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网红店丢面包!临期食品何去何从?

最近上海一家网红面包店可出了个让人咋舌的事儿!

2025年9月13日晚上,有人拍到这家店店员把一筐筐完好无损的面包,毫不留情地扔进了黑色垃圾袋。

那些可都是当天新鲜出炉、还在保质期内的面包啊,网友们看到这场景,都炸开了锅,纷纷调侃“欢迎食品安全部门来检查我家的冰箱”,意思是自家冰箱里的食品都比这店里处理得合理,没被浪费。

全球每年烘焙1.85亿吨面包,平均报损率能达到10%,这浪费程度,真让人揪心,就拿这家店来说,他们的面包基本都是当天制作,最佳赏味期一般是2天,可公司规定面包不能隔夜销售,也没有夜间降价销售的制度,所以只能直接报损处理。

有人可能会说,商家太浪费,为啥不打折卖或者捐赠呢,老实讲,商家也有自己的苦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要是商家把临期食品打折卖或者捐赠出去,顾客吃了出了问题,商家得举证食品在销售或捐赠时是完全合格的。

但短保食品的“即时安全性”太难追溯和证明了,弄不好,商家就得面临医疗赔偿、行政处罚等一堆麻烦事儿。

特别是像这种网红店,食品安全一旦出问题,对品牌口碑的打击可是毁灭性的,之前就有某连锁烘焙店,2024年捐赠临期蛋糕时,没明确告知保质期,消费者吃了不舒服,最后这家店不仅要赔偿,品牌形象也一落千丈。

而且啊,打折销售或者捐赠,操作起来也不简单,打折得单独定价、贴标、管理库存,还可能出现顾客专门等着打折才买的情况。

捐赠呢,要对接公益机构、分拣包装、运输配送,一个环节出问题,比如运输途中过期了,那可就尴尬了。

对于人力、管理资源有限的网红店单店来说,“销毁”确实是流程最简单、责任最清晰的办法,真不是他们不想节约,实在是没办法呀。

咱们国内,目前临期食品界定标准散落在各省市的地方性管理规定里,缺乏国家层面的统一标准,最早的是2012年原北京市工商局出台的《临近保质期限食品销售专区制度》,后来浙江、广州等地也有相关办法,但各地规定不一样。

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颁布,虽然要求对临期食品分类管理、特别标示或集中陈列出售,但在具体流转等实操层面,还不够完善。

不过呢,现在国内临期食品市场也在慢慢发展起来,这几年消费降级,大家都提倡厉行节约,临期食品的接受度越来越高。

在小红书、豆瓣上,好多自称“临食工”的年轻人分享交流临期食品,成了一股潮流。

面对这样的市场需求,咱们在法律法规、社会、公众等层面,还得加把劲,政府得赶紧出台临期食品捐赠免责细则,明确监管标准,让商家捐赠临期食品没顾虑。

社会方面,网络销售平台可以利用大数据等技术,实现供应链可追溯,公益机构也可以辅助定期定点捐赠,把爱心传递到位。

咱得明白,临期食品的处理,可不只是商家自己的事儿,它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也反映着全社会是不是在厉行节约。

每一粒麦子从大地生长出来,最后都应该走向餐桌,而不是被白白浪费,希望以后,临期食品能有更合理的归宿,既不浪费粮食,又能保障大家的食品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3

标签:美食   何去何从   面包   食品   商家   厉行节约   事儿   层面   食品安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   公益   当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