瞒着全世界帮中国办了一件“大事”,财富不输李嘉诚,实业报国!

以“亚洲糖王”“酒店大王”闻名的郭鹤年,总爱戏称自己是“小生意人”,但实际上却是如今堪称全球最富有的百岁老人。

这话可不是随便说的,自2006年福布斯首次发布马来西亚富豪榜,他便稳居榜首,是马来西亚乃至全亚洲商界公认的华人领袖。

但比起富可敌国的身家,更让世人铭记的,是他当年瞒着全世界,为中国办妥的那件“关键大事”······

组织上的任务

1973年的中国,正处在冷战封锁的艰难时期。

食糖成了紧俏货,不仅老百姓日常用糖紧张,食品加工等行业也面临“无糖可用”的困境。

更棘手的是,当时中国的外汇储备竟然还欠8100万美元,想从国际市场采购物资,连“花钱”的底气都不足。

就在这危急时刻,远在东南亚的“亚洲糖王”郭鹤年,接到了一份特殊的“邀约”。

这份邀约来自华润外贸部的两位高管,濮今心和林中鸣,会面地点选在了香港宝华大厦。

见面后,郭鹤年才知晓中国急需采购30万吨食糖(按现在的计量标准折合100万吨),最好能用最低价收购。

郭鹤年一听就明白,这事不好办。

要知道,他“亚洲糖王”的名号在国际糖市早有分量,一旦“中国大额购糖”的消息曝光,国际糖价至少得涨20%-25%,到时候不仅采购成本飙升。

但看着祖国面临的困境,他没多犹豫,当场就应下了这件“冒风险的事”。

正因为清楚消息泄露的后果,郭鹤年从一开始就做了周密到极致的安排。

巴西作为当时全球唯一能一次性供应30万吨食糖的国家,他特意挑选了身边最信得过的亲信,让对方伪装成普通商人,还反复叮嘱“全程只说葡萄牙语,绝不能提‘中国’两个字”。

毕竟巴西官方和商家大多熟悉葡萄牙语,这样的伪装能最大程度减少怀疑。

不仅如此,为了避免自己公司的动向引起国际糖商的关注,郭鹤年还做出了一个“牺牲”。

暂停公司主营业务两个月,连账口都临时冻结了。

要知道,当时他的糖业生意正处于上升期,暂停业务意味着直接损失利润,但在帮祖国这件事面前,他半点没含糊。

让人佩服的是,郭鹤年还主动“现身”打掩护。

那段时间正好赶上日内瓦国际糖业会议,他特意高调参会,全程表现得“生意低迷、想找合作”的样子。

一会儿跟老客户抱怨“最近糖价不稳,单子不好接”,一会儿又主动跟新厂商递名片“要是有好资源,还请多关照”。

期间有不少英国商人试探着问他“听说巴西有神秘的亚洲买家在扫货,会不会是你啊?”,他还故作轻松地摆手:“我哪有这实力,估计是哪个新入行的小商人吧”。

同时还故意增加了社交频次,今天跟这个吃饭,明天跟那个喝茶,就是为了分散大家的注意力,让没人把怀疑的目光投向“中国采购”这件事。

更令人叹服的是他的期货操盘智慧。为规避单一市场大量买入的冲击,他派团队同时在纽约、伦敦、巴黎三大期货中心"少量多次"建仓,像撒胡椒面般分散风险。

功夫不负有心人,郭鹤年的周密安排终于有了结果。

巴西政府被他团队的诚意和专业打动,最终以友好价签下了30万吨食糖的现货合同。

更关键的是,就在现货采购完成后没多久,国际糖价果然如他预判的那样开始飙升,从130美元/吨一路涨到了190美元/吨。

这时候,他之前在三大期货市场建的仓就派上了用场,逐步抛售期货后,一算账竟赚了500万美元外汇。

可让人没想到的是,郭鹤年一分没留,把这500万美元全额交给了中国。

而且整个过程中,他不仅没赚半分中间商差价,连团队去巴西的差旅费、谈判时的招待费、运输食糖的运费,全是自己公司倒贴的。

要知道当时中国还欠着8000万外汇,这些钱对于中国的外汇储备经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后来有人问他“明明能赚一笔,为啥倒贴钱还全交出去?”,他只说了一句实在话:“对祖国不忠之事不可为,这点利益跟祖国的需要比,算得了什么?”​

但,要知道郭鹤年可不止帮过中国这一次。

超越商业的责任

上世纪 80 年代初,中国刚拉开改革开放的大幕,急需外资注入和国际经验引路,但不少外国投资者还在观望。

毕竟当时内地的基础设施、服务标准都和国际有差距,没人敢轻易 “第一个吃螃蟹”。

1983 年,郭鹤年去杭州旅游,逛完西湖想找家像样的酒店住下,结果一进景区附近的酒店就皱了眉。

卫生间又脏又乱,地面上还留着污渍,连最基本的 24 小时热水都没有。

他当时就琢磨:杭州是国际游客来中国必去的旅游城市,要是外地游客一来就遇到这样的住宿条件,肯定会影响对中国的印象,以后怎么吸引更多人来旅游、来投资呢?​

想到这儿,郭鹤年没犹豫,当即决定拿出数千万港元,接手了当时的杭州大饭店,开始按国际标准重新改造。

不仅把脏乱的客房、卫生间彻底翻新,还引入了一套全新的服务体系。

前台配备能说英语、日语的多语言服务员,保洁团队按 “一天三次巡检” 的标准维护卫生,餐厅更是请来国际厨师团队,推出融合中西口味的高端餐饮。

就这样,内地第一家香格里拉酒店在杭州落地了。​

当时不少人劝他:“投资香港的酒店回报率比内地高多了,你这钱投到杭州,说不定要等好多年才能回本,图啥呀?”

郭鹤年只是笑着说 “我不会算”,可明眼人都知道,他心里算的是 “大账”。

他想靠这家酒店树个标杆,让其他外资看到 “中国内地也能做出国际水准的服务”,进而吸引更多人来中国投资。

后来的事实证明,杭州香格里拉一开业就成了 “香饽饽”,国际游客住得满意,本地酒店也跟着学起了服务标准,真就像他想的那样,带动了一波酒店业的升级。​

如果说杭州香格里拉是郭鹤年给中国内地高端服务业搭的 “第一块跳板”,那 1984 年启动的北京国贸中心项目,就是他为中国改革开放撑起的 “一座信心大厦”。

当时北京想在原锅炉厂那块 40 万平方米的地块上,建一个能对接国际的贸易中心,可谈了好几家外资都没成 。

美国大通银行、日本政府银行这些机构,一开口就提苛刻条件:不仅要控股 51%,还要求年回报率不低于 15%。

要知道,当时中国刚起步,哪能接受这么 “霸道” 的条款?项目就这么卡在了原地,没人敢接。​

郭鹤年听说这事以后,主动找到了中国经贸部。

他当场拍板“这项目我投!““这项目我投!” 紧接着,他直接从香港盘谷银行取出了 1 亿美元存款,全额承担项目前期投入。

要知道,1984 年中国全年 GDP 才 3000 亿美元,1 亿美元可不是小数目,相当于当时全国 GDP 的三千分之一。

更关键的是,他明确拒绝了 “外资控股”,坚持和中方合作运营,就怕中国在关键基建项目上受制于人。

果然,两年后也就是 1990 年,39 层的北京国贸一期顺利开业。

让人惊喜的是,里面的中国大饭店只用了两年就收回了成本,整个国贸项目也在 6 年内实现盈利。

而现在的国贸中心,早已成了北京的城市名片。

总建筑面积达到 112 万平方米,里面聚集了超过 200 家世界 500 强企业,每年客流量超 6000 万人次,不管是国内企业谈合作,还是外资企业进中国,都愿意把这里当成 “第一站”。

难怪大家都说,国贸中心就是 “中国改革开放的缩影”,而郭鹤年,就是这个缩影的 “缔造者之一”。​

不仅如此,郭鹤年对中国的支持,从来都不止于商业投资。他还以个人名义捐出 200 万美元,用于支持中国的建设,而且特意叮嘱 “不宣传、不求回报”。

有人问他为啥做得这么低调,他说 “做好事不是为了让人知道,能帮上祖国就好”。

2024 年,当 102 岁的郭鹤年慢慢从一线退居幕后时,外界对郭氏家族的传承格外关注。

毕竟这是一个横跨糖业、酒店、粮油等多个领域的跨国商业帝国,大家难免好奇,这位 “亚洲糖王” 会怎么安排 “家产”?

其实早在退居幕后之前,郭鹤年就对家族传承做了周密安排,核心原则只有一个 ——“专业人管专业事”。

他没有因为 “血缘亲疏” 就随便分配岗位,而是根据子侄辈的能力和熟悉的领域,让他们接管对应的核心业务。

在子侄辈的打理下,集团依旧稳扎稳打,旗下的丰益国际每年营业额还能超过 200 亿美元,在全球粮油市场上依然保持着强劲的竞争力。

如今,102 岁的他或许不再直接管理业务,但他留下的 “诚信、务实、爱国”的 精神,早已成了郭氏家族最珍贵的 “家产”,也让这个商业帝国能在时代浪潮里,稳稳地走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0

标签:财经   中国   全世界   实业   财富   国贸   国际   亚洲   食糖   巴西   酒店   杭州   香格里拉   美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