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你怎么又喝姜汤啦?这么热的天也不怕上火啊?”
“哎,这你就不懂了吧?现在是头伏,我这是在给身体打底呢!”
65岁的张阿姨一边喝着温热的姜汤水,一边和女儿解释着。
自从退休以后,她对养生颇有研究,什么是“扶阳食物”,什么时候该“祛湿”,她都说得头头是道。
身边邻居有不少在大暑三伏时犯了老毛病,什么关节疼、胃寒腹胀,而她却很精神,关键,就在这三伏头伏的调养上!
那头伏到底应该怎么“补”?补什么?是不是人人都需要进补?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三伏养阳”的关键时机,帮助身体适应潮湿闷热的夏天,让我们整个夏天少生病,舒舒服服过伏天!
一
初伏最忌寒凉,扶阳才是正道
“三伏天”是全年中最炎热、湿气最重的阶段,初伏则是它的开端。
虽然天气已经很热,但人体阳气并未真正旺盛,反而容易因贪凉导致寒气入体,造成“外热内寒”的假象。
中医有句话叫做:“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而初伏,正是补阳气、祛寒湿的最佳时机。
特别是中老年人、体寒女性、脾胃虚弱的人,如果此时不扶阳,到了中伏、末伏就容易出现一系列“虚寒”问题,比如拉肚子、手脚冰凉、犯老寒腿等。
但“扶阳”并不意味着大补,尤其不能盲目进食高热量、油腻的补品。
正确的方法是通过温和的“扶阳食材”,配合日常作息,让阳气自然生发。
那哪些菜适合头伏吃呢?这四个食材,你家厨房可能早就有了,但你不一定知道它们的“扶阳”秘密!
二
四个“扶阳”菜是哪四个?
①姜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夏天其实更该吃姜。
为什么?
夏天人们爱吹空调、喝冷饮,身体受寒在所难免。
此时喝点姜汤、吃点生姜炒菜,有助于温中散寒、醒脾开胃,尤其适合手脚冰凉、食欲不振的人。
建议:早晨喝点姜茶或在饭菜中加入几片新鲜姜,但不宜空腹食用,也不宜晚上食用,否则易“扰阳”,引起上火或失眠。
②胡椒
你以为胡椒只是调味品?错了!
它可是三伏天调理肠胃的“隐形高手”。
胡椒性温,入胃、肠经,有“温中散寒,止痛止泻”之效。现代研究也表明,胡椒含有胡椒碱,能刺激胃液分泌、促进消化。
在初伏湿热交织的时节,如果吃了生冷食物或吹空调过多,出现腹泻、胃寒等情况时,在汤中加一点胡椒粉,效果明显。
建议:胡椒不宜多吃,小量用于汤菜即可,特别适合放在白胡椒猪肚汤、胡椒鸡汤中,暖胃效果佳。
③韭菜
韭菜,又名“起阳草”,其扶阳作用自古有记载。中医认为韭菜性温,味辛,归肝肾经,有温补作用。
伏天吃韭菜,不仅可以补肾助阳,还可行气散瘀、促进肠胃蠕动,非常适合气虚体寒、容易腹胀便秘的人。
但注意,韭菜属温热食材,阳盛体质或热性体质者慎食,容易上火者不宜多吃。
建议:韭菜可炒鸡蛋、做饺子、煎饼,宜与温和的食材搭配,不建议搭配羊肉等燥热食物,以防火上加火。
④茴香——温肾散寒、理气止痛的“小小阳草”
茴香分为大茴香(八角)和小茴香(茴香籽)。这里推荐的是小茴香,在中医中属“温里药”,具有温肾暖胃、理气止痛的作用。
现代人常因空调、冷饮导致肠胃受寒,小茴香正好有缓解效果。
建议:可以将小茴香炒香后研粉,用作调料拌菜、炖汤,或和面做成茴香饺子、茴香豆腐汤,不仅味道清香,还能起到温中祛寒的作用。
三
扶阳虽好,别忽略这些注意事项!
不是所有人都需要“扶阳”
体质偏热、易上火的人,如口干舌燥、便秘、痤疮多发者,应酌情食用,甚至避免。
扶阳不能靠吃药和猛补
饮食调养应温和,重在坚持。以食为养,而非以食代医。
补阳要配合作息调节
早睡早起、适度运动、保持心情愉悦,才是养阳之本。
出现异常症状及时就医
如腹胀、便秘、口舌生疮等情况严重时,切勿盲目归因于“食补”或“体寒”,应第一时间就诊。
温馨提示:
本文所述内容均来源于以下权威典籍和医学资料,仅作科普参考,不可替代专业诊断与治疗。
如身体出现不适,请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切勿自行盲目判断、擅自进补。
来源:青岛广播
温馨提示:本文所载的健康相关信息仅供参考,不代表本平台观点,不能直接作为任何健康干预的依据。在采取任何预防、治疗或治愈的措施之前,请先与医生进行沟通。
文中所提姓名均为“化名”,切勿对号入座
(蓬莱融媒体中心)
更新时间:2025-07-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