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洪生鹏
你家孩子是不是也曾这样?
作业拖到半夜,书包一扔就钻进房间;
一提学习就翻白眼,说“上学没意思”;
成绩下滑,老师催,家长急,可孩子却像没事人一样,冷冷淡淡。
你骂也骂了,哄也哄了,
报辅导班、请家教、天天盯着,
可孩子呢?
越逼越反抗,越管越厌学。
别急着怪孩子“不争气”,
也别轻易贴上“懒”“不懂事”的标签。
孩子厌学,从来不是突然发生的,
而是心里的“火苗”一点点被浇灭的过程。
真正该反思的,或许不是孩子,
而是我们这些当父母的。

厌学,不是懒,是“心累”到了极点。
你有没有想过,孩子每天背着十几斤的书包,
从早到晚坐在教室,听八节课,
回家还要写作业、刷题、被比较、被批评。
他不是机器,他是孩子。
他的情绪会累,他的心会痛,他的精神会崩溃。
可我们呢?
一看到成绩下滑,第一反应是:“你怎么又考这么差?”
一发现作业没写完,立刻吼:“天天磨蹭,将来能干什么?”
我们用“为你好”当理由,
却用最伤人的方式,把孩子越推越远。
孩子不是不想学,而是“学不动”了。
他不是不想优秀,而是被“优秀”压垮了。
他不是不想努力,而是努力了也没被看见。
他不是不想听话,而是听多了“你必须怎样”,
反而想用“我不学”来证明——
“我还能控制点什么”。
很多家长最大的误区,就是把“厌学”当成“行为问题”,
却忽略了它其实是“情绪信号”。
就像发烧是身体在报警,
厌学,是孩子的心在喊:“我撑不住了!”
可我们不看“病根”,只治“症状”,
结果呢?越治越糟。

那该怎么办?别急,先做这三件事:
第一,放下“成绩执念”,先接住孩子的情绪。
别一上来就问“作业写完了吗”“考试多少分”,
试着问:“今天在学校,开心吗?”“有没有哪件事让你觉得特别烦?”
哪怕他不说,你也可以说:“我知道你现在很累,妈妈看见了。”
情绪被接住了,心门才可能打开。
孩子不需要你立刻解决所有问题,
他只需要知道——
“我的感受,有人在乎。”
第二,找回“学习的意义”,而不是只谈“分数”。
孩子厌学,往往是因为——
他不知道“为什么而学”。
他只知道:“学不好,爸妈不高兴;学好了,才能被爱。”
可这样的学习,没有温度,没有动力。
试着带他看看真实的世界:
去工地看看建筑工人怎么盖楼,
去菜市场看看阿姨怎么算账,
去图书馆看看有人多认真读书。
告诉他:“学习不是为了考试,是为了让你将来有更多选择。”
当学习和“生活”连在一起,它才有了意义。
第三,给孩子“一点点掌控感”。
很多孩子厌学,是因为——
他觉得一切都被安排好了:
几点起床,几点写作业,报什么班,考什么学校……
他像一个提线木偶,没有自由。
试着让他自己决定:
“这周你想先写数学还是语文?”
“周末你想去公园还是图书馆?”
哪怕只是小事,也让他觉得——
“我的生活,我还能说了算。”
掌控感,是抵抗厌学的第一道防线。
还有,别忘了:父母的情绪,是孩子的“天气”。
你焦虑,家里就阴雨连绵;
你平和,家里才有阳光。
你天天盯着成绩,孩子就觉得自己是个“失败品”;
你愿意倾听和陪伴,孩子才敢说出心里的苦。
爱,不是“你必须优秀我才爱你”,
而是“你就算考零分,我也愿意抱抱你”。
这句话,很多家长说不出口,
可孩子,等的就是这一句。
对此,怎么看?跟往常一样,谈谈我的个人两点看法:
第一,孩子厌学,不是“教育失败”,而是“关系警报”。
真正有效的引导,不是逼他学习,而是先修复亲子关系。当他觉得被理解、被接纳,学习的动力才会慢慢回来。别本末倒置。
第二,学习是一场马拉松,不是百米冲刺。
我们总怕孩子“落后”,可真正的“落后”,是心没了热情。与其逼他跑得快,不如陪他找到自己的节奏,慢慢走,别停下。
最后想说:
每个厌学的孩子,都不是坏孩子,
他只是太累了,太孤独了,太需要被看见了。
他不是不想飞,而是翅膀被压得太久,
忘了怎么扇动。
作为父母,我们不必做“监工”,
而要做那个——
在他跌倒时伸出手,
在他迷茫时点盏灯,
在他想放弃时,轻声说一句:
“没关系,我陪你。”
教育的终极目的,
不是培养一个“高分机器”,
而是养出一个内心有光、眼里有路、愿意继续走的孩子。
愿我们的爱,
不是压垮他的石头,
而是托起他的风。
#孩子厌学,家长该怎么引导?#
更新时间:2025-11-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