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中医杨小平。
最近给很多患者朋友看体检报告上的 “息肉”,特别是胆囊息肉、胃息肉、肠息肉这些。
天气一好,冰啤酒、小龙虾、烧烤成了常见饮食,吃着痛快,但肠胃和胆囊可能悄悄出问题。这些小息肉看着不起眼,却不是凭空出现的 “虚病”,很多都是实实在在的 “病”。
拿胆囊息肉来说,在中医看来,它更像是身体里 “阴成形” 的结果。
简单说,就是身体里该流动、该代谢掉的 “垃圾”,比如痰湿、瘀滞,没能及时排出去,慢慢堆积凝固,就形成了这个多余的小肉赘。
所以,光想着把它切掉或者 “消掉” 还不够,更关键的是要提升身体 “阳化气” 的能力 —— 也就是恢复胆囊和整个消化系统运化、清除这些垃圾的本事。
其实很多日常习惯,都是息肉悄悄生长的 “帮凶”:
熬夜频繁:尤其是晚上 11 点到凌晨 1 点,这是胆经当令、需要好好休息 “打扫卫生” 的时候,还在刷手机、加班,但就没法好好工作。
经常不吃早餐:早上胆汁需要释放去消化食物,让它 “憋着”,时间长了,胆汁淤积,就容易出问题。
压力大且闷在心里:中医讲 “肝主疏泄”,情绪不畅,肝气就郁结。肝和胆相邻,肝气堵了,胆的通道也不顺畅,气滞容易生湿、生痰。
吃得油腻不消化:肥甘厚味最容易生痰湿,给身体增加负担。
身体的中焦,大概是肝胆脾胃这块,是 “交通枢纽”,肝胆脾互相影响,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肝气不舒,气机堵塞;或者脾气虚弱,运化食物的能力差,气血津液就不能正常生成和输布。
结果就是该排出去的 “浊邪”,像湿、痰,滞留体内,慢慢凝聚。痰湿堵在胆囊壁上,时间久了,可能就凝成小小的息肉。
之前有位患者,一年前查出胆囊息肉,当时大小约 0.4 厘米。
因为没明显症状就没太在意,试过一些调理方法效果不明显。后来复查时,息肉已经长到 0.8 厘米,还添了腹胀、大便不成形、嘴里发苦、吃啥都不香这些毛病。
仔细给他辨了辨情况,开了个方子,用了生白芍、黄芩、陈皮、半夏、茯苓、薏苡仁、乌梅等。
他坚持喝了半个月,回来就说肚子胀好多了,大便也顺溜了。调了调方子,又叮嘱他:药是一方面,嘴巴也得管住,烧烤啤酒、大肥肉暂时别吃,心情尽量放松。
这样药食同调,前后调理大概两个月,再去复查,胆囊息肉已经缩小到 0.2 厘米以下,几乎看不到了。
这方子有效的核心思路有两点:
“开闸泄洪”:用疏肝利胆的药让肝胆气机通畅;再用通利大小便的药,像打开身体排浊的 “下水道”,让积攒的痰湿、瘀滞排出去。
“打扫战场”:息肉的本质是痰湿瘀结,化湿化痰是根本。陈皮、半夏等是主力军,专门清理体内的 “湿垃圾”。等大便通畅,就可调整策略,加强利胆或健脾胃来巩固,防止 “垃圾” 再堆积。
这里要特别说一下乌梅。
别看它酸溜溜的,对付息肉、结石可是中医古方里的 “老将”,《乌梅丸》就用它做主药。它味酸,有 “收敛” 和 “化阴浊” 的双重作用,能帮助软化、消散这些凝聚的 “阴成形” 之物。
说到底,对付息肉不能只盯着那个 “肉疙瘩”。它是个信号灯,提醒我们身体运化系统可能 “堵车” 或 “动力不足” 了。
调整生活习惯,给肝胆脾胃减减负、通通路,再配合必要的调理,才能真正釜底抽薪,让这些小东西没有生长的土壤。
——————
我是河南三甲医院的中医杨小平,与各类肝胆脾胃病打交道已有四十多年了,也经常做各类癌症/肿瘤术后纯中药调理,如果你有相关问题,可以说说。
(注:文中提到的中药方需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使用,一定不要自行用药。)
更新时间:2025-08-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