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外卖大概率做不成

最近京东外卖很火,声量很大。但我认为长期看,大概率是尘归尘土归土,哪里来回哪去。

这篇文章记录下我不看好京东做外卖的理由,一两年后再回过头看验证下自己想法的正确和错误之处,也算是德鲁克回馈分析法的具体实践了。

---

互联网平台公司的护城河来自于网络效应,见 从网络效应看抖音/美团/微信的护城河。

京东做外卖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吸引消费者,有消费者就有商家愿意来做生意。

消费者的价值诉求是好的价格(外卖价格更好),好的产品(饭菜更好吃)以及好的服务(配送更快)。

后两项上,京东外卖短期内并不能占优(追平都是遥遥无期),它只能先从价格上入手,也就是补贴。

补贴效果立竿见影,京东外卖很快达到 500 万单,短短几个月就达到美团外卖的近一成,看起来势不可挡。

但现在已经不是移动互联网初期行业渗透率极低的时候。那个时候靠补贴,随便就能拉动非常多用户,并且还有足够的时间去优化效率(不同公司间还没有明显的差距),慢慢创造价值增量。

在一个成熟的,网络效应已经非常稳固的市场里,上一个通过大规模补贴去获取来撬动网络效应的例子,我印象中还是 19 年三款社交 APP 对微信的“围剿”。意图通过发钱的方式撬动微信的社交网络,最后草草收场。

补贴的问题在于,如果产品本身相比竞争对手并没有差异化,甚至还更差,那补贴其实就是纯成本,而不是投资。两者的区别是,成本是花出去就没了,投资则是花出去,能够沉淀下来长期的无形资产。(这方面的正面案例是早期拼多多的广告和补贴)。

那京东外卖能做出差异化吗?很难。外卖本身是一个比拼效率的生意,产品的差异化主要体现在供给丰富度和配送时效性上。品质外卖算是京东切入的一个点,但所谓品质外卖的供给也仅仅只是美团外卖供给的子集,不是说加个 tag 就有差异化了的。

另一个角度是业务的协同性。

美团做闪购,是高频打低频,京东做外卖,是低频打高频。两者现有条件的差异,导致互相攻入对方腹地天然就有难度上的差异。

外卖是高频次业务,这种特性为美团带来了大量且高频的流量,并且在餐饮及生活服务领域建立起强大的心智。这种心智也能带动其他业务的发展。美团外卖可以不赚钱,它可以通过协同业务赚钱。

京东呢,电商本来就是低频次业务,做外卖这种高频次业务,前期就需要投入大量资本做心智渗透。并且京东是三大电商中逛街属性最弱的平台,外卖带来的流量,很难说能给主业电商带来多少订单。

总之,京东做外卖,从商业上看,难度很大。但事在人为,也许京东的战斗力非常强悍,非常能打呢?

历史成绩是对一个人或一个团队能力的最好证明。

你还记得京东上一个成功的业务是什么吗?

对标拼多多的京喜怎么样了?当初的社区团购怎么样了?即时零售非常早期的玩家,京东超市呢?

再看看美团。美团优选不能说多好,但也是为数不多活下来的两个玩家之一。闪购这些年的发展更是威胁到京东主业。比京东超市起步更晚的小象超市(前美团买菜)更是后来者居上。

这些案例能说明,从战斗力上,美团是要比京东强的。

外卖领域,无论是商业还是团队上,京东都不占优,现在它扮演的又是一个挑战者的角色,无法想象它要怎么挑战成功。

当然,京东也是有优势的,那就是舆论。东哥一顿操作,赢得了舆论的好感,同时也降低了投放和补贴成本,不知道这招是不是跟雷总学的。

不过舆论本身并不产生价值,最终竞争还是要回归到商业的本质,那就是长期看,谁能给消费者创造更好的体验,更大的价值。

美团则是理工科直男风格,做的永远比说的多。这种风格在舆论上会很吃亏,但我主观上更喜欢,可能因为我本人也是理工科直男吧。

来源:蛋炒天津饭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2

标签:外卖   频次   护城河   理工科   心智   概率   舆论   效应   消费者   业务   科技   网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