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学者:日本人更要正视并铭记“加害者”的历史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战火硝烟散去80年,今人应该如何正确认识那场人类浩劫?如何继续守护来之不易的和平?
在8月15日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时间节点即将到来之际,名古屋外国语大学名誉教授、日中关系学会副会长兼东海日中关系学会会长川村范行,在中国驻名古屋总领事馆主办的中日和平友好交流会上,发表了题为《铭记被害与加害的历史,为维护战后80年“不战和平”而努力》的演讲,梳理剖析了中日两国的战争认知差异,探讨了维护持久和平的根本之道与未来方向。

中日两国对二战认知的差异

中日对二战的认知差异有多大?一个最简单的例子,说到7月7日,两国民众脑海中会率先联想到什么?日本人会想到这是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相会的“七夕”,但中国人则会想到1937年7月7日卢沟桥枪声响起,日本向中国发起全面侵略战争。在日本,这一天是充满浪漫想象的佳节,但在中国,这一天是惨痛难忘的历史记忆。同样的一天,对于中日两国人民而言,承载的历史记忆截然不同。

川村范行在中日和平友好交流会上演讲

这种认知差异也存在于对战后80年的纪念中。川村范行指出,中国纪念的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其中蕴涵了遭受日本侵略,并与侵略者不屈不挠抗争的战争认识;而日本纪念的则是“战争结束80年”,是“广岛、长崎被原子弹轰炸”“名古屋空袭轰炸、东京大轰炸”等战争创伤,对战争的认识集中于“受害”层面,对日本曾侵略中国以及亚洲等地的“加害”事实,几乎全无认知。

川村范行认为,形成这样巨大的认知鸿沟,其根源在于残酷的战场远在中国大陆和亚太地区。1931年到1945年的14年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民伤亡逾3500万人,但这些事实受到当时日本国内报道管控的影响,普通民众根本无从得知战争真相。

而正如德国前总统魏茨泽克在1985年发表的国会演讲所言:闭眼不看过去的人,对现在也是盲目的。只有铭记战争历史,才能阻止战争悲剧再次重演。川村范行呼吁,日本人不仅要记住本国遭受的苦难,更要正视并铭记曾给他国造成伤害的历史事实。

珍视二战后来之不易的和平

纵观近代史中的日本,1894年挑起侵略中国和朝鲜的甲午战争,10年后,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20余年后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在近50年的时间里,日本不断挑起战争。但自从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80年间再未与任何国家发生过战争。

川村范行认为,这来之不易的80年和平得益于三大支柱:

首先是日本宪法的约束力量。宪法中“放弃发动战争的权利、不保持战争力量、不承认交战权”的条款,起到了“刹车”作用,使日本在越南战争等地区冲突中得以避免派兵参与。

其次是双边条约的保障。1972年发表的《中日联合声明》明确指出“用和平手段解决一切争端,不诉诸武力和武力威胁”。1978年的《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是经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和日本国会批准的国家间条约,具备法律效力,其中包含“发展两国间持久的和平友好关系”的内容。《中日联合声明》与《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共同构筑了中日和平的基础。

第三个支柱是两国的经济合作。中日通过贸易往来,深化相互合作依存,形成了遏制战争的现实力量。

面向未来的和平构想

未来应如何继续守护来之不易的和平?川村范行担忧地指出,当下的俄乌冲突、巴以冲突,以及东亚安全环境的变化,正在给日中安全关系带来新的考验,在这种情况下,两国必须加强交流沟通,严防偶发冲突与武力纷争。

中日和平友好交流会会场

对此川村范行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回归外交原点。两国应再次确认《中日联合声明》与《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精神内核,坚守“和平”承诺。二是面向未来构建区域安全框架。参考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OSCE)模式,由日中牵头,推动学者、智库进行相关研究,并汇聚政治家的力量,联合东亚地区各国,共同构建守护和平的合作机制。

2500年前,思想家墨子提出了“兼爱非攻”的理念。川村范行认为,用当代视角来看,这也可以被理解为专注防御,开展全方位外交,倡导国际合作。在战国的乱世中,墨子的思想曾被视为“不切实际”。但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的当下,正应重新审视墨子思想的价值。川村范行呼吁,守护日中和平、推进东亚安全合作,正是跨越时空对墨子智慧的现代传承。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以共同的努力,让和平之花在东亚永远绽放。

翻译:艾桑

编辑:王朝阳

图片提供:中国驻名古屋总领事馆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6

标签:历史   日本人   日本   铭记   学者   和平   中日   战争   日中   墨子   名古屋   中国   东亚   友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