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曼:以前我的远方在诗里,现在我的诗在远方里|专访

蒙曼,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2002年,27岁的蒙曼走上讲台,成为中央民族大学一名教师。2007年,32岁的蒙曼首次“触电”,参与中国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成为节目最年轻的主讲人。随后,蒙曼陆续担任《中国诗词大会》《典籍里的中国》等节目嘉宾,她引经据典、妙语连珠,俘获了大批电视观众的心。这两年,蒙曼又开启了远行模式,从边疆到跨境穿越,并通过小视频的方式,引发新的关注热潮,蒙曼说:“以前我的远方在诗里,现在我的诗在远方里……”

《问答神州》暑期特别节目,专访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蒙曼,凤凰卫视中文台7月28日晚20:30首播。



01

蒙曼: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曼行国道219”有很多意料之外的收获




2024年5月,蒙曼开启与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合作的“道中华”边疆行活动——“曼行国道219”。219国道接壤越南、缅甸、尼泊尔等国家,串联新疆、西藏、云南、广西4个边境省(区),是世界上平均海拨最高的公路,也是中国最长、沿途景观最丰富、民俗风情最浓郁的世界级景观大道,被称作“勇士之路”。



吴小莉:2024年你开始行万里路,“曼行国道·219”,是你主动发起的,还是国家民委发起的?


蒙曼:因为我们学校属于民委系统,他们问我能够做点什么工作,说了好几个事情,我说我想走路,因为我当时刚刚在“喜马拉雅”讲完《红楼梦》,非常非常的艰苦,每一回应该要写一万多字的文案,所以我觉得我需要给自己一个很好很好的奖励,当时我想到的就是我要走路,而且我要走边境。边境其实是最瑰丽的,它也是文化碰撞最剧烈的地方。几乎一拍即合,他们说好,这是一个好事情,然后我们就开始走起来了。


中国的大陆边疆是由三条国道勾勒出来的,西南到西北是219,横着东西向的是331,然后东部沿海是228。在这三条国道之中,219是里程最长的,10065公里;它是海拔跨度最大的,跨度接近6000米;它的纬度跨度最大,是30个纬度;然后它的文化多样性是表现最明显的,有20多个世居民族,14个接壤的国家,所以当时就选中这条路,有了后来的“曼行国道·219”。


吴小莉:当时国家民委想要达到什么目标?最终的结果在你们的意料之中吗?我知道有好多网络“爆款”视频出现。


蒙曼:民委的目标当然是民族团结,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像我刚才说的,二十几个世居民族,我们想看看这些民族现在发展成什么样子了,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他们现在的生活跟过去的历史做一个对照。我觉得完全达到了我们的预期,甚至我们有了更多的收获,完全在这个意料之外的收获。


吴小莉:比如说?


蒙曼:比方说,因为我做唐史的研究,唐史就涉及到和中亚的关系,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个说法叫做“瓦罕走廊”,瓦罕走廊有多宽,我从来不知道,我原来以为所有叫走廊的应该很窄,结果我们真的到那去看,极其宽阔的一片土地,其实它不窄,是我们原来理解窄了。

蒙曼:还有一个事情很好玩,中国和越南交界的河叫做北仑河,那是界河,我一想到界河以为都是那种大河,像黑龙江、黄河、长江那种规模,结果真实的北仑河有多宽,一步就跨过去了,到干旱一点的时候,挽起裤腿就趟过去了。


吴小莉:是因为地貌的变化、还是它本来就这么宽?


蒙曼:它本来就这么宽。所以就能理解,当地的边贸和当地的民族发展情况,为什么那个地方有那么多跨境民族了。你知道广西的边贸有多发达,我们在广西东兴看见满街都是越南小哥在卖咖啡,不管卖什么东西,他只要说他是越南的,生意会更好一点,因为游客总是希望有点异域风情。



蒙曼:我们从广西走到云南,都是边境城市,云南边境城市的边境色彩就不明显了,因为已经从第三阶梯上到第二阶梯了,它是一个高山,高山两边的人本来就少,而且高山作为阻隔的力量更大一些,所以就很明显地看到地形地貌如何塑造地理历史。


吴小莉:很多事情真的是“眼见为凭”。


蒙曼:对。所以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意义就在这里。古人讲左图右史,因为那个时候,交通工具也好,道路建设也好,它不支持人大规模地行走,所以他只能拿一个图放在这,但是现在除了有图之外,我们还可以真正地走过去,比图给你的理解要更加清晰、更加真诚,你会更有感触。


02

蒙曼:所有的老师一定

都喜欢当网红老师


吴小莉:当时在走219国道的时候,每天两场直播,还有无数的小视频,这么大量地输出,对你来说是一个压力吗?


蒙曼:是我们一个特别大的爱好!因为我们走到219之后,会有一个很深切的感触:世界上能有几个人有我们这样的幸运?因为自驾219国道需要时间、钱、技术和健康等等,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的。我想我看到的这么好的风景和人文,为什么不介绍给大家呢?这就是教师的本能!其实这不是我们的工作要求,是我们自己在加戏。我们最开始从广西走的时候,我没有直播,也没有录短视频,就在车前放一个摄像头,我觉得大家自己看风景就好了,后来一些朋友跟我反馈,说你要是讲讲这个多好。我们是差不多一星期之后开始讲的,也是那时候开始拍短视频,我们的账号都是那时候开的,我也想跟大家分享在路上的这些所见、所闻、所感。


吴小莉:其实不少人在做行走式的文旅,包括俞敏洪、董宇辉等。你觉得你跟他们有什么不同吗?


蒙曼:我不太清楚,我知道他们在做,但是我没有关注那么多东西。我跟俞敏洪老师有过一次专访,所以可能了解得更多一点,俞老师团队的一位成员施展老师,还跟我们在219的路上有一次对话,当时还跟俞老师想要有一次对话,结果我们俩总碰不上。但是我想其实每个人对世界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俞老师带着他全部的知识储备,带着他的性格特征走向他那片世界,我带着我的知识和我的热情走向我的世界,虽然世界是同一个,但大家看到的角度是不一样的。


吴小莉:看起来你做自媒体也没有任何“卷”的感觉,哪一条片子会出圈,你也是不知道原因。


蒙曼:我不想去探究,那是别人的事情。你看到什么那是你的事情,我讲什么是我的事情,我只为自己负责。


吴小莉:现在的网络时代,有人称你是网红学者。


蒙曼:没错。昨天有一个人老远看见我,不知道我叫什么,给我打招呼“嗨,网红”。


吴小莉:你自己更喜欢哪个称呼?老师还是网红?


蒙曼:你看我网上的评论,大家都会抓出一个主题词,我的主题词一直是老师,就算大家觉得我是网红,还是认为我是一个网红老师。


吴小莉:你喜欢当网红老师吗?


蒙曼:当然。所有的老师一定都喜欢,因为老师的天职是传播,传播得越广越开心。我们最伟大的老师孔子也是这样,他不希望闷头做事情,他需要有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他希望周游列国,能影响更多的人,所有的老师必然如此,如果不是这样,我觉得他不是一个最合格的老师。


吴小莉:时代在变化,传播方式不同了,你会不会有一些压力?以前对着学生,你中间可能可以停一下重来,对着直播就不行了。


蒙曼:我脸皮比较厚,从来没有过面对镜头的压力感。差不多20年前的时候,第一次参加《百家讲坛》,我是最小的嘉宾,32岁,他们就说你不要紧张,我心想我为什么要紧张?我觉得人之所以会紧张,是因为太害怕犯错,但是人要允许自己犯错误,为什么我们说的必须是真理呢?



03

蒙曼:以前我的远方在诗里

现在我的诗在远方里


吴小莉:现在很多年轻人在大都市里头,一直向往着诗和远方,对你来说,你是带着诗去远方,这样好幸福啊!


蒙曼:是好幸福!我也觉得幸福得不要不要的。


吴小莉:那以前你的诗和远方在哪里?而现在诗和远方,对您来说又意味着什么?


蒙曼:以前我的远方在诗里,现在我的诗在远方里。因为我们小时候要受教育,是比较残酷的教育,小学考初中,初中考高中、大学,没有那么多的机会去旅行,那时候远方在哪里?远方是你梦想的一些东西,比方说《安徒生童话》,“在大海的深处,水是那么的蓝,蓝得像矢车菊的花瓣”,可是那时候我没有见过大海,也没有见过矢车菊……


吴小莉:可是你可以想象。


蒙曼:对。它仍然是远方,因为它在诗里。现在我觉得我们有机会走到全世界去,你看全世界的景物,心中有很多很多的情感,那就是诗。


吴小莉:你觉得有多少人能够像你这样:以前远方在诗里、现在诗在远方里?


蒙曼:我觉得每个人其实都可以。


吴小莉:怎么做到?


蒙曼:我觉得不能把诗和远方做那么琐碎、概念化的理解。


吴小莉:也不能把它区隔开来。


蒙曼:对。它们就是一个很美好的东西,是可以容纳想象力的东西。我觉得只要你有想象力,有对美好的向往之心,诗和远方已经同时存在了。



04

蒙曼:我们不应该辜负生命

不应该辜负这个时代


吴小莉:你的两本书《哲妇》《邦媛》,名字来自于《诗经》,你曾说你当时作为一个女青年教师,是有困扰和压力的,那个时代有什么样的压力?


蒙曼:那个时代和这个时代都一样,大家觉得你的权威感不够。比方说同时有几个嘉宾来参加访谈,大家会把那些硬核的内容,抛给男嘉宾,然后把一些属于情感的、轻松的、更加不可琢磨的话题抛给女嘉宾,这是一种本能的性别歧视,他会认为女性更适合说那样的话题,男性更适合说这样的话题。那当你做教师的时候,其实需要的是一种权威感。


我对这个问题有着我的认识,而不是我基于女性角度的认识。大家经常会说你讲武则天,讲得真好,因为你带入了女性视角,胡说,我带入的是人类的视角。无论你怎么样抗议,他也仍然这样去描述你,所以这就是压力,你必须表现得更加权威一些。我们会看到很多女性的领导干部、老师、专家,有的时候显得更凌厉,为什么?如果不那样的话,她会更加被弱化。


吴小莉:所以很多人形容在职场中,如果领导是女性,你会觉得更难处,因为她要显得非常的严厉。


蒙曼:是的。


吴小莉:当时你写这套书的原因是什么?


蒙曼:女孩子需要榜样。我们在社会中看到很多很多这样的情况,当一个男孩子梦想自己成为谁的时候,他眼前会出现一个星空,那么多优秀的男性,科学家、文学家、哲学家,什么都有,当一个女孩子梦想自己成为谁的时候,她发现光是非常少的,而且大家不去跟她更多地讲,有女性曾经有过光彩。


吴小莉:如果你能选择,你愿意做哲妇,还是邦媛?


蒙曼:先说哲妇和邦媛分别是什么,在我这本书里代表什么,因为《诗经》里讲“哲夫成城,哲妇倾城”,一个有智慧的男性会让国家变得更好,而一个有智慧的女性会让它更糟糕,这是对女性的非常非常大的、不善意的表达。但你会发现在历史上,很多政治女性确确实实会受到各种各样的谴责,比方说吕雉、武则天,而且她们也确实需要做一些不怎么好的事情,才能让自己站到那个舞台上。


吴小莉:更激烈的行为。


蒙曼:对,所以我们在这里讲的哲妇是政治女性。“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我认为邦媛是代表着国家的形象,我们偏重于认为她是文化女性,那你要说我更愿意做什么,我只能说我适合邦媛一点,因为我没有政治智慧和政治能力。


吴小莉:那《邦媛》里的人,您有没有特别喜欢哪一位?


蒙曼:《邦媛》里讲到李清照,她是个英雄式的女性,在国破家亡的时候漂泊在海上,一般人会想什么?我觉得男性也罢,女性也罢,其实内心是非常凄惶的,不知道国在哪里,家在哪里,身在哪里,说实在的,性命还有几天也是不知道的。可她会想什么?“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她会梦见自己和天地在交流,天地问她你要干什么,她说我也不知道我应该干什么,因为我都不知道我有这么多的才华,我还何以在这个世界里立足,到最后“蓬舟吹取三山去”,我就不信我的才华和能量,没有被施展、发挥的余地。你就知道她的心有多大,所以大家经常会说到“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问题,那也很好。但是我觉得在更加困顿的情况下,能够有那样浪漫主义的梦。人在梦中其实是失控的,当她白天说“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时候,是可控的,可控和失控的时候,她都是一个那么雄壮的人,我非常喜欢!


吴小莉:你的表情真的让我看到你心怀世界的那种澎湃,不过你的命运比李清照好得多。


蒙曼:太对了,太幸福了。所以我觉得我们不应该辜负生命,不应该辜负这个时代。




制作人:韩烟

编导:郑书筠

编辑:金芃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9

标签:美文   远方   专访   老师   女性   国道   事情   边境   越南   国家民委   中国   广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