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一件文物:春秋兽足簠

(春秋兽足簠 藏于山东博物馆)

铜簠fŭ,是一种长方形盛食器,其功能应该与簋差不多,祭祀和宴飨时用来盛放谷物。簠最早出现于西周早期,盛行于西周末春秋初,战国晚期以后消失不见。


青铜簠是有自名的,且写法不一,但都有“甫”这个表音部件。北宋人确定为“簠”字。


从形制上来看,青铜簠有两个主要特点:1,器盖与器身几乎一模一样。盖器合一,则上下对称,庄重美观;盖器分开,则两件盛器,物尽其用。

2,器身和器盖多为浅斗形,横截面为长方形,底/顶较小,口部较大,四面为等腰梯形状斜壁。


这一对铜簠,两件基本相同,高17.5厘米。器盖与器身也基本相同。唯一的区别是,器盖的盖沿有小兽首卡扣。

上顶下底和四面斜壁的纹饰比较特别,浅浮雕凸起的弯曲线条,好像有兽面隐于其间。口沿处饰窃曲纹。


最特别之处,在于顶部的兽形捉手和底部的四只兽形足。

铜簠常见的是L形捉手/足,这样的兽形比较少见。小兽张口瞪眼,直身曲足,头角和臀部与器相连。

侧面上下各有一只兽耳,后肢蹬于器壁上,拱身卷尾,探头到中间,互相窥视。


这两件文物时间是春秋,出土于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小王庄,藏于山东博物馆。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30

标签:肥城   泰安市   表音   春秋   盛器   西周   长方形   山东   青铜   文物   博物馆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