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4台Xbot咖啡机器人在广州塔下娴熟运作,从研磨、萃取到将一杯杯醇香咖啡递至游客手中,全程流畅自如。与此同时,在南京市玄武区珠江路,智送一体咖啡机器人正式“上岗”,除了制作咖啡,还能“送餐上门”,为这条老街注入了崭新的科技活力。随着咖啡逐渐成为都市人群日常生活的标配,传统咖啡行业面临的挑战也日益凸显。业内人士表示,即使是经过专业培训的咖啡师,也难以保证每一杯咖啡的出品稳定,在人流量高峰时段,快速节奏下制作的咖啡往往难以展现其最佳风味。加之咖啡豆等原材料价格攀升、店面租金压力增大等因素,机器人“咖啡师”的轻运营模式正成为饮品市场极具吸引力的新选择。
游客在南京玄武湖机器人咖啡亭购买咖啡
距离世界上第一台咖啡机诞生,已有超过百年的时间,能一键制作各种咖啡的咖啡机也早已不再新奇。然而,随着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迅猛发展,机器人制作咖啡的能力正在经历质的飞跃。
今年7月,湖北武汉商圈出现的24小时无人零售机器人咖啡屋,吸引了不少消费者尝鲜。只见一台占地仅2平方米的透明玻璃亭内,一支灵活的机械臂可自动完成研磨、萃取、调配咖啡的全过程。消费者扫码点单,短短1分钟,一杯现制咖啡便从取餐口送出。“目前武汉市场投放的是我们研发的第二代机器人产品,”深圳市灵犀咖啡机器人有限公司董事长苏萌介绍,“通过集成机械臂和红外视觉检测等传感器技术,咖啡仅需1分20秒即可出餐。”
在武汉投放的首批机器人咖啡屋目前已涵盖机场、商场、写字楼等多种场景。其中,在武商梦时代的单台机器,月营业额可突破万元。机器人“咖啡师”的核心竞争力何在?答案是标准化与突出的个性化能力。在空间和出品效率上,双臂咖啡机器人的占地面积仅为2平方米,平均8小时可以完成约320杯品质如一的拿铁或美式咖啡,相当于3名咖啡师的工作量。如今,机器人“咖啡师”甚至掌握了原本属于人类咖啡师的“艺术”——拉花。
遨博智能与合作伙伴研制的双臂咖啡机器人,通过12个关节的协同配合,仅用75—90秒即可完成取杯、研磨、萃取、冲泡、拉花、装杯、冲洗等全流程,还能实现加冰、碎冰等功能。整个拉花过程通过精密轨迹规划和追踪技术,可制作树叶、郁金香、天鹅等多种图案,并支持花型扩充和定制化升级。而最新升级的咖啡机器人,已能够制作定制化AI头像印花咖啡,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情绪价值。
安诺机器人(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诺机器人”)针对市场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创新推出了安诺AI机器人拉花咖啡打印吧。该机器采用单臂拉花技术,配备高精度机械臂与智能视觉捕捉及识别技术、机器学习系统、3D建模画像,可精准执行接杯、放杯、抬臂、夹取、拉花、清洗等高级技术工序。此外,其新增的咖啡打印模块,用户可扫码一键上传图片,定制专属印花咖啡。“机器人娴熟动作的背后,是我们提前捕捉好咖啡师的操作方法,不断优化每个模块的设计,将咖啡师拉花的动作坐标点1比1输入到机械臂,经过无数次的训练后才在机器人身上成功实现。”安诺机器人创始人黄煌介绍道,如今,只要给拉花打印咖啡机器人“喂”咖啡豆,再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添加喜欢的图片,消费者就可以喝上拿铁、美式等多种咖啡,表面还带有喜欢的图案。
业内人士指出,咖啡机器人这一细分领域的出现,归结于机器人技术的快速进步,特别是机械臂的智能化、轻量化趋势,使得机械臂可以在咖啡制作过程中更贴近人类咖啡师的动作,甚至制作过程也会更快,做出来咖啡风味更丰富。但目前咖啡机器人的难点在于可以标准化快速地制作咖啡,以及确保机器人在长时间运行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上午11时,在江苏省南京市珠江路锦创·未来城办公的徐望打开手机小程序,下单了一杯冰拿铁。约5分钟后,只见一个造型圆柱状、通体白色的机器人站立在门口,以温柔的语音提醒点餐人取餐。“自从有了咖啡机器人,每天都忍不住点一杯,方便了很多。”徐望点击手机取餐,机器人解锁后,在“头顶”缓缓升起置物架,一杯新鲜出炉的拿铁正在其中。待徐望取餐结束,机器人原地转身,自行乘坐电梯下楼返回基站。
在未来城,透过玻璃窗可见机械臂正忙碌备餐:自动取杯、取冰,接取咖啡液、打奶泡,制作完成后盖上盖子,再由咖啡机下方的机器人送出。“园区合作引入的‘智送一体咖啡机器人’,集‘智’‘送’于一体,具备场景智能感知交互、自主导航避障、自主乘梯过门禁等技术,”锦创·未来城运营负责人崔扬介绍,“这不仅为入驻企业员工带来更便捷的体验,也丰富了全街的科技氛围。”
政策引领为咖啡机器人的应用场景拓展提供了有力支撑。2023年6月,《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明确提出将人形机器人和四类优势机器人(包括服务型机器人)作为发展重点,提出到2025年培育100种高技术机器人产品及100种应用场景,并支持咖啡机器人等创新产品在餐饮等领域的首试首用。这一政策导向显著加速了北京咖啡机器人市场的普及进程——在国贸CBD,其“24小时无人咖啡亭”已服务超百万白领,单日最高出杯量突破2000杯;在南锣鼓巷,复古款机器人咖啡车与古都风貌深度融合,成为游客必打卡的“科技+文化”体验点;在清华大学,校园版机器人咖啡机搭载学生卡识别系统,支持“刷脸取咖啡”,日均服务学生超5000人次。
随着技术不断成熟,机器人“咖啡师”的应用场景正在突破单一咖啡赛道,向更广阔的饮品领域拓展。在今年9月举办的第十二届北京香山论坛上,咖啡机器人不仅可以自由调整饮品的甜度、浓度和配料,还能一键选择来自全球197个国家与地区的特色饮品配方。其搭载的饮品配方智慧大脑,不仅支持双豆仓、四种奶灵活切换,满足不同原料搭配需求,更涵盖现磨咖啡、手摇奶茶、日式抹茶、巧克力饮品、植物基饮品、特色乳饮及冰饮7大类。通过原料组合与参数微调,可新鲜制作65—350种个性化饮品,真正实现了“一杯一方案,千人千风味”的智能体验。
如今,一个多元化的机器人“饮品师”矩阵正在形成:奶茶机器人能精准控制珍珠等小料的用量,冰淇淋机器人可在30秒内完成圣代造型,调酒机器人45秒调制的莫吉托堪比专业水准。这些智能设备已全面入驻酒店、公园、地铁站、写字楼等多样化场景,推动“无人化饮品服务”迈向全新阶段。
更新时间:2025-10-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