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看似乖巧懂事的孩子,其实正承受着你看不见的压力,在悄悄伤害孩子。
有机构做过校园欺凌相关的调研,发现大部分孩子都认为自己被欺负过,第一时间告诉家长的人却很少,如果你问他们 “为什么不跟爸妈说”,他们的回答让人心疼。
有孩子说 “不想让爸妈担心”,也有孩子认为 “爸妈太忙了,说了没用”,有孩子跟父母提过,但家长只会说 “自己解决”“打回去”“找老师”,根本没有实际帮自己。
所有的原因中,排第一的,竟是 “怕给爸妈添麻烦”,这样的孩子很善良,受了委屈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不想让父母多操心。
其实,从心理学角度说,真正陷入抑郁状态的孩子,大多都是善良孩子。他们不会把情绪发泄在别人身上,不会厌学了就放弃、闹事,而是把问题归到自己身上, “自我攻击”。
他们会想:“是我不好”“是我不对”“爸妈很辛苦,我学习不好,我太没用了”,所有的压力和负面情绪都自己扛。
更让人揪心的是,这些孩子很痛苦,很多家长会说 “你就是太脆弱了”,这话只会让孩子更难过。
面对有抑郁倾向的孩子,最忌讳的就于 “教育和开导”。你以为是帮他,其实你站在了 “他的对立面” 高位上,如果父母说 “爸妈带你出去玩一玩就好了”“你别想不开”,只会让孩子更加自我否定。
老师或家长不停的讲道理,孩子一直低着头不说话。不是孩子不愿听,而是你的 “话” 只会加重他的心理负担。
家长要学会闭嘴!家长看到孩子状态差,忍不住想 “帮” 孩子,越说越多,尤其是妈妈最容易唠叨,会形成恶性循环,家长越说,孩子越糟糕,孩子越糟糕,家长越想说,最后变成无解。
很多家长的出发点是好的,想给孩子力量、帮孩子振作,却没意识到,孩子心烦的时候,家长在旁边念叨,只会让孩子更烦躁。
抑郁的孩子连说 “闭嘴” 的力气都没有,只会默默承受,说的越多,他越会痛苦。
所以,面对孩子的情绪问题,与其想着 “治疗孩子”,不如先给家庭成员做一个 “诊断”,看看是不是沟通方式、对 “懂事” 的过度期待,正在无形中给孩子负担。
孩子的痛苦需要的不是道理,而是被看见、被倾听,先让他感受到 “你不用乖,不要怕麻烦我”,他才会把心里的委屈说出来。
更新时间:2025-10-1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