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收看正在直播的《朝闻天下》。”
这句熟悉的开场白,曾伴随无数人开启清晨时光。
可如今再想起这温润有力的声音,却只剩无尽唏嘘。

2024年10月29日清晨,当环球时报发布“央视前主持人顾国宁因肺腺癌逝世,年仅46岁”的消息时,评论区瞬间被泪水淹没。
谁也没想到,那个镜头前永远精神饱满的“央视最帅主持人”,会以这样猝不及防的方式告别世界。
更令人揪心的是,从确诊癌症到生命终结,仅仅过去了15天。

很多人对顾国宁的印象,停留在《朝闻天下》的主播台后。
笔挺的西装,从容的语态,哪怕凌晨开播也不见丝毫倦容。
却很少有人知道,这份“从容”的背后,是十几年如一日的透支。

1978年出生在齐齐哈尔知识分子家庭的顾国宁,骨子里带着一股“笨鸟先飞”的韧劲。
中学时迷上播音主持的他,为了纠正发音,每天天不亮就站在雪地晨读。

1999年考入中国传媒大学后,更是把图书馆当成第二个宿舍,这也让他的专业成绩始终名列前茅。
2001年,还在读大二的他就凭借扎实的功底在央视主持人大赛中脱颖而出,毕业后顺理成章地踏入这座无数人向往的“殿堂”。
在央视的二十多年里,顾国宁的名字几乎与“敬业”画上等号。

同事们回忆,他主持的《聚焦三农》时常需要深入偏远乡村采访,他便深入乡村,有时为了拍一个春耕镜头,能在田埂里蹲守整整三天。
后来接手《朝闻天下》,凌晨三点就要到岗备稿,他从没迟到过一次,甚至常常提前两小时就坐在化妆间熟悉稿件。
这种拼命也让他在媒体行业站稳了脚跟,并逐渐成为标杆级的人物。

顾国宁曾在采访中笑称自己是“三班倒战士”,早上播早间新闻,下午外出采访,晚上赶制专题片,一天只睡四五个小时是常态。
遇到重大报道,连续熬通宵更是家常便饭。

妻子吕婧心疼他,劝他申请调岗到轻松些的部门,他却总说:
“观众信任我,这份责任不能丢。”
很少有人知道,这份责任早已在他身上埋下隐患。

2017年,对于顾国宁来说,是最痛苦的一年。
这一年,顾国宁的父亲被确诊为肺癌晚期,他一边要主持日常节目,一边要奔波于医院和单位之间。
常常刚录完节目就直奔病房,有时候趴在床边就能睡着。

那段时间,同事们发现他脸色越来越差,咳嗽也越来越频繁,可他只说是“小感冒,吃点药就好。”
可命运并没有放过顾国宁,任他如何努力,想要挽留父亲的生命,父亲还是离世了。
还没有等顾国宁从丧父的悲痛中走出,命运的打击接踵而至,父亲去世没多久,母亲也因病离世。

雪上加霜的是妻子也因为不堪忍受长期聚少离多的婚姻生活,向他提出了离婚。
接连失去双亲的痛苦,中年离婚的苦闷,再加上长年超负荷工作,让顾国宁的身体彻底亮了红灯。

2023年,顾国宁终于下定决心从央视离职,回到母校中国传媒大学当起了业界导师。
朋友们都以为他终于要“慢下来”可以好好享受一下生活了,可谁也没想到,死神已经悄悄逼近。

2024年10月初,顾国宁开始频繁咳嗽,偶尔还伴有胸闷。
起初他以为是换季感冒,并不在意,只是随便买了点止咳药应付。
直到一次授课时,他突然咳得讲不出话,脸色苍白地扶住讲台,才在学生的催促下去了医院。

CT片的结果像一记重锤狠狠地砸在顾国宁的心头,只见检查报告上显示:肺腺癌晚期且癌细胞已广泛转移。
这个诊断结果无疑是一场晴天霹雳,让所有人都措手不及。

顾国宁的亲友在伤心过后,立马劝他入院治疗,可病情发展的速度远超想象。
从咳血到呼吸困难,仅仅用了一周时间。
从能自主行走,到靠呼吸机维持生命,不过短短三天。

10月29日清晨,这位46岁的主持人终究没能熬过这场劫难,永远地离开人世。
当顾国宁离世的消息传开后,所有人都觉得不可置信。
毕竟他才那么年轻,才46岁。

顾国宁的学生在悼念文章里写道:
“太突然了,前两个月还听他讲如何平衡工作与生活,怎么说走就走了?”
可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这场“突然”的离别,其实早已藏着无数被忽视的信号。
长期熬夜是最显眼的伏笔。

医学研究早已证实,凌晨2点到4点是肺部排毒的关键时期,长期熬夜会直接影响肺功能。
而顾国宁主持早间新闻的那些年,几乎每天都是凌晨起床,从未让肺部得到完整的修复。
除此以外,还有熬夜带来的危害。

很多人对熬夜不以为意,但熬夜打乱的不仅是生物钟,还有免疫系统的平衡,这会显著增加癌症风险。
而情绪内耗更成了“隐形杀手”。
早年间接连失去双亲的悲痛,中年离婚的苦闷、再加上对工作的极致追求,让顾国宁长期处于高压状态。

但顾国宁总习惯将情绪藏在心底,这种“硬扛”无疑加速了健康的崩塌。
长此以往,顾国宁的身体早已不堪重负。
最令人惋惜的是,顾国宁的症状本有机会可以早点发现的。

毕竟作为肺癌的常见类型,肺腺癌早期虽症状隐匿,但并非无迹可寻,持续两周以上的干咳、活动后胸闷、痰中带血丝,这些都是典型信号。
但可惜的是当时的顾国宁并没有在意,而是将这些症状简单归咎于“小问题”,从未做过针对性检查,以至于生生错过了最佳治疗阶段。
等到出现明显症状时,癌细胞早已突破胸膜。

可那时的顾国宁就像是医嘱外表中干,内里早已被蛀空的大树,任现在的医术再怎么发达,医生们如何妙手回春,都无法让一株被“蛀空”的大树重新焕发新的生机。
顾国宁的离世,也给很多人敲响了警钟。

在大多数人看来“没症状就是没病”,对于医院和医生很多人更是避之不及,讳莫如深,但这恰好是最大的误区。
顾国宁的案例不是个例,我国每年新增肺癌患者中,有60%确诊时已属晚期,大多都是因为忽视了早期信号。

健康无小事,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身体健康,切忌讳疾忌医,每年的体检更是必不可少,尤其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家。
平日里,也一定不要熬夜,熬夜对身体的伤害真的很大,这一点笔者也已经亲身体验过熬夜的危害。

平日里也要注意自己的情绪的调解,不要内耗,要学会自洽。
尤其是女孩子更要注重自己的情绪,情志伤身。

更新时间:2025-11-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