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恒逸石化生产基地。图源:公司官网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李未来 北京报道
如果不是文莱子公司10.3亿元的亏损,恒逸石化(000703.SZ)业绩不至于“腰斩”。
4月23日晚,恒逸石化发布2024年年报,营业收入为1254.63亿元,同比下降7.85%,净利润为2.34亿元,同比下滑46.28%。恒逸文莱和浙江逸盛是恒逸石化两个重要子公司,但恒逸文莱2024年亏损10.3亿元,严重拖累了上市公司业绩。
公司资产规模也随之缩水,负债问题愈加凸显。截至2024年底其净资产为2474.21亿元,同比减少4.69亿元,货币资金为130.93亿元,短期借款却高达380.31亿元。
《华夏时报》记者多次联系恒逸石化方面并向公司邮箱发送采访问题,但截至发稿之日尚未收到回复。
业绩、资产均缩水
在国内PTA和聚酯领域,恒逸石化是有一席之地的。
PTA是重要的大宗有机原料,国内PTA需求中95%用于聚酯行业。根据恒逸石化在年报中列出的数据,截至2024年底,我国PTA产能为8601.5万吨,恒逸石化参控股PTA产能共计约2150万吨。占据了四分之一的国内产能。截至2024年末,全国聚酯总产能8634万吨,公司参控股聚合产能共计1285万吨,约占15%。
PTA和聚酯的终端应用主要是制作衣物,2024年,随着国内经济稳步增长,恒逸石化所处行业的下游需求持续回暖,公司化纤行业销量上升,包括涤纶丝、切片、PIA等产品。整体上,2024年公司化纤行业营收63.5亿元,同比增加11.26亿元,毛利24.7亿元,同比增加2.7亿元。
从“三费”上可以看出,恒逸石化已经明显地缩减开支,其中管理费用11.03亿元,同比减少23.1%,财务费用28.84亿元,同比减少11.1%。董高监年薪合计805.37万元,比上年降薪100万元。
不过,无论PTA还是聚酯业务,利润都非常薄。2024年恒逸石化整体毛利率只有3.66%,这也形造成了上千亿营收规模却只收获2.34亿净利润的“怪象”。而这2.34亿元的净利润中,一大半是非经常性损益贡献的。
仔细来看,政府补助贡献了7368.35万元,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贡献了1.11亿元,对外委托贷款取得的损益贡献1632.44万元。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恒逸石化净利润只剩下2027.65万元。随之而来的是资产缩水,截至2024年底,恒逸石化净资产2474.21亿元,同比减少4.69亿元。
败走文莱
恒逸石化一向倚重的文莱炼化项目,去年业绩出现“滑铁卢”。
文莱炼化项目一期(800万吨/年炼化产能)是我国民营企业在海外最大的单体投资项目,该项目于2013年获批复,建设内容包括800万吨常减压装置、220万吨加氢裂化装置、150万吨芳烃联合装置、150万吨柴油加氢装置、100万吨煤油加氢装置,以及码头、罐区、电站、海水淡化等配套工程建设,并同意项目总投资43.2亿美元。
恒逸石化断定,东南亚虽然具有较丰富的油气资源,但由于基础设施投资不足,反而成为全球最大的成品油净进口市场,而当地对成品油的需求潜力较大,这给公司带来战略机遇。恒逸石化称,截至2024年底东南亚炼油产能约为2.76亿吨,文莱炼化项目一期设计产能800万吨,约占东南亚炼化总产能的3%。
恒逸文莱是负责该项目的主体公司,恒逸石化对其持股70%。该公司从2019年开始盈利,当年便实现了7.71亿元的净利润,2020年、2021年和2022年,恒逸文莱净利润分别为4.77亿元、12.47亿元、6.53亿元,但2023年开始直线下滑,净利润降为1398.43万元,2024年更是跌至-10.3亿元。
与此同时,文莱炼化项目二期早已开始建设,根据2020年9月份公告,项目投资金额预计为1,365,389万美元,按照当时的汇率折合人民币近965亿元。截至2024年底,二期项目累计投入27.11亿元,离预计投资额相差甚远。
而恒逸石化的负债问题已经凸显,截至2024年底,公司货币资金为130.93亿元,短期借款却高达380.31亿元。在净资产缩水的情况下,公司总负债却增长至767.97亿元,负债率攀升至71.42%。
记者了解到,2024年炼化行业毛利率普遍下降,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认为主要原因是成本上升与价格传导不畅,他告诉《华夏时报》记者:“2024年国际原油价格虽有震荡,但整体仍处于中高位运行。原油作为炼油的主要原料,其价格上升直接导致炼油企业的生产成本大幅增加。根据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当原油价格高于80美元/桶时,成品油定价将开始扣减加工利润率。2024年原油价格多在这一区间以上,导致炼油企业难以将成本完全转嫁到成品油价格上,从而压缩了炼油毛利率。”
子公司屡遭处罚
作为国内民营炼化头部企业,恒逸石化在环保方面没有做好表率,子公司多次因环保问题被处罚。
2024年恒逸石化被罚款224万元,涉及恒逸高新、双兔新材料、宿迁逸达、嘉兴逸鹏、石化有限等多家子公司。其中比较典型的是在未取得环评手续的情况下开工生产,恒逸高新和双兔新材料收到4张罚单,为上市公司中罚单数量最高的企业,罚款金额共计181.3037万元。
2024年5月23日,杭州市生态环境局执法人员对恒逸高新开展现场检查,检查发现未经报批环评文件,新建的2台24.5M天然气炉和2台52.5MW燃煤锅炉于2022年4月开始建设,9月建成,12月投入使用,罚款50.01万元。同时该项目也未开展环保设施竣工验收,存在环保设施未经验收建设项目投入使用的行为,罚款37.6万元。
同日,杭州市生态环境局执法人员对恒逸高新开展现场检查,检查发现未经报批环评文件,新建的3台70t/h(49MW)燃煤锅炉于2022年3月开始建设,8月建成,12月投入使用。罚款56.09万。同时该项目未开展环保设施竣工验收,存在环保设施未经验收建设项目投入使用的行为,罚款37.60万元。
此外嘉兴逸鹏于2024年3月22日发生爆炸并引发火灾,事后公司收到5张罚单,共38万元。包括消防设施未保持完好、消防车通道被占用、擅自将生产车间变更为原料和成品仓库,等等。
如今,上述问题都已整改完毕,恒逸高新、双兔新材料取得项目环评批复和环保设施竣工验收,嘉兴逸鹏。
责任编辑:张蓓 主编:张豫宁
更新时间:2025-04-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