对。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直接宣布建国,得到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支持。阿拉伯国家不干了,马上就爆发了第一次中东战争。战争期间,约旦占领了约旦河西岸的一部分巴勒斯坦土地,到了1950年,约旦干脆宣布把西岸并入约旦王国,还给那儿的巴勒斯坦人发了约旦国籍。

再后来,到了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也就是“六日战争”)爆发。以色列打赢了,占领了约旦河西岸和东耶路撒冷。这下子,大量巴勒斯坦人没了家,只能跑出去当难民。邻国约旦就成了他们的主要去处之一。约旦政府对这些难民挺开放的,接纳了不少人,还继续给他们发国籍。

截至2022年,巴勒斯坦人口总数大概是1350万左右。其中,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的人口加起来有523万。那剩下的800多万哪儿去了呢?答案是,很多人在国外,而其中最大的一块儿就在约旦。

根据联合国难民署(UNRWA)的数据,约旦境内注册的巴勒斯坦难民有224万。但这只是官方登记的数字。如果把那些有巴勒斯坦血统、已经拿了约旦国籍的人算进来,估计总数能接近600万。这占了全球巴勒斯坦人口的40%以上,差不多快一半了。所以说“近一半儿在约旦境内”还真不是夸张。

为啥约旦有这么多巴勒斯坦人?

那为啥约旦会有这么多巴勒斯坦人呢?这得从几个方面来说。

首先,约旦跟巴勒斯坦离得近,文化上也差不多。约旦河把这两块地方分开,但两岸的人说的都是阿拉伯语,信的都是伊斯兰教,生活习惯、传统啥的都很像。巴勒斯坦人到了约旦,不会觉得特别陌生,跟“出国”那种感觉不一样。地理上,约旦就在巴勒斯坦旁边,跑过去方便得很。

其次,约旦政府对巴勒斯坦难民一直挺大方的。1950年并吞西岸的时候,约旦就给那儿的巴勒斯坦人发了国籍。后来1967年战争后,又来了大批难民,约旦还是继续接纳,给不少人提供了庇护。相比之下,其他阿拉伯国家对巴勒斯坦难民的政策就没这么宽松。比如黎巴嫩、叙利亚这些地方的巴勒斯坦难民,很多到现在都没拿到公民身份,生活条件也更艰难。

约旦这种开放态度跟它的历史立场有关系。约旦一直支持巴勒斯坦事业,主张巴勒斯坦人应该有自己的国家。约旦国王阿卜杜拉二世经常在国际上呼吁关注巴勒斯坦问题,帮巴勒斯坦人争取权利。

再一个就是历史原因了。巴勒斯坦人跑到约旦,主要是因为战争和冲突。1948年的第一次中东战争,70多万巴勒斯坦人被迫离开家园,成了难民。1967年的六日战争,又有几十万人流离失所。这些难民有的去了黎巴嫩、叙利亚,有的去了埃及,但约旦因为地理近、政策宽松,接收的人最多。

后来,巴勒斯坦解放组织(PLO)在约旦活动,也吸引了一些巴勒斯坦人过去。不过1970年PLO跟约旦政府闹翻,发生了“黑色九月”冲突,死了不少人。但即便这样,约旦也没关上对巴勒斯坦难民的大门。

到了约旦的巴勒斯坦人,很多都融入了当地社会。有了国籍的,可以跟约旦人一样工作、上学、做生意。巴勒斯坦人在约旦的商业、金融、教育这些领域都挺活跃的。比如安曼(约旦首都)很多生意人就有巴勒斯坦背景,他们给约旦经济添了不少活力。

约旦接纳巴勒斯坦人的挑战

当然,接纳这么多巴勒斯坦人,对约旦来说也不是没压力。

约旦本身就不是啥资源大国,水少、地少,经济也一般。几百万巴勒斯坦人涌进来,对就业、住房、教育、医疗这些方面都造成了不小压力。尤其是难民营里的人,生活条件艰苦,靠联合国援助过日子,约旦政府想帮忙也力不从心。

巴勒斯坦人在约旦人数多,政治影响力也不小。他们在议会、政府、政党里都有自己的声音。有时候,这会让约旦内部的政治平衡变得复杂。比如“黑色九月”那次,就是因为PLO在约旦搞武装活动,跟政府起了冲突,最后打了起来。

不过1988年,约旦国王侯赛因宣布放弃对约旦河西岸的主权,支持巴勒斯坦建国。这之后,约旦跟巴勒斯坦的关系更倾向于合作,而不是竞争。

在约旦的巴勒斯坦人,情况还不一样。有国籍的,跟约旦人没啥区别,能享受公民权利。但没国籍的难民,日子就难过多了,只能靠UNRWA的基本服务,工作机会少,生活也不稳定。

跟其他国家比,约旦咋样?

巴勒斯坦人在约旦的日子,跟在其他阿拉伯国家比起来,其实算不错的。黎巴嫩的巴勒斯坦难民,很多住难民营,不能随便工作,社会地位也低。叙利亚之前还行,但内战后难民生活更惨。埃及对巴勒斯坦难民的政策也不宽松,没啥融入的机会。

约旦呢,至少大部分巴勒斯坦人有国籍,能上学、做生意,社会对他们也比较包容,没啥大规模歧视。这跟约旦政府的努力分不开。

别光看巴勒斯坦人给约旦带来的压力,他们其实也贡献了不少。很多巴勒斯坦人在约旦混得挺好,开公司、做生意、当老师、干金融,帮约旦经济往前走了一步。安曼的商业区,好多背后都有巴勒斯坦人的影子。

文化上,巴勒斯坦人也带来了自己的传统,跟约旦本地文化融合得挺好。约旦人对巴勒斯坦人总体态度还算友好,没啥大矛盾。

巴勒斯坦人口1300多万,近一半在约旦,这现象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是历史、政治、文化堆出来的结果。约旦跟巴勒斯坦的紧密联系、政府的开放政策,再加上巴勒斯坦人自己的努力,才有了今天这局面。

不过,巴以冲突没停,中东局势也乱,巴勒斯坦人在约旦的日子以后会咋样,还不好说。有的难民想回故乡,有的想在约旦扎根。但不管咋样,约旦都得继续面对资源紧张、政治平衡这些问题。

国际社会也得搭把手。约旦这么多年帮了巴勒斯坦人不少忙,但它自己能力有限。联合国、其他国家要是能多支持支持,改善难民生活,促进中东和平,说不定就能让这事儿有个更好的结局。

万万没想到吧,巴勒斯坦人口1300多万,近一半儿在约旦!这背后是战争、流离、政策和融入的故事。约旦这小国,硬是扛下了大责任,既有压力也有贡献。希望以后巴勒斯坦人能过上安稳日子,不管是在约旦还是自己的祖国。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5

标签:约旦   巴勒斯坦   叙利亚   约旦河   以色列   中东   西岸   难民   国籍   境内   没想到   人口   战争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