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馆里的睢宁
尘封的档案是时光的标本
记录着历史的脉动
也珍藏着动人的故事
穿越千年文脉,解锁城市记忆
见证档案的文明之光
睢宁县融媒体中心
与睢宁县档案馆联合推出
系列纪录片——
《档案馆里的睢宁》
我们将带您打开那扇
通往城市记忆深处的大门
拂去岁月的尘埃
用镜头和讲述揭开城市记忆的神秘面纱
发现那些被遗忘的美好与传奇
在睢宁县档案馆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两首诗张贴在显眼位置,均出自陈毅军长之手。这两首诗一首是《泗宿道中》,另一首是《过黄河故道》。诗中内容是关于陈毅部队在睢宁的经历,呈现出先辈们在睢宁抗战期间的壮志与艰难。
《泗宿道中》
陈毅
夜走泗宿道,晨过旧黄河。
古邳解鞍马,煮酒醉颜酡。
半规残月照,铁骑送长征。
百里吠村犬,穿插敌伪惊。
畅游根据地,沿途劳送迎。
相见问安好,老苍惊故人。
“据说,陈毅军长路过睢宁时,打扮成商人模样,穿着长袍,外面罩着深色大褂,头上戴着绒线套头帽,化名张老板。他看着像文人学者,实际上也确实有文人的一面。因为到睢宁后,他作了两首诗留在这儿。”睢宁县档案馆编研科科长杜威说。
注释里还有个有意思的事儿。当天中午陈毅军长和地委同志一起吃午饭,吃饭时喝了酒,还吃了睢宁的煎饼,对煎饼赞不绝口。现在再读陈毅军长的诗,还能感觉到当时的情景,特别能给人鼓劲,让大家的心聚在一起。
杜威介绍,《泗宿道中》这首诗是1943年11月写的。那时,陈毅军长接到中央指示,要去延安参加整风运动。11月25日,他从黄花塘军部出发前往延安,路过睢宁时住了一晚,就写下了这首诗。诗里“古邳解鞍马,煮酒醉颜酡”这句,说的就是陈毅部队在古邳驻扎的事儿。
《再过旧黄河》
陈毅
故道黄河千里沙,旅途投宿二三家。
黄昏细雨人不寐,夤夜隔窗数雪花。
“从《再过旧黄河》诗中,能看到陈毅军长当年在黄河故道边驻扎休息时的情景。”杜威解读这首诗时说,那时候,黄河故道的岸边,放眼望去是千里黄沙。天上下着细雨,甚至还有雪花在飘。环境特别恶劣。陈毅军长在这样的环境下,可能在琢磨革命以后该怎么走,也可能在担心战士们的安危,心里装着事,睡不着觉。
诗里就这么几句,却把当时那凄凉的环境讲得很清楚,也让革命事业显得更加沉重。读这些诗,就好像回到过去,走进那段革命岁月,感受到先辈们不怕困难、绝不低头的精神。
这些诗,不只是陈毅军长当时心情的抒发,还为后人了解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活,提供了宝贵的线索。
从诗里,我们能感受到革命先辈们坚韧不拔的精神,体会到睢宁在革命过程中承载的厚重历史。
特别感谢:睢宁县档案馆提供采编支持
更新时间:2025-04-1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