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iPhone无线充电功率落后外版,技术与法规的多重博弈


最终国内用户没能在新上市的iPhone17上体验到25W的无线快充,这个结果出来后,不少数码爱好者着实感到有些失望。一边是海外市场的用户喜提高功率Magsafe无线充,一边国内还是15W的老标准,让不少人开始琢磨,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儿。



其实近期行业里对这一变化讨论得挺激烈。大家都在问,苹果怎么突然对国行和海外用户区别对待?网上很多人拿出了商品页面仔细对比,发现国外卖的Magsafe充电器已经写明通过“Qi2 25W”认证,可国内销售的型号只标了“兼容Qi充电”,这就让差距一下子很直观。有人甚至质疑苹果是不是故意不给中国区升级,但事实远没有这么简单。


为了把事情说清楚,得从无线充电标准的升级说起。今年四月,无线充电联盟(WPC)发布了新版标准“Qi2.2”,上限功率直接提升到了25W。紧接着在七月份,联盟又推出了优化版本——其实和Qi2.2技术内容差不多,但换了个更通俗的名字“Qi2 25W”,方便各大厂商推广。现在绿联、Anker这种第三方配件厂已经摩拳擦掌准备上新产品,并且充电器正面会贴上明显的Qi2 25W标识,估计很快就能见到。



国内手机厂商在快充方面早已卷出新高度,动不动几十瓦甚至近百瓦,但在无线充电领域,大家其实一直面临同一个烦恼:自家的超充只能配自己牌子的配件用,缺乏统一通用协议。像现在Qi2 25W这样的标准就特别受欢迎,因为它不仅拓宽了功率,还提高了兼容性,比如谷歌的Pixel 10 Pro XL也用上了这个新协议,还专门给磁吸充电技术取了个响亮的名字:“Pixelsnap”。谷歌这次算是和苹果站在同一个阵营里了。


了解这些标准升级的背景之后,再来看各家手机厂商的现实选择就没那么绝对。比如OPPO早早就在智能磁吸生态上下了重注,现在官网平板无线充产品基本都下架了,全部靠磁吸系列撑场。OPPO还搞起了自己的小创新:官方手机壳加装霍尔感应磁铁,必须得检测到这块磁铁,手机才允许最大功率输出。因为市面上的第三方磁吸壳磁铁位置参差不齐,OPPO用这种办法“划分阵营”,力求安全,也让第三方厂家头疼不已。



其实就连一向喜欢无线磁吸的OPPO,都不愿意直接在手机内部加磁铁。这种选择的背后既有成本考量,也有技术难题,比如散热、体积和电池容量的权衡。无线充电联盟其实也推过一个不用在手机里加磁铁的“Qi2 Ready”方案,就是把磁铁塞进手机壳里,这也要送去专门认证,流程繁琐、费用不低。对于国产厂商来说,这种投入往往算不上合算。如果再算上电池空间被占,像Pixel 10 Pro XL那样电池容量缩水到5200毫安时,更多厂商就更不愿意试水了。


把视角拉回国内,关键障碍不仅仅是厂商自己的调整,更在于政策限制。去年九月,工信部发布了《无线充电(电力传输)设备无线电管理暂行规定》,专门对无线充电设备的工作频率做了限定。Qi2、Magsafe这类方案都用360kHz频段,而新规并不允许这个频率范围,所以哪怕技术进步了,国内市场暂时还是没法用上最新的25W无线快充。这也是新iPhone国行版和外版明显不同的重要原因。


关于这一点还有不少实际测试数据可以聊一聊。业内有人对南芯的Qi2.2模块做过深度测验,用iOS26系统的iPhone16 Pro刷了一圈无线充电,输入功率能拉到24W多,而手机表面最高温度不超过37.6°C,比早年间的15W无线充电还要低不少。能做到这一点,靠的就是Qi2.2协议背后的全新控制机制,比如精细化功率管理、智能异物检测和严格的温控,像手机壳厚度、线圈对位、环境温度都会被实时监控,最大程度减少能耗损耗和发热风险。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5

标签:数码   功率   落后   法规   技术   磁铁   机壳   标准   国内   厂商   这一点   手机   协议   苹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