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的夏天,香港蓝田鲤鱼门邨鲤逸阁1303号房内酝酿着一场令人发指的悲剧。空气中弥漫着散不去的血腥味,见证了一个年轻生命的戛然而止。
18岁的少女刘美英,蜷缩在冰冷的卫生间角落,生命的气息被一双年轻的手无情掐断。
施暴者是她认识仅三个月的“闺蜜”劳嘉宁的男友杜振宇,而那位所谓的“闺蜜”,此刻却在咫尺之外,冷漠地旁观。这起案件震惊了全港,为什么还有人能无罪释放?
2001年,彼时仅有14岁的刘美英身高1米64,体重据称当时约有130斤(约65公斤),这样略显敦实的体型,却意外地契合了某位导演的选角眼光。
她因此获得了在知名艺人容祖儿主演的电影《苹果咬一口》中出演一个角色的机会。
尽管这仅仅是一个银幕上的配角,戏份不多,但刘美英在片场的表现却远超一个普通新人。
在拍摄间隙,她常常主动上前,不声不响地帮助场务人员搬运沉重的道具和器材。
大家很快就记住了这个总是带着善意微笑、乐于助人的“胖乎乎的小助理”。
在完成基础学业,高中未能顺利毕业后,刘美英的体重一度逼近230磅,她没有因为体重沉沦。
她将自己的时间与精力奉献给需要帮助的人。
白天,她走进医院,成为一名护工。这份工作需要极大的耐心、细心以及体力,她日复一日地照顾着病榻上的陌生人,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关怀与责任。
当夜幕降临,脱下护工服的她,又转换了另一个身份——社区服务中心里的小老师。
她省吃俭用,将自己通过辛勤劳动积攒下来的每一分钱,小心翼翼地存起来。
她的目标是为了一个遥远而具体的善举——资助中国内地偏远山区的儿童修建卫生厕所。
她的内心深处,还有一个更为长远的个人梦想在悄然生长:她计划着,等存够了学费,就去报考幼儿教师资格证。
她渴望成为一名真正的幼师,将自己的爱心与耐心,倾注在更年幼的生命身上,陪伴他们成长,守护他们的童真。
就在刘美英按部就班地工作、学习、奉献爱心,为实现幼师梦想而努力积累的时候,一个看似偶然的家庭内部小摩擦,将她推向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危险边缘。
刘美英十分珍视自己因长期参与义工服务而获得的奖状。
可在2004年6月她的父亲,或许是无心之失,或许是并未理解这张纸对于女儿的意义,竟然将这张承载着荣誉与汗水的奖状随手当作了便签纸使用。
她感到自己的努力和坚持被轻视,内心的委屈与愤怒瞬间爆发。
在一气之下,这个18岁的少女做出了一个冲动的决定——离家出走。
在最需要家庭温暖和理解的时刻,她选择了逃离。
而她寻求庇护和安慰的对象,并非相识多年的挚友或亲戚,而是仅仅认识了三个月的一位新“朋友”——年仅15岁的少女劳嘉宁。
这份建立时间如此之短的“友谊”,其基础是否牢固,彼此的了解是否深入,都充满了未知数。
刘美英可能只是单纯地认为,找到了一个可以暂时落脚和倾诉的对象,却完全没有预料到,这个决定会将她带入何等复杂和危险的境地。
劳嘉宁的父母早已离异,她居住在香港蓝田的鲤安苑小区。更令人警惕的是,劳嘉宁的住所并非一个普通少女的宁静居所。
根据后来的调查,那里常年聚集着一群背景复杂的青少年,人数多达十余名,他们被外界称为“童党”成员——这是一个带有明显负面色彩的标签,通常指代那些游离于社会边缘、可能涉及不良行为甚至犯罪活动的青少年团伙。
2004年7月15日,一场令人震惊的悲剧正在鲤鱼门邨鲤逸阁1303号房内悄然展开。
18岁的刘美英,在她短暂投靠“闺蜜”劳嘉宁的日子里,早已习惯了乐于助人的生活方式。
当劳嘉宁的男友杜振宇找到她,提出需要帮忙搬运东西时,刘美英并未多想,便跟随他走进了那个改变她命运的卫生间。
从那一刻起,她被困在了这个狭小的空间,接下来的10个小时,成为了她生命中最后的挣扎。
这场持续整整10小时的虐待和霸凌,其残酷程度超出了常人所能想象的范围。
根据后来法庭上披露的案件细节,这起事件涉及多达14名青少年共同参与的集体暴行。
这些年轻人,年龄大多在15至20岁之间,组成了一个临时却致命的施暴群体。他们对刘美英施加的折磨,手段之残忍令人发指。
有人从卫生间里拿来一瓶洁厕剂,用普通的汤匙舀起这种具有强烈腐蚀性的化学液体,强行灌入刘美英的口中,迫使她吞咽下去。
与此同时,另一部分人则将这场暴行当作某种扭曲的娱乐活动,有人甚至拿出了摄像机,将刘美英在痛苦中挣扎、身体不由自主扭动的画面完整地记录下来。
到了刘美英生命终结的最后阶段,主犯杜振宇亲手结束了她的挣扎。
他从房间里找到一根普通的晾衣架,将其当作致命的工具,紧紧勒住了刘美英的脖子。
法医报告后来证实,她的颈部留下了多达七处深浅不一的勒痕,这些痕迹清晰地记录了她在生命最后时刻所承受的暴力。
而在这场暴行的进行过程中,那个将刘美英带入此地的“闺蜜”劳嘉宁,并未缺席。她全程在场,却没有表现出任何阻止或救援的意图。
资料显示,在杜振宇实施致命一击时,15岁的劳嘉宁正站在卫生间门口,手里拿着一瓶指甲油,专注于涂抹自己的指甲。
法医在验尸时发现,她的指甲缝里嵌满了在挣扎中抓下的墙灰,这表明她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曾试图抓住任何可以自救的机会。
她的喉咙里发出的“嗬嗬”声,是她拼尽全力发出的求救信号,这个声音在房间内却无人回应。那14名青少年中,没有一人选择停手或报警。
法医的验尸报告为这场虐杀提供了确凿的证据:刘美英指甲缝中残留的红色纤维,与杜振宇当晚所穿的T恤纤维完全吻合,这直接指向了他作为主犯的身份。
刘美英的生命在2004年7月15日深夜被无情剥夺后,这群青少年并未因犯下如此重罪而表现出应有的惊慌或悔意。
他们从劳嘉宁家中翻出了一个原本用来装电视机的废弃纸箱。这个纸箱成为了他们临时决定的“工具”。
刘美英的尸体被塞进这个并不匹配的容器中,完成了所谓的“打包”。
处理完尸体的初步“包装”后,他们决定将遗体运离案发地点。
他们找到了一辆手推车,将装有刘美英尸体的纸箱放置其上,开始了转移的过程。
这辆手推车推着沉重的“货物”,从鲤鱼门邨鲤逸阁1303号房出发,穿过大厦的公共区域。
途中,他们不可避免地经过了保安亭。值班的保安在当晚履行职责时,敏锐地察觉到手推车散发出的异味。
保安上前询问,要求他们解释这奇怪的动静。
面对这一突发情况,杜振宇作为主导者之一,迅速编造了一个谎言。
他声称,纸箱里装的是“海鲜市场运来的死鱼”,试图以此搪塞过去。
令人惊讶的是,这个漏洞百出的借口竟然暂时蒙混过关,保安并未进一步追查,他们得以继续前行。
最终,他们将手推车推至蓝田附近一处偏僻的山涧,将装有刘美英尸体的纸箱抛弃在那里。
这个地点远离人烟,他们显然希望借此掩盖罪行,让尸体永远无人发现。
七天后的7月22日,一群在山涧工作的蚊虫防治工人意外发现了这个被遗弃的纸箱。
尸体在高温和潮湿的环境下已经开始腐烂,散发出的气味吸引了工人们的注意。
他们打开纸箱后,震惊地发现了刘美英的遗体。
由于尸体被发现时已无法通过面部特征辨认身份,警方在现场展开了细致的勘查。
最终,他们在纸箱附近找到了一张遗落的义工证,这张证件属于刘美英,上面记录了她的姓名和身份信息。
正是这张义工证,成为了确认死者身份的关键证据,也为警方揭开这起骇人听闻的童党虐杀案拉开了序幕。
这起案件因其情节的残酷、被告年龄之小以及受害者背景的反差而轰动全港。
经过警方的深入调查和司法程序,案件在2006年迎来了最终审判。
主犯,也就是亲手勒死刘美英的杜振宇,因谋杀罪名成立,被判处终身监禁,为他的残忍行为付出了应有的法律代价。
而那位在案发时冷漠旁观、甚至被认为是引入受害者的“闺蜜”劳嘉宁,因为案发时未满16周岁,根据香港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规定,仅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
更具戏剧性的是庭审中的另一幕。参与当晚事件的另一名被告梁某,其辩护律师以“案发时梁某正在埋头玩手机游戏,并未直接参与施暴”为由进行辩护,最终法庭裁定其罪名不成立,当庭释放。
令人错愕的是,梁某在走出法庭时,面对众多媒体的镜头,竟然得意地比出了象征胜利的“V”字手势。
就在法庭宣判前后,刘美英的告别仪式在殡仪馆举行。
仪式上,出现了令人动容的一幕:一群来自内地山区的儿童代表,来到了现场。
他们是刘美英生前用自己微薄收入默默资助过的孩子。
孩子们将亲手折叠的44只千纸鹤,轻轻地放在了刘美英的灵柩上。
这44只千纸鹤,代表着刘美英短暂人生中,用爱心和行动累积的44个月义工服务。
参考资料:港8前年虐杀18岁少女嫌犯被判刑 最重者入狱9年
更新时间:2025-04-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