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半夜批奏折,宫女端来一碗热粥,朱元璋:把宫女拖出去斩了

古代皇帝中,朱元璋应该是刻板印象最深的一个。凭借着“明初四大案”,他在历史上留下了“杀人如麻”的威名。


当然,《明史》是清人编撰的,出于某些原因,里面的内容必定有夸大的成分。但是史官还是有自己的底线的,夸大归夸大,但是很多事情都是确有其事的。

相比之下,野史中的朱元璋就更加凶残了。


这不,一位宫女因为给朱元璋端去一碗粥,结果却被朱元璋下令处死。


这还没完,朱元璋还派出锦衣卫抓人,打算大开杀戒。


这位宫女到底做错了什么?为何会落得如此下场?此事最终结局如何?

倒霉的宫女

有一件事我一直没想明白,朱元璋为何一定要废除丞相制度。为此不惜弄出个“胡惟庸案”,将朝堂从上到下清理个遍。


就为了不受约束,可以大权独揽,随心所欲?


凡事都有利有弊的,朱元璋是爽了,但是爽是要有代价的。这代价就是再也没人替他分担工作,所有奏章都要他一个人来处理。


于是,原本老朱可以5点下班的,现在可好了,每天都要加班到深夜。

做皇帝做到这个地步,何必呢?


估计朱棣登基后,没少因为此事私下抱怨过他老爹。


朱元璋可能天生就有做“加班狂”的潜质,明明每天加班到深夜,但是他却乐在其中。丝毫没有重新给自己找几个帮手的想法。


但是马皇后看不下去了。看着丈夫每天如此操劳,人都明显消瘦了,于是每天晚上他都会安排御膳房给朱元璋准备点夜宵。

对于妻子如此体贴暖心,朱元璋还是开心的。每次甭管饿不饿,他都会把这些夜宵全都吃得一干二净。毕竟不能辜负了妻子的一番心意。


这一晚,他又是加班到深夜。这时,一位宫女端着一碗粥走了进来。


朱元璋一看,放下了手中的笔,说道:“赶紧端过来,今天刚好有些饿了。”


说着,就准备接过宫女手中的碗。

结果,他身边的太监一把冲上前来,拦住了朱元璋。


太监说道:“陛下,还请稍等片刻。等试完毒再吃也不妨。


朱元璋一听就来气:“你小子胆子倒不小,这粥可是皇后让人做的,你的意思是说皇后会害我?再说了,这皇后准备的夜宵我都吃了这么多天了,可曾出过问题?


这话就有些杀人诛心了。那太监闻言,立刻汗如雨下,急忙磕头求饶。

但是求饶完了,他还是硬着头皮多上一句嘴:“陛下说得对,皇后自然是不会害您的。可是这碗粥并非皇后亲手熬制的,中间经手好些个人,万一有人心存歹意,在里面下毒,那可就不妙了。”


说完,太监还不忘再补上一句:“这一切都是职责所在,还请陛下谅解。


朱元璋闻言,脸色才缓和了一些。毕竟这规矩是自己当初定下的,总不能因为太监恪尽职守反而将其治罪吧?


“也罢了,朕虽然有些饿了,但是不差这点时间,你赶紧完事,好让朕早点吃上夜宵。”

太监闻言,如蒙大赦,急忙起身。他熟练地掏出一个木盒,从里面拿出一根银针,然后小心翼翼地将其插进粥里。


在场的所有人都觉得太监只是走走流程罢了,毕竟皇帝用膳有一整套严密的流程,来确保没人可以在食物里下毒。而试毒只是整套流程的最后一步罢了。真要有人下毒,早就被发现了,因此试毒这一环节从没出过岔子。


然而有句话是怎么说来着?“不出意外的话,一定会出意外”,过了一会,传来了太监的惊呼。所有人循声望去,只见银针已经开始变黑。虽然颜色不算很深,但是变黑就是变黑。


用银针试毒,是古代最常见的试毒方法。只要银针变黑,就说明食物里面有毒。

看着朱元璋开始脸色不善起来,太监知道皇帝又要杀人了。


他急忙再拿出一根银针,对朱元璋说道:“陛下,这银针试毒,偶尔也会出点意外,也许刚才那根银针有问题。让我换一根银针再试试。”


朱元璋板着个脸,不耐烦地点了点头。


于是太监行云流水,重复了刚才的一套动作。可结果依然变黑。

这次,不等太监说话,朱元璋就下令道:“来人呀,给我把这宫女拖出去斩了。


那些侍卫虽然也觉得这宫女太冤枉,但是君命难违。他们要是敢迟疑半步,那下场就会和那宫女一样。


就这样,那名倒霉的宫女一边喊着“冤枉”,一边被侍卫拖了出去,不一会就没声音了。


郁闷的锦衣卫

处理完了宫女,朱元璋又叫来了锦衣卫指挥使毛骧。这毛骧乃是朱元璋的心腹,赫赫有名的“胡惟庸案”就是他一手处理的。

朱元璋的意思很简单:胆敢毒害皇帝,这绝不是一两个人可以做到的,背后肯定有一大群人。说不定他们还在别处安排了军队,准备除掉朱元璋就起兵谋反。因此这件事情要像“胡惟庸案”那样查。


毛骧一听,知道自己立功的机会又来了,于是拍胸脯打包票,保证七天就能有初步结果。


结果毛骧还是太乐观了,第二天他就开始后悔了。


别的不说,那碗粥最后是哪宫女端到朱元璋面前的,此时粥里已经有毒。所以这宫女就是关键。结果朱元璋一激动,将宫女给赐死了,相当于线索断了。

这下子,也就没法知道宫女还接触过哪些人,自然也就没法顺藤摸瓜了。


他总不能告诉朱元璋:陛下,因为你的缘故,这事情失去了关键线索,七天可能不够用了,要不您再宽限些时日?


他要是真敢这么说,那他这个锦衣卫指挥使也就当到头了。等待他的,只有死路一条。


没办法,毛骧只能病急乱投医,将所有与此事有关的人全都抓了起来,严刑拷打。

以他的经验,一天就能有结果。至于这结果靠不靠谱,那就不是他要考虑的事情了。


然而,事实再次将他打脸。三天过去了,竟然什么收获也没有。这群人只会一个劲地喊冤枉,再不然就是说自己什么也不知道。


这让毛骧感到匪夷所思。自从他当上锦衣卫指挥使开始,就没遇到过这种事情。以他的经验,这些人都是冤枉的。但是七天的时限快到了,如果他不能给朱元璋一个交代,下场可想而知。


原来都是一场误会

就在毛骧打算加大刑罚力度的时候,马皇后的心腹太监来了。

原来此事已经传到了马皇后的耳中,为了避免朱元璋再兴牢狱之灾,马皇后特意派人来询问此事。


既然马皇后都插手了,毛骧的胡话自然无法继续进行下去了。他将情况如实告知,希望马皇后能想想办法。因为毛骧知道,如果说这世上有谁能劝动朱元璋,那就只有马皇后了。


马皇后将与此事有关的人都叫来,让他们都描述一下当晚的情况,自己都做了什么,其他人都做了什么。每个人的说辞都能对得上。


按照他们的描述,根本没人有机会下毒。

就在所有人都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个小太监提议道:“要不,所有人将当晚的流程全都重复一遍,每一步都试一次毒,也许就能找到答案了。


众人也没办法,于是只得死马当作活马医。


结果谁也没想到,在第一部就出问题了。当太监将银针插进刚煮好的粥里后。居然开始变黑了。


御厨见状,顿时慌了,他急忙辩解道自己没有下毒。但是锦衣卫可不管这些,当场就要拿人。

御厨情急之下,干脆不顾滚烫,拿起粥一张口就咕噜咕噜的吞了下去。接着御厨对锦衣卫说道:“你们说我做的粥有毒,现在我全喝了,如果一会我安然无恙,就说明我这粥没问题。”


锦衣卫望向了马皇后,在得到其首肯后,所有人都等待起来。


结果过了一个时辰没事,两个时辰没事,直到大半天过去了,御厨依然安然无恙。


这下子所有人都纳闷了。看样子这粥根本没毒,那为何银针会变黑呢?

后来,还是一位已经退休的御厨给出了答案。这位御厨属于那种做事很谨慎的人,他每次做菜,都会先用银针检查一下食材有没有问题。


后来他发现,个别食材插入银针后,银针会变黑。他反复测试,可以确定食材本身无毒,但是银针依然会变黑。所以他做菜都会绕开这几种食材。


而那晚御厨做的粥里面就给了萝卜,而这萝卜正是那极少的几种会让银针变黑的食材之一。


其实,银针试毒,其本质是银可以和硫化物发生化学反应变色。当时下毒主要用的是砒霜,砒霜富含硫化物,所以银针才会变黑。这让古人误以为银针只会和毒药起反应。

此时真相大白,朱元璋下旨放了所有人。


只是可惜了那名宫女,因为莫名其妙的原因,就被朱元璋赐死了。


信还是不信,其实没那么复杂

有人肯定会觉得,这野史分明在黑朱元璋。还真不一定,毕竟,在古代宫女、太监的地位是十分低下的。


其生死就在皇帝、嫔妃的一念之间。每年皇宫里死去的宫女、太监不在少数。

其实一个人怎么可能是完美无缺的,有缺点那才是人,才显得真实。那种完美无缺的皇帝,恰恰才是被后人给美化过的,反而不真实。


所以,对于历史上的这些事情,信则有,不信则无。至于真实度有多少,这本就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只不过相比之下,正史的可信度肯定要高一些。


人活一世,开心最重要,何必在一些事情上过度纠结?你说是不是?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16

标签:宫女   锦衣卫   奏折   银针   陛下   太监   皇后   此事   变黑   皇帝   半夜   所有人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