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那场贸易战的影响还没完全消除,2025年又爆发了新一轮的冲突。
而这一举动,反而导致美国却陷入了泥潭,导致民众生活苦不堪言!
或许,美国现在这样的情况,绕不开一个总被提及的人物——章家敦。
章家敦是个在美国出生,英文说得像母语一样流利的华人,他的祖籍是中国江苏。
2001年,他写了本书叫《中国即将崩溃》,预测中国经济撑不了多久,最多五年就会因为银行的坏账问题垮掉。
可是二十多年过去了,中国经济不但没有崩溃,反而发展得越来越好,狠狠打了章家敦的脸。
在中国,像章家敦这样总是预测错误的人,早就没什么声誉可言了。
不过,令人惊讶的是,这个人频繁登上美国的CNBC、CNN、《新闻周刊》等知名媒体,持续散布各种“中国崩溃论”,成了某些人眼里的重要人物。
这种反常现象恰恰反映出美国社会对中国的理解存在偏差,甚至可以说是有些不正常。
美国的媒体和一部分人似乎更愿意相信负面的、夸大的说法,而不是客观地看待中国的发展。
为什么美国社会一直有人相信“中国要崩溃”这种说法?
这可能源于美国某些精英阶层的心理需求。
章家敦的“中国崩溃论”正好满足了他们的期望,不管中国实际情况如何,他们就是想听这个。
对这些人来说,章家敦是不是真的有学问并不重要,他更像是一个专门讲他们爱听的故事,让他们心里舒服的人。
章家敦不断重复“中国崩溃论”,这就像给那些希望听到这个消息的人提供了一剂安慰剂。
他们沉浸在虚幻的希望中,不去真正面对复杂的世界。
这种论调让他们感觉良好,仿佛问题会自动消失,无需认真思考和解决。
章家敦的观点因此迎合了一部分人的需求。
通过不断重复类似的观点,章家敦让他们感觉自己是正确的,他们的想法得到了支持,也让他们不必去思考事情的真相。
过去二十多年里,美国社会对章家敦的关注度随时代变迁而变化。
在21世纪初,美国自诩为世界霸主,对中国的发展道路抱持着傲慢和偏见。
章家敦的出现恰逢其时,迎合了当时美国社会的心态。
他的观点满足了部分美国人的一种心理需求,让他们感觉自己高人一等。
他的理论似乎证实了美国长期以来的优越感,因此受到了特定人群的欢迎。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发展,那些之前预言中国经济“崩溃”的人,并没有因此反思自己的错误。
相反,他们无视现实,一再推迟“崩溃”的时间点,用这种方式来安慰自己,或者说自我欺骗。
这种行为就好比明明闹钟响了,却一次次按掉继续睡,假装一切正常,不愿面对即将迟到的事实,最终可能导致更大的麻烦。
2010年后,中美关系变得更加紧张,美国对章家敦的需求也和以前不一样了。
一方面,美国需要像章家敦这样的人出来说话,制造舆论,目的是通过唱衰中国,动摇其他国家对中国的信任。
另一方面,由于双方的较量进入僵持阶段,章家敦的“中国要崩溃”的说法,反倒成了一种精神寄托,鼓励美国坚持与中国对抗的决心。
近些年,美国在贸易战等问题上显得有些力不从心,章家敦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
他之前唱衰中国的论调,现在不光是用来打击舆论或给自己壮胆,还成了美国精英的“安慰剂”。
这让他们觉得即使美国霸权衰落也没什么大不了,能暂时忘记内心的不安。
这种论调成了一种精神上的麻醉,让他们逃避现实。
章家敦的观点被利用,成了缓解焦虑的工具,转移了对真正问题的注意力。
回顾2018年特朗普政府发起的贸易战,能明显看出章家敦的“中国崩溃论”的影响。
当时,特朗普政府可能误以为中国会像以往那样退让,结果低估了中国的实力。
特朗普政府曾两次加征关税,试图改变全球贸易规则,但结果并不理想,美国遭遇了难题。
重大决策都需要可靠的信息,如果信息有误,决策就会走错方向。
这可能是因为特朗普政府在做决策时出现偏差,并且对中国经济的判断不准确。
他的经济顾问斯蒂芬·米兰提交了一份报告,名为《重构全球贸易体系用户指南》。
这份报告表面上分析得头头是道,实际上却严重误解了中国经济的真实情况。
米兰报告的关键在于,他认为美国提高关税并不会伤害美国经济,因为他觉得这些关税带来的成本最终会由中国承担,美国可以毫发无损。
但是他一会儿说要保住美元的地位,一会儿又说要动汇率的手脚。
这种想“既要…又要…”的做法,说明他对国际金融是怎么运作的,可能还没完全搞明白。
而且,米兰还给特朗普准备了一份清单,说如果中国让步,就要中国开放某些市场,赔偿所谓的“知识产权偷窃”,多买美国的农产品,甚至要把生产线搬走。这些要求显得不太合理。
这些要求脱离实际,而且带有强烈的支配意味。假如中国不答应这些,米兰提议每月对中国商品增加2%的关税,直到美国的目的达到。
这种直接又强硬的施压手段,根本没考虑到中国可能采取的应对,也看轻了中国经济的承受能力。
这种做法忽视了双方的可能反应,是一种不明智的选择。
这个结论的立足点,并非严密的经济模型或扎实的数据研究,而是那些像章家敦一样的“反华”人士散布的错误情报。
他们提供的所谓“中国经济数据”严重失真,和实际情况大相径庭,目的在于构建一个不堪一击的中国经济假象,误导大众视听。
2018年,美国率先挑起贸易摩擦,主要手段是加征关税,企图快速从中国获取经济好处,这是当时的策略核心。
面对突如其来的压力,中国没有立刻采取强硬的反击措施,情况较为复杂。
但中国并没有因此退让,而是悄悄开始了“去美化”的部署。
这意味着中国为了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提前做好了各种准备。
这些准备涵盖了经济、技术等多个领域,旨在减少对美国的依赖,提高自身的抗风险能力。
到了2025年,特朗普再次发起贸易摩擦,背后原因不仅仅是之前的贸易不平衡和技术比拼,还包括拯救美国经济和处理债务问题的盘算。
这一次,中国不再退让,而是坚决实施了全面的反制手段。
结果是,美国经济受到严重打击,全球的供货链条也跟着遭殃,许多国家因此受到影响。
2018年美国发起贸易战,当时它可能从中获得了一些优势。
然而,到了2025年,情况已经截然不同,美国并未从新一轮贸易战中获益。
相反,贸易战进一步恶化了美国的经济状况,使其本就存在的经济问题更加严重。美国经济遭受打击,并未如预期般实现增长或改善。
可以说,2025年的贸易战对美国来说,是一场彻彻底底的失败。
贸易战持续,中美两国的优劣势更加明显。美国面临债务高企和通货膨胀的问题,日子不好过。
此外,美国推行的单边主义政策,让盟友们也开始疏远,关系不如以前。
全球经济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美国的影响力确实不如从前了。
不少人都觉得特朗普是上了章家敦的当,这句话正好说明了这一点。
实际上,章家敦的“中国崩溃论”非但没能打击中国,反而在某些方面对中国起到了积极作用。
试想一下,如果美国高级官员也像章家敦一样,一直说“中国马上就要不行了”,其他国家只会觉得他们看问题不准,反而更相信中国。
而在美国国内,章家敦的这种说法只会让那些本来就对中国有成见的人更加固执,最后做出错误的决定。
这样的论调可能会让美国失去正确的战略判断。
更有意思的是,章家敦一直那样说,可能实际上对中国有好处。这也勉强算是一种意想不到的帮助。
所以,渐渐的中国人对章家敦的看法变了,一开始大家很生气,现在觉得他有点可笑。
他的说法没有让国际社会减少对中国的信任,反倒让人开始怀疑美国对中国的策略是否合理。
在美国国内,章家敦的“崩溃论”让一些人更加固执地相信自己的想法,听不进不同的意见,最终可能做出错误的决定。
事实证明,当只想听到自己想听的声音时,就会越来越难做出客观公正的判断,最终付出惨痛的代价!
凤凰卫视——2025-04-10《美国民众在超市感受“关税风暴”:这太疯狂了!物价真的飙很高》
果然视频——2025-4-7《美国民众不满特朗普,高呼“住手”》
上观新闻——《关键时刻,他又在四处煽风点火!》
环球网——《章家敦与第N次“中国崩溃论’》
更新时间:2025-04-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