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山东省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山东省特殊教育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这是全国首部省级特殊教育地方性法规。

《条例》有两大重点,第一,突出“融合教育”理念,明确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为主体,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送教上门为补充的安置机制。第二,强调教育、卫健、民政、残联多部门协同,共同促进特殊教育发展。
作为一名基础教育工作者,我通过这个《条例》的核心重点,然后综合近期上海市、辽宁省等多地关于特殊教育学校与医学单位深度合作的新闻,我乐观的预估,“医教结合”的春天很快就要来了。
例一:上海市第一所专门招收孤独症儿童的特殊教育学校--上海市恒星实验学校,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签署合作协议。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领导在签约仪式上表示:“医学与教育的结合,将为孤独症儿童的康复带来新的希望。我们期待通过合作,为孩子们提供更精准、更有效的帮助。”
上海市教委基教处领导表示,要以“人民城市”理念为引领,构建孤独症儿童教育全链条服务体系,推动医教结合、康教融合。并对两家合作单位提出了三点期望:一是强化科研引领,推动康复技术向课程、教具等成果转化;二是推动技术赋能,构建智慧化教育康复新生态。

例二:辽宁省营口市中医院,在坚持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为辅进行医学康复的基础上,积极借鉴辽宁省特殊教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成功经验,把该校在教研、教学、实训等方面广泛应用的AR体感沉浸式康复系统引入医院的儿童康复科,帮助孩子在认知、情绪管理、社交等方面得到多元化的康复训练。
通过以上两个例子,可以清晰看到医教结合的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并在科研、临床、教学等环节取得了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效果。以孤独症儿童康复为例,孤独症儿童康复主要有两大核心路径,第一,医学诊疗。通过检测设备进行神经发育评估,通过药物进行治疗,通过物理康复进行干预。第二,康复教育。通过教育课程进行感觉统合训练、言语训练、认知训练、情绪管理和社交训练。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医学能够为孩子提供精准的医学评估和个性化治疗方案,但是医学手段无法解决孩子的认知、行为和社交问题。教育可以帮助孩子改善认知、社交和情绪管理能力,但无法对潜在病因进行治疗和矫正。因此,医学与教育结合,明显提升孤独症康复的效果。
特别是在数字化背景下,无论是医学,还是教育,都分别在科研与实践的过程中深度融入AI、MR、AR等技术。在一定程度上,AI、MR、AR等技术成为了促进医教融合的“桥梁”,为探究孤独症康复提供了新的路径,新的模式。
更新时间:2025-10-3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