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评论、收藏”,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创作不易,感谢您的支持。
10月14日,《配音演员回应许我耀眼许妍配音》突然冲上抖音热搜。
点开一看全是吐槽:
“前一秒是赵露思原声,后一秒像换了个人说话”。
“配音老师一出,大家才知道那些台词不好的地方原来不是露思的,冤枉露思了。”
“本来我还觉得赵露思那段播音腔挺烦人的,现在好了,不是她的更爱了”
配音演员林溪深夜视频解释:“露丝妹妹身体不舒服,保留部分原声,其他是我配的”。
可评论区更炸了:“合着我们花钱看的是‘拼接剧’?”
好好一部爆剧,怎么栽在配音上?是演员不敬业,还是剧组太赶工?更让人好奇的是,现在AI配音都这么火了,真人配音咋还出这种岔子?
《许我耀眼》剧集截图
许妍被拆穿那段,前半句“我没有撒谎”还是赵露思的小奶音,后半句‘你凭什么质疑我’突然变御姐声,鸡皮疙瘩掉一地!
“我闺蜜台词一会好一会坏就是被你害的呀!”
热搜爆出来之后,大家都对这位配音演员表示无语,觉得她的吃相太难看了,就只顾着来蹭热度。
翻了翻豆瓣小组,吐槽配音的帖子占了一半,有人总结出“三大出戏名场面”:
职场对峙戏:
许妍喊“我不干了”时,配音声调过于低了,像是下一秒要睡着了,弹幕齐刷“妍姐硬气点!”。
醉酒哭戏:
原声带着哭腔让司机师傅“掉头”,下一句配音突然变冷静,被调侃“酒醒得比翻书还快”;
求婚名场面:
陈伟霆说“嫁给我”,许妍配音回“我愿意”,被网友截成“AI情侣对话”表情包,播放量破500万。
更绝的是有观众做了“声纹对比图”,原声和配音的音色重合度只有60%,“比我和我妈说话还不像一个人”。
面对骂声,林溪10月14日凌晨发长文解释,字里行间全是委屈:
“接到配音任务时,离播出只剩5天,导演要求‘必须像赵露思本人’,连喘气位置都标好了。
一段30秒的台词,为了对口型剪了5次,最后听起来像机器人在读稿。”
这话听着心酸,但网友不买账:“《甄嬛传》季冠霖配音也赶时间,咋没这么出戏?”
业内人偷偷爆料:现在剧组为了省钱赶进度,配音成了“背锅侠”——
首先是演员档期太满。
赵露思拍这部剧时同时轧3个戏,原声只录了60%,剩下的全靠配音补;
再到后期时间被砍。
正常一部剧配音要20天,《许我耀眼》只给7天,林溪团队每天熬到凌晨3点,“情绪根本来不及细抠,先保口型对得上”。
甚至还有AI配音抢饭碗。
“现在剧组都爱用AI试配,便宜又快,但情绪假得很,我们真人配音既要模仿演员音色,又要带感情,太难了!”
为啥现在配音越来越容易出问题?看看数据就懂了——
全球音频配音市场5773百万美元,但AI配音已经占了19.2%,剧组为了省钱,宁愿用AI试配,不行再找真人“救火”。
再看现在国产剧,有65%都用配音,但留给配音的时间平均只有10天,“以前配一部戏能跟组,现在只能对着干巴巴的画面配,演员啥情绪全靠猜”;
而且现在的观众,对配音要求也在翻倍,2015年只有12%的观众会注意配音,2025年这个比例涨到58%,“现在看剧跟找茬似的,一点不对就出戏”。
就像配音演员说的:“以前观众听个响就行,现在连你喘气重了都有人骂‘不专业’。”
林溪这次就栽在“模仿”上:赵露思原声带点小奶音,林溪本是御姐嗓,为了贴近硬挤细嗓子,导致“哭戏像笑场,吵架像撒娇”。
有网友扒出她以前配的作品,“那时候多自然,现在被框死了”。
说到配音,绕不开AI。
数据显示,2025年AI配音已经占了19.2%的市场份额,某短视频平台甚至推出“10元配一条广告”的AI服务。
但AI真的靠谱吗?去年《长相思》用AI配了3集,观众骂到剧组连夜换回真人:“AI配的‘我想你’像导航报路况”“情绪全靠背景音乐硬撑”。
为啥不用AI全配?
业内人透露:“AI能模仿音色,但模仿不了‘人味儿’。许妍跟外婆告别的戏,赵露思原声带着哭腔说‘我以后常回来看你’,AI配出来就是‘我以后常回来看你’,少了那口气,就少了魂。”
可剧组为啥宁愿用“拼接配音”也不用纯AI?“怕被骂‘敷衍观众’呗,用真人配音好歹能说‘我们努力了’。”
而且《许我耀眼》不是第一个栽跟头的,去年《长月烬明》因“罗云熙配音像感冒”被骂
“因为爆剧赶工期啊!”某影视公司制片人偷偷说:“平台催着上线,演员档期凑不齐,后期只能‘缝缝补补’。
《许我耀眼》为了赶国庆档,后期时间砍了一半,配音组7天配完32集,平均每天配4集,能不出错?”
还有观众不知道的是,现在配音费被压到“白菜价”:“十年前配一集8000块,现在3000块都有人抢,钱少事多,谁还愿意精雕细琢?”
其实观众吐槽的不是配音本身,是“不真诚”。
以前《甄嬛传》孙俪配音配了3个月,导演跟着一起磨情绪;《琅琊榜》胡歌原声录到嗓子哑,后期为一句台词重录10遍。
现在呢?“演员轧戏、剧组赶工、平台要数据”,配音成了最后一块“遮羞布”。
更讽刺的是,AI配音明明能解决“效率问题”,却被用来“偷懒”:“宁愿用AI试配+真人拼接,也不肯多花10天让配音演员跟组。”
说到底,不是技术不行,是人心太急。
就像老话说的:“慢工出细活。” 观众愿意等一部好剧,但剧组等不及要流量——这才是配音风波背后,最该反思的事。
配音是为了让角色更鲜活,不是给观众添堵。
林溪的委屈值得理解,但观众的吐槽也没说错,希望这次风波能让行业醒醒:与其事后回应“尽力了”,不如当初多留10天给配音。
最后问问大家:你能接受演员用配音吗?遇到配音出戏会弃剧吗?评论区聊聊~
信息来源:
更新时间:2025-10-1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