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亲朋好友、姑舅姨表、叔伯娘婶、兄弟姐妹:今天在我们老家——华里坊,举行父亲三周年祭奠,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前来参加祭奠,我代表我和我们全家在这里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父亲三周年祭(2025.5.3)
光阴如梭,岁月如流!
转瞬之间,父亲已故三年。
回望过往岁月,忆父亲、不尽泪潸然!
暮春时节华里坊,千年古槐老屋旁;亲朋好友共祭奠,缅怀父亲勤与勉。
父亲的一生,是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勤俭奋斗的一生。
1941年5月10日,出生在华里坊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58年考入陕西省立三原师范学校,1965年入党,1961年至1971年从事教育工作,足迹踏遍整个耀县山山水水,桃李满天下,每一片土地都留下父亲三尺讲台耕耘的足迹:小丘中学、朱村小学、文家小学、华里坊中学、照金中学、白瓜中学、阿子中学、柳林中学。从教十年如一日,师德高尚,教书育人。
1971年调入政府部门,历经文教专干、宣传部、乡政府、镇党委、教师进修学校、党史办、交通局等不同岗位,作为党的基层领导干部,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是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妻子的好丈夫、儿子的好父亲。历经数次政治风波,立场信念坚定、忠诚干净担当。
2001年光荣退休,三十年从政生涯,正心修身、律己持家、清廉为官。
父亲是爷爷6个孩子中唯一的儿子,由于家道中落、生意失利,在爷爷弥留之际,叮嘱父亲一定要坚持上学,完成学业。在爷爷去世后,父亲凭着坚强的意志、克服重重困难,以优异成绩完成学业,投入到基层教育事业。
父亲一生养育了四个儿子,均接受了高等教育,这是1982年的一张老照片:
为了四个儿子,一生勤俭节约、本分做人、踏实做事、言传身教!
这是2019年的一张照片,大家从全国各地回老家团聚,幸福时刻凝聚这一瞬间:
回看38年沧桑巨变,作为一个家庭,没有克勤克俭的家风传承、没有孜孜不倦的学习奋斗、没有耳濡目染的言传身教、没有改革开放的好政策、对于祖辈来说,那是无法实现的!
正如父亲在长孙婚礼上所赐: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经常会勉励儿孙们,做人低调、做事执着、对家人负责、对自己负责,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这是父亲的叮嘱: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只有静下来,才能做人做事!
父亲特别喜欢把毛主席的诗词认真的写下来,也成为一种情趣爱好!只要静下来,就看书。床头、桌旁、书房、办公室,只要他待过的地方都是书。“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是父亲一生的真实写照。
全家人聚在一起,最开心的一件事就是听父亲讲历史!我们县的县志、党史、组织史就是父亲主笔,特别谈到党史、近代革命史,大家都听得津津乐道,尤其是照金红色根据地的故事,因为他当过照金中学校长。
一个人不管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其梦想、智慧、热血、壮怀和勇气终将被岁月之河卷走,不过他们留给这个社会的财富不会戛然而止。
如同诗中的智慧:“对于人而言,生活就象山间的野草,就象野地的鲜花,曾经那样的繁茂。当微风吹过又吹远,大地知道一切都已改变!”
三年时光,父亲,您的音容笑貌从未模糊,您的叮咛嘱托仍在耳畔。今天,我们以心为祭,愿这穿越时空的思念,能让您知道:您深爱的人,始终彼此相偎;而我们与您的爱,早已在时光里,成为永不褪色的永恒。
父亲,我们一定会照顾好母亲,请放心!
父亲,我们永远想您!
儿子 2025.4.17
更新时间:2025-04-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