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来聊个热点,谈谈西贝的事件。最后一次吃西贝至少得有个小十年了,是在金源购物中心。当时吃的感觉就是怎么西贝忽然变成快餐店了,并且还很贵,都忘了点什么了,只记得有一个搪瓷缸子盛的煮挂面,说是上过舌尖上中国的一位老人亲手晒的挂面,老人已经去世,服务员说西贝屯了很多。
从那以后再也没去过西贝。
以前很喜欢吃西贝,还特意请过老外朋友吃,当时点了一条鱼,肯定不是腌制好放在袋子里再加工的,是一整条鱼。因为店里没有刀叉,老外笨拙的用筷子夹着吃,尽管有刺和不方便还是吃的津津有味,记得还点了一个烤羊腿还是什么,配套的一群服务员冲进来敲锣打鼓还有个小表演。
为什么请老外到这里吃呢,因为要找一个没那么贵,还要有点档次和特色以及味道好的地方吃。当时的西贝在我心中就是这个定位。
后来就变了。当然这是商家的战略定位,作为顾客来讲的我,不喜欢这种转变就没再去过。
这次罗贾舌战可能是偶然中的必然,因为预制菜近来成为老百姓关心的话题,老罗捅破了,两位名人的舌战引起了社会的讨论。
一是什么是预制菜。恐怕行业规定,和老百姓以及餐饮管理者认知还是不一样的。贾总强调按国家规定西贝不是预制菜。但是面对老罗揭露的18个月保质期鲈鱼、2年冷冻西兰花、没有鸡的袋装鸡汤,是不是预制菜,讲概念对老百姓没有意义。有些菜比如扣肉、把子肉、臭鳜鱼肯定要提前做好。但是提前一天准备好和加上防腐剂保质期能高达一两年那就是两个概念了。
二是西贝选择了一种商业模式。中央厨房做出保质期长达一两年的半成品,肯定是降低了成本。然后通过提升服务、装修打造中高档餐厅形象,利润就上来了。
三是顾客消费需求是餐食的品质和服务品质。但这要和价格匹配。味道好,服务差些,但价格低是可以忍受的。价高服务好味道差不多也能吸引顾客。老罗其实是认为价高,量少,但食材味道不好,不好的原因是大部分是预制菜,这就要吐槽了。
四是贾总对预制菜这个词很敏感。因为他在意把他战略转型下的模式,和预制菜划等号。所以老罗一吐槽他就炸了。说明他知道预制菜被认为是不好的词。就怕有人划等号,这次还是个名人。他早就准备了概念的预案,但是却忽略了,国家标准是餐饮的最底线而不是最高线。按国家标准他的菜可能确实不在预制菜范畴内,但是消费者的底线可就很高了。花大价钱吃个新鲜菜不过分吧。
五是麦当劳的工业化标准以前代表着先进现在不一定。这和中国的发展是有关系的。小时候吃顿麦当劳是大餐,现在就是图快图方便,也便宜。前不久出去办事正好想找个地方坐一做,喝了杯咖啡吃了个汉堡,根本就不是小时候的记忆。中餐连锁品牌一个味道不是工业化味道,而应该是自己独特的味道。
六是有人说国外60%是预制菜。这个是生活习惯问题,老外吃饭简单,拿个罐头就当顿饭。但是在餐厅尤其是高档餐厅那就讲究新鲜了,因为很多是半生不熟的。这种类比没意义。
七是预制菜没什么不好。我们家自驾游总要备着自热饭和速食食品。在野外吃着感觉比方便面好吃多了,孩子很喜欢。但是不能多吃,因为有很多符合国家标准的添加剂。
八是回到开始,老罗认为老罗套餐是量小价格高味道不好,大部分是预制菜。是价格和顾客的享受不匹配,仅此而已。但是贾总非要争是不是预制菜这个概念,即使不是又如何?味道好不好还不是用嘴品出来的。老罗说不好吃,老李可能觉得味道不错。有人爱吃臭豆腐,有人唯恐避之不及。还是那句话,贾总为解释西贝不是预制菜做了充足的准备,因为他了解预制菜。现在已经不是讨论概念问题,是西贝用的原料的问题。
九是经常在大众点评点评。一般商家在顾客不满意后第一时间都对顾客提出的不满表示歉意寻求解决方法。西贝如果先向老罗表示歉意,再给老罗封个体验官、监督官之类的名号,给个体验卡。再推出个改进后的老罗套餐,没准还能借老罗这个网络红人再获得一波流量。贾总都不用出面。结果贾总亲自出面,一堆业内人士怼老罗,老罗自然来精神了。
十是个人来讲,肯定不能接受在一个价格还不便宜的餐厅吃加了添加剂的一年半冻鱼,以及用转基因大豆油。(图片源于网络)
更新时间:2025-09-1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