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我们迎来了民族英雄林则徐诞辰240周年。这位以"虎门销烟"彪炳史册的政治家、军事家,不仅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更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教育家。我们得以窥见这位先贤超越时代的智慧光芒——他既是经世致用的改革者,又是教子有方的严父;既是爱国重教的实践者,又是爱民爱家的典范。
林则徐的教育理念首先体现在其"经世致用"的务实精神上。在江苏巡抚任内,他痛感八股取士的弊端,大胆改革地方教育,在书院增设水利、刑名、钱粮等实务课程。治理黄河时,他突破科举窠臼,选拔精通水利的学子参与工程。这种"学以致用"的理念,在今日看来仍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更令人惊叹的是,在广东禁烟期间,他组织翻译《四洲志》《华事夷言》等书籍,成为中国系统引进西方知识的先驱。这种开放包容的态度,为后来的洋务运动埋下了思想种子,展现了一位传统士大夫难得的国际视野。
林则徐的爱国情怀不仅体现在抗英斗争中,更渗透在其教育思想中。他提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著名格言,将家国情怀深深植入学子心中。在"湘江夜话"中,他对左宗棠预言"他日西定新疆,非君莫属",27年后,左宗棠果然抬棺西征,收复新疆。这一历史佳话,生动展现了林则徐识才育才的远见。他主张教育应培养"气节"与"责任",反对片面追求学识而忽视品德,认为这样只会"无益于德""无益于国"。这种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教育观,至今仍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作为家庭教育者,林则徐的教子智慧同样令人叹服。在给长子林汝舟的家书中,他谆谆告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务必叮嘱孩子,为人处世千万要小心谨慎"。他对子女的教育既严格又充满温情,无论多忙都会认真点评子女寄来的诗文习作。更难能可贵的是,他鼓励次子林聪彝放弃功名,"改学种庄稼",并提前购置田产四十亩供其耕作。这种"自食其力"的教育观,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封建社会,则徐公劝儿子“弃文学稼”,并肯定农民的价值,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思想。与当今"躺平""啃老"的社会现象形成鲜明对比,彰显了林则徐超越时代的育人智慧。
林则徐的爱民情怀同样体现在其教育实践中。在云南主政时,他提出"汉回同体"的民族政策,兴办义学鼓励少数民族子弟读书。他扩建"五华书院",增设算学、农桑等实用科目,并规定地方官员必须定期考察教育成效。这种重视基层教育、关注民生需求的做法,体现了一位政治家的远见卓识。他的"十无益"家训,如"心存不善,风水无益""不孝父母,奉神无益"等,将道德教化融入日常生活,至今读来仍发人深省。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回望林则徐,他的教育思想给予我们深刻启示:教育要立足现实,面向未来;既要传承文化,也要吸收先进经验;知识传授与品德塑造不可偏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林则徐精神依然熠熠生辉——那种扎根中国又放眼世界的胸怀,那种重视实践又坚持原则的态度,那种严于律己又宽以待人的品格,都是我们应当传承的宝贵财富。
纪念林则徐诞辰240周年,不仅是为了缅怀一位历史伟人,更是为了汲取前行力量。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让我们继承先贤智慧,培养更多兼具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的栋梁之才,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不竭动力。林则徐的精神遗产,必将如明灯般继续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更新时间:2025-08-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