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地缘历史档案
编辑 | 地缘历史档案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谁能想到,一千三百多年前,一位波斯王子带着几千人穿越今天的巴基斯坦,翻山越岭跑到中国,只为了一个愿望。
更想不到的是,他走过的那条路,今天竟然成了中巴经济走廊的主干线。俾路支人和中国的关系,远远比我们认知的要早得多、深得多。
有的人说中巴友谊是“铁哥们”,但你可能不知道,这段友谊的根,深埋在那段几乎被遗忘的历史里。更关键的是,这段历史一直没断,甚至今天还在悄悄延续。
公元651年,波斯的最后一个皇帝被杀。几千年文明,说没就没了。
王子卑路斯成了最后的希望。他没选西逃,也没往北走,而是带着上万人往东跑。这条东逃路线,穿过的就是今天巴基斯坦的俾路支省。
当时这片区域荒凉闭塞,连水都难找,但卑路斯没得选。阿拉伯骑兵像猎狗一样追着他们跑,身边人不是饿死就是叛逃,最后只剩几千人。
他们翻过兴都库什山,跨过俾路支高原,一路撑到了唐朝的边境。卑路斯提出请求:想请唐皇帮他复国。
唐高宗没马上答应,毕竟从长安打到波斯,太远。但他也没拒绝。他让西域的吐火罗国收留了这些波斯人,算是给了他们命。
十年后,阿拉伯人又打过来,卑路斯再求援。这回唐朝动了,直接在西域设了一个“波斯都督府”,让卑路斯当都督,名义上还给他管理波斯东部的权力。这不是复国,但至少给了个身份,也算保住了波斯文化的火种。
这事发生在哪?就在今天伊朗和阿富汗交界的地方,离俾路支不远。卑路斯从俾路支逃出来,又在附近成了都督,这片土地,成了他命运最关键的转折点。
卑路斯的“复国梦”最终没实现,但他自己活了下来,还活成了唐朝的高级军官。
他被接到长安,被授予“右威卫将军”的称号,住在都城,吃穿用度和大唐官员一样。
他还在长安建了“波斯胡寺”,有人说那是中国最早的清真寺原型。寺庙建成那天,连武则天都感动得落泪。
他死后葬在长安,儿子泥涅师也成了唐朝将军,后来也葬在中土。他们这一家,彻底融进了中国。
但他们带来的东西,没有消失。波斯人把工艺、香料、琵琶、烧饼、金银器、玻璃器统统带进了中国。
考古学家在西安出土的波斯风格琉璃器、陶器、银币,印证了这些文化交换的真实存在。
波斯商人在长安开店,胡饼成了贵族早餐,波斯琵琶传到宫廷,连唐三彩仕女的衣服,都能看出波斯元素。
宗教也多元了,长安同时有祆教、景教、伊斯兰教、佛教,和平共处。而那条卑路斯走过的路,就像一条看不见的文明通道,从波斯穿到唐朝,从俾路支一直连到长安。
如今,中国启动中巴经济走廊,路线从新疆喀什一直通到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而这条现代高速通道,恰好穿过了俾路支省,和卑路斯逃亡路线惊人一致。
今天的俾路支,依然是交通要道。中国在瓜达尔建港、修路、挖水厂,甚至开了职业技术学校。每天提供30万加仑淡水,解决了数万人饮水问题,创造了上万个工作岗位。
瓜达尔港区的自由区年产值突破10亿人民币,当地人说这是“21世纪的丝绸之路”。而俾路支省的省督更是公开表示,中巴经济走廊是“非凡友谊的体现”。
唐朝当年给波斯人建都督府,是为了稳定边疆,也是为了文明交流。今天中国投资俾路支,是为了互利共赢,也是为了打通全球供应链。
不管是当年的波斯都督府,还是今天的瓜达尔港,本质上都是东西方的连接点。唐朝用羁縻政策维稳边疆;今天,中国用基础设施联通区域。手段不同,逻辑一样。
当年波斯人说,中原是他们最后的希望;今天,巴基斯坦人说,中巴合作让他们看到了未来。
参考资料:
巴媒:新疆是中巴经济走廊的关键枢纽——2025-01-16 08:20·环球时报
更新时间:2025-07-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