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报报道,8月1日,喜茶把美国新店开到了硅谷苹果总部楼下,一杯饮品售价近60元人民币,却依然吸引顾客排起长龙。过去一年,喜茶海外门店数量涨了6倍。
过去几年,中国茶饮品牌热衷于去东南亚开店,而今年,美国成为新的目的地。在美国第二大唐人街聚集了沪上阿姨、茉莉奶白、奈雪等茶饮品牌,被留学生戏称为“糖尿病一条街”。
可以判断的是,中国新茶饮正在以甜蜜味觉为媒介,完成一场生动的文化输出。这场由资本驱动却以文化共鸣为落脚点的出海浪潮,正悄悄改变全球饮品市场的竞争格局,更成为中国软实力提升的味觉注脚。
过去千年,中国的茶叶出口一直影响着人类的味蕾。如今,不仅是茶叶,更是新式茶饮产品在重塑中华文化在外国人中的认知。霸王茶姬的"伯牙绝弦"用英文传递东方知音文化,喜茶的"东坡荔枝生椰露"让硅谷极客品味中国文人的风雅。许多被称为国潮的创意,来自于对经典文化中的深度沉浸和回归。新茶饮品牌的全球化,更显示了回归传统之后带来的文化外溢与弹射能力。
和咖啡与酒不同,夹杂了味觉与视觉无穷搭配的中式茶饮,已经超越了星巴克式的单纯标准化体验。它是通过"茶底+创意配料"的无限组合,完成了东方茶道稳定内核和西方新奇消费诉求的兼容,形成了文化杂交优势。每一家开在唐人街和开出唐人街的茶饮店,就像是移动的文化驿站。不分肤色和种族的顾客,来消费的已经不只是饮品,不只是对文化的好奇,还有对东方的想象和痴迷。
有了文化好奇,就会有流量,就会形成新兴的市场需求。然而,味觉文化出海也并非是一帆风顺的。排队盛况之下,依然有深层挑战。"标签困境"就是其中之一。为迎合当地市场,减少认知障碍,文化是进行转译的。一旦成为英文大白话,也有可能流失了追求"正宗东方味"的核心客群,变得不再那么“东方”。
更隐蔽的还有观念磨合,比如从生产到消费环节都要适应当地的员工与顾客作息规律,包括不能内卷员工,也不能24小时送外卖之类。所以,中国茶饮全球化并非是门店数量的简单叠加和机械的文化输出,而是需要更多的冒险精神和更灵活的适者生存策略,才可能长期经营,生根发芽。
文 | 记者 戚耀琪图 | AI制图
更新时间:2025-08-1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