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高层约见中方,拒还中企管理权,但事实证明:技术属于供应链

前言

今年秋天,一向以"法治标杆"自居的荷兰冻结了安世半导体的全部资产,理由是防止"关键技术外流"。

而这家企业生产的只是普通的汽车芯片,且核心产线全在中国,这让荷兰不得不服软,约见中方和谈。

可笑的是,荷兰和谈的条件却是“确保安世在荷兰的可持续发展”,中方如何应对呢?

编辑:AJY(安世半导体是闻泰科技的全资子公司)

全球汽车业踩下急刹车

9月30日,荷兰经济部突然签署部长令,冻结了中企闻泰科技旗下安世半导体全球30个主体的资产,理由是防止"关键技术外流"。

这个法令竟然是冷战时期的《货物可得性法》,几十年没人动过,如今却被翻出来当成打压中国企业的武器。

就在这条部长令下达的前一天,美国甩出了所谓"穿透规则",进一步扩大对中国半导体企业的出口管制,一前一后,配合得天衣无缝。

更讽刺的是,荷兰法院文件赫然显示,早在6月,美国就曾向荷兰提出"建议",换掉安世的中国籍CEO,改由西方人接手。

安世半导体原本是荷兰飞利浦旗下的半导体部门,2016年被中国闻泰科技全资收购后,迅速崛起,如今掌控着全球超30%的车规级芯片供应。

而它的芯片封装测试核心基地,恰恰位于中国东莞,每年产出超500亿颗芯片,日均发货2.5亿颗,这是一块谁都想染指的肥肉。

荷兰这次动手,表面上打着"防止知识产权外流"的旗号,实际上是想通过行政手段将这块肉从中国嘴里夺下来。

更关键的是,它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背后是整个西方产业体系对中国制造能力的恐惧和焦虑。

10月1日,首席法务官Ruben Lichtenberg、首席财务官Stefan Tilger等三人向荷兰企业法庭提交紧急申请,当天就拿到临时裁决,暂停张学政的执行董事职务,封禁其所有内部账号。

10月6日开庭审理时,闻泰方面收到500多页证词,却只被给了两个工作日准备时间,10月7日法庭最终裁决维持临时措施。

闻泰持有的股权除保留1股外全部交由第三方托管,并指派外籍人士掌握决定性投票权。

荷兰律师协会前主席直言,正常跨国企业控制权纠纷平均审理周期为92天,这场7天速判明显是"程序预设结果",但荷兰的强硬操作没撑过一周,产业链的连锁反应就炸了。

安世半导体的德国汉堡工厂每月能生产3.5万片8英寸晶圆,一年转化700亿颗半导体,全球每三辆汽车就有一辆用它的芯片。

荷兰接管后,德国汉堡产线的芯片无法正常运到中国封装,供应链瞬间断裂。

10月16日,欧盟汽车制造商协会连发三封警告信,称美国工厂11月可能停摆。

奥迪德国工厂已减产15%,大众狼堡工厂减产30%,宝马慕尼黑工厂的交付周期从4周拉长到12周。

宝马高管直言每月损失将达10亿欧元,威胁要把电动车型生产线迁至中国沈阳。

截至10月21日,欧洲已有12家汽车零部件企业暂停生产,近20万个就业岗位受到影响,更让荷兰坐不住的是ASML的处境。

10月9日中国升级稀土出口管制,明确含量超0.1%就需严格审批,ASML内部消息显示,现有库存只够维持8周生产。

当稀土成为中国的王牌

10月16日清晨,安世荷兰总部突然切断中国区员工系统权限、停发薪资,想逼中方妥协。

但安世中国早有准备,1小时内启动备用服务器恢复全部系统,6小时调动国内晶圆与零部件供应商填补生产缺口,24小时后全产线复工。

10月18日,安世中国发布公告明确,国内员工薪资由中国公司发放。

运营一切正常,法定代表人拥有最终决策权,员工有权拒绝总部未经同意的指令。

这背后是硬实力支撑。

10月4日,商务部发布出口禁令,禁止安世中国向荷兰总部供应封装测试后的成品组件。

10月9日升级的稀土管制,不仅限制原材料出口,连稀土深加工技术都纳入管控,彻底封死了ASML找替代来源的可能。

荷兰也终于坐不住了,10月19日,卡雷曼斯在一个节目中表态称希望与中方开启谈判。

但前提条件却让人啼笑皆非,必须"确保安世在荷兰的可持续发展"。

荷兰经济事务部大臣卡雷曼斯

在这场讹诈的背后,是整个欧洲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与不甘。

2023年,中国的工业总产值占全球比重已超过30%,而在半导体用重稀土方面,更是掌握了全球85%以上的供应能力。

这意味着,只要中国一按暂停键,欧洲就得停产、裁员、断供,连喘气都难。

荷兰政客的尴尬独角戏

荷兰政府或许以为,接管安世就能掌握技术主导权,但他们忽略了一点,技术不是国籍决定的。

而是供应链决定的,安世的核心产线在中国,封测在中国,原材料也得靠中国稀土出口。

你可以换掉CEO,可以关掉董事会,但你没法搬走70%的产能。

面对无理打压,中方采取了迅速而精准的反制措施,商务部对半导体制造所需的关键重稀土材料实施出口管制。

同时,中方暂停安世半导体在华70%产线的运营资质,导致其全球芯片供应能力大幅下降。

若危机在10月底前无法解决,欧洲汽车产业链可能面临长达三个月的中断,造成超过200亿欧元的经济损失,并威胁近10万个就业岗位。

荷兰经济部长文森特·卡雷曼斯公开表示将在近期与中国官员会面,希望化解由其单方面行政干预引发的"断供危机"。

然而官方立场却始终拒绝承认错误。

更未表现出归还中企对安世半导体合法管理权的意愿,使这场危机的解决前景仍充满不确定性。

中国方案重塑全球秩序

中方的立场始终秉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争端的开放态度,但明确指出,解决问题的前提是尊重事实、纠正错误。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强调,稀土出口管制是维护国家战略安全的合法举措,荷兰若想解决供应问题,必须"正视自身行为对中荷合作基础的损害"。

截至2025年10月21日,距离车企库存告急的临界点已不足十天,全球汽车产业正进入高度紧张状态。

安世半导体的断供风险不仅关乎企业命运,更牵动数百万就业岗位和千亿美元级的产业链。

全世界都在看,10月24日的中美磋商会不会破局,荷兰会不会在10月29日大选后调整立场,安世的命运会不会成为全球化秩序重构的转折点。

结语

安世事件证明,霸权主义的旧船票登不上全球化新秩序的客船,供应链主权才是新时代的硬通货。

未来五年,类似的争端只会更多,但中国的筹码会越来越重,西方的筹码会越来越轻。

面对百年变局,我们该如何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推动构建更公平的全球治理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4

标签:财经   荷兰   管理权   中方   高层   事实   技术   中国   半导体   稀土   全球   芯片   管制   欧洲   工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