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已至,三伏天的酷热仍在持续,高温酷暑与暴雨洪涝等极端天气频繁登场。在这样的环境下,细菌、病毒加速滋生,蚊虫也愈发活跃,加之暑期旅游、聚会等活动增多,人员流动性增大,各类健康风险悄然攀升。为此,平度市疾控中心在此特别提醒广大市民,在尽情享受夏日时光的同时,务必关注自身健康,做好各项防护措施 。
一、基孔肯雅热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通过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叮咬传播。基孔肯雅热以突然出现的发热、皮疹和关节疼痛为主要症状,发热可伴寒战、头痛、全身肌肉痛等;皮疹多在发病后第2-5天出现,多在躯干、四肢伸侧、手掌和足底有红色斑丘疹或紫癜,数天后消退,可伴脱屑;关节疼痛主要累及手腕和踝趾等小关节,腕关节剧烈疼痛是本病的重要特征,通常1-3周缓解;儿童和基础疾病患者有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导致死亡。
主要预防措施:
环境治理
伊蚊依赖小型积水繁殖,因此清除蚊虫孳生地是预防的根本措施,需定期清理室内外易积水的地方。
个人防护
外出尽量穿浅色长袖衣裤,减少皮肤暴露面积,裸露皮肤喷涂驱蚊剂;室内安装纱门纱窗,使用蚊帐、电蚊拍等。尽量减少在户外树荫、草丛等蚊子多的地方逗留。
关注流行区疫情
如计划前往东南亚、非洲等或国内发生疫情的流行区,出行前查询当地疫情信息,做好驱蚊防蚊准备,返程后密切关注身体状况。
及时就医
一旦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痛等相关症状立即就医并告知旅行史和蚊虫叮咬史。
二、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通过伊蚊(花斑蚊)叮咬传播。主要症状包括发热、较剧烈的头痛、眼眶痛、关节肌肉痛、皮疹等。重症患者可能出现严重出血和休克,甚至死亡。
主要预防措施:
防止蚊虫叮咬
户外活动时,穿好长衣长裤,裸露的皮肤喷涂驱蚊剂;室内装防蚊纱窗;睡觉时挂蚊帐等。
定期清理蚊虫孳生地
室内外积水容器及时清理,3~5天刷洗换水一次,翻盆倒罐,清除容器内积水,避免蚊虫孳生。
提高自我就诊意识
14天内有登革热疫情发生地旅居史者,若出现发热、皮疹、头痛、关节痛、肌肉痛等症状,及时就医,主动告知旅居史和蚊虫叮咬史。
三、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
随着气温升高,致病菌生长繁殖加快,若食品生熟不分、食品贮存不当或进食未经加热处理的食品,易引起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常见症状包括腹泻、腹痛、恶心、呕吐等。
主要预防措施:
保持清洁
餐前便后、生熟食品交替处理时洗手;清洁厨房用具;防鼠防虫。
生熟分开
生熟食品在加工时使用两套处理工具,储存时分开存放。
煮熟烧透
肉、禽、蛋类和海制品要彻底烧煮熟;冰箱里存放的剩饭菜、熟食应彻底加热后再食用。
保持安全温度
熟食在室温下存放不宜超过2小时,应及时放入冰箱冷藏,且冰箱中食物不宜贮存过久。
确保原材料安全
选用符合安全标准的水、新鲜健康的食物,瓜果蔬菜生吃前彻底洗净,不食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四、高温中暑
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导致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功能障碍。轻症可出现头晕、胸闷、面色潮红、皮肤灼热、体温升高等;重症会出现大量出汗、血压下降、晕厥,甚至意识障碍、嗜睡、昏迷等,如不及时处理,可能引发多器官功能损伤。
主要预防措施:
尽量避免高温天气室外活动,出门注意防晒、降温。外出时选择轻薄、宽松、浅色衣物,并做好防晒措施,选择阴凉处行走或活动,避免太阳直晒。老年人、儿童、基础疾病患者要特别注意防暑降温,合理休息。
露天或高温环境工作时,须配备通风降温设施,避免阳光直射,合理调整工休时间,避免过度疲劳。
合理饮食、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夏季适量补盐、饮食清淡、保证能量充足。饮水水温不宜过烫、过冰,不宜饮用含酒精或大量糖分的饮料,养成少量多次的饮水习惯。多食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B、维生素C的食物。
关注天气预报和高温预警信息,做好防暑降温准备。
关注身体健康,提高防护意识。若自己或周围的人出现中暑症状,要及时转移至阴凉通风处,进行降温、补水,同时拨打120,及时就医。
希望广大市民朋友能将这些健康提示融入日常生活,时刻绷紧健康防护这根弦。若出现不适症状,请及时就医。愿大家平安健康度过这个八月,尽享夏日的美好与惬意!
来源:平度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平度融媒编辑:盼盼
更新时间:2025-08-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