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月究竟有什么价值?这是个无解的阳谋,美国跟不跟都是死路一条

月球,从来不是浪漫的。对一些国家,它是巨额预算的起点,是航天事故的坟场,是竞赛失败的封面。2024年,中国探月工程进展密集,对外公布了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月的明确目标,关键任务正全面推进。

而此时,美国“阿尔忒弥斯”计划再次推迟。火箭延期,飞船返修,航天服报废,任务脱期至少三年

登月,变成一场阳谋。中国走在前面,美国陷入两难。跟,失败风险成倍;不跟,技术话语权彻底让出。登月不是科学问题,是战略筹码。

这个局,美国已经进了,中国主导方向。

火箭立起来,登月时间表全趴下了

2022年11月16日,美国“阿尔忒弥斯1号”在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这次无人任务,本是NASA“重返月球”的起步测试

飞船“猎户座”成功绕月,但任务结束时,返回过程中隔热材料烧蚀过度,部分外层结构开裂、脱落

技术问题立刻带来连锁反应。“阿尔忒弥斯2号”原定2024年执行绕月载人任务,推迟至2026年4月“阿尔忒弥斯3号”原定2025年登月,推迟至2027年年中

同年初,NASA公开审查报告指出,猎户座飞船生命支持系统存在设计缺陷,涉及二氧化碳处理、电子模块不稳定,相关设备需全面更换。完成整修后,飞船需重新测试,时间无法确定。

与此同时,负责发射的SLS火箭平均单次发射费用高达40亿美元该火箭从2011年启动设计,原定2016年试飞,推迟六年,直到2022年才首飞

2022年9月,SLS火箭已竖立在39B发射台上,却因燃料泄漏两次取消发射,被送回厂房拆解重检。

同一时期,美国“登月舱外航天服”项目同样崩盘。2019年启动的xEMU航天服项目到2021年仍无法定型,NASA将研制任务转交私企“公理太空”

截至2023年底,航天服仍处于“设计早期阶段”,主要生命支持模块尚未具备实际运行条件。NASA检察长办公室称,即便顺利交付,也只能满足2027年以后的低频使用需求

项目拖延,技术返工,成本失控,任务顺延。登月目标变成航天系统各个故障点的集合。2024年1月,美国内部评估报告称,SLS系统存在50%取消概率,SpaceX的“星舰”或被迫接手主力任务。

而这套系统本身研制未完成。登月难题被封装成时间、预算、设备、组织全部失序的黑箱。

美国的难题不止是技术,更是进度管理的全面崩溃。他们宣称要重返月球,却连“出发时间”都无法画定。

2030这个钟,已经走进中国实验室

2024年10月29日,中国在酒泉发布载人月球探测工程进展。新闻发言人林西强确认:“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登陆月球”这一目标,工程全线正按计划推进

项目核心设备已进入试验阶段:长征十号火箭完成一级芯级三机动力系统试车梦舟飞船完成综合空投实验揽月月面着陆器实现舱体分离测试

着陆系统、推进装置、生命保障结构全面进入地面验证流程,配套地面系统包括发射场、测控通信、着陆回收平台已建成投入使用。

中国探月从未绕路。2004年明确“绕、落、回”三步走战略,2020年嫦娥五号实现月壤取样返回,2023年嫦娥六号完成背面采样2026年嫦娥七号前往南极,2028年嫦娥八号建设科研站基础平台,2030年实施载人着陆,这是已被国家航天局对外发布的详细日程。

2024年,中国探月总设计师吴伟仁在“航天日”会议上指出:“我们的方案有蓝图、有进展,美国的航天规划受总统更换影响频繁调整。”

中国方案采用“系统设计+阶段推进”模式。科研单位分批承担模块任务,所有环节按节点收口。国家层面长期投入,确保工程预算、研发节奏不被政治周期干扰

每一阶段任务公开透明,研究样本对外开放。2024年,中国已与五国六所科研机构签署月壤样品合作协议

此外,中国倡议构建“国际月球科研站”,已有17国、50多个科研机构参与。美国布朗大学、纽约州立大学等研究机构,也通过国际项目申请样本借用。

从登月舱体到科研协议,核心项目与国际机制同时推进。中国不是在参与规则,而是在构建规则。在这个过程中,时间节点不是约束,是节拍器。每一项公布的试验成果,都是对全球登月话语权的一次实质占位。

跟上来,是另一种失败

2020年,美国提出“阿尔忒弥斯协定”,吸纳盟国参与“登月国际联盟”。签署国家包括英国、日本、意大利、澳大利亚、阿联酋等,到2023年扩展至29国。协定条款明确由美国主导、技术封闭、排斥特定国家,并要求成员遵守单边解读下的“太空行为规范”。

2023年,德国宇航中心宣布加入该协定。消息发布当日,德国多家科技机构拒绝签署协议内部附件,担心失去研究独立性。这份协定已被国际舆论比作“太空版殖民条约”。

同年6月,中国在“航天日”会议上宣布,国际月球科研站全面开放,合作门槛为技术平等、数据共享。包括法国、德国、英国等国家的科研单位主动向中方提出研究合作申请巴黎地球物理研究所、日本大阪大学均申请使用中国嫦娥五号月壤样品

中美登月竞赛,不只是科技叠加,是秩序博弈。美国需要登月维持领头地位,却陷入技术拖延;中国已经登上议事日程,正在绘制新版月球秩序草图。

阿波罗时代,美国用月球定下技术标杆;如今,中国在月球重设博弈起点。

当今形势下,美国再想主导登月话语权,只剩两个选项:赶紧追赶中国的节奏,接受落后于人;或者拒绝加入游戏,自动退出竞争。

登月不是科学问题,是体制展示。跟上来,是另一种失败。

参考资料:

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中国有蓝图、有进展,美国总是变.观察者.2025-04-24.

中国载人月球探测工程正全面推进各项研制建设工作.新华社.2024-10-29.

中国探月工程“时间表”公布 2030年前将实现载人登月.央视网.2024-06-04.

阿尔忒弥斯计划(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登月项目)百度百科.

两大任务均推迟三年,美国重返月球计划卡在哪了?.环球时报.

阿波罗50年 | 改变历史的“阿波罗”载人登月工程.国际太空.2019-07-17.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09

标签:科技   死路   美国   价值   中国   月球   航天   阿波罗   嫦娥   飞船   项目   国家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