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杨振宁初恋张景昭的境遇,才知先生的无意之举“救”了邓稼先

2025年10月24日,北京八宝山烈士公墓,一代巨匠走完了他人生最后一程。

追悼会大厅,杨振宁的至亲全部到场,小他54岁的妻子翁帆神情悲恸,令人不忍直视。

杨振宁一生两娶,发妻杜致礼,是杜聿明将军长女,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

有人说,杨振宁娶翁帆,是娶了另一个杜致礼,因为两人太像了,却不想杜致礼并不是杨振宁的初恋。

2004年,杨振宁在北大和台湾学生做分享时,突然谈起了他的初恋,更确切地说,是他的暗恋对象张景昭。

1938年夏天,在父亲的支持下,只读了半年高二的杨振宁,以“同等学历”参加了当年的统一招生考试,在两万名考生中,杨振宁以第二名的好成绩,被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录取。

当年,与杨振宁一起考入西南联大物理系的,还有4名女生,其中一名叫张景昭,时年19岁。

张景昭在物理系读了一段时间后,就转到了数学系,成了杨振宁父亲杨武之的学生,学校并不大,张景昭也很优秀,时常到家里来请教杨武之。

那时的女生,大都穿蓝布衫,唯有张景昭,常穿一件红色的西装外套,在同学中显得比较特别,也引起了杨振宁的注意。

为了能见到张景昭,十六七岁的杨振宁,经常提前打听好她上课的地方,然后请假在她教室附近徘徊,以便能和她说上几句话。

初入情场,杨振宁心绪波动很大,正常的学习生活完全被打乱,持续了一两个月后,他猛然意识到,再这样下去就无法念书了,于是强制自己不去见张景昭,也不去想她。

一段懵懂的爱情刚刚萌芽,就被杨振宁强大的自制力“扼杀”了。

张景昭大学毕业后,就被西南联大“五才子”之一的王传纶娶回家了。

王传纶

当时正处于抗战时期,哪怕是联大毕业工作也不好落实,再加上王传纶无心从政,最后两人去了贵阳的清华中学教书。

1951年,王传伦从国外留学回来,张景昭进了北大数学系教书,王传纶则把自己的后半生,都献给了人大财政系,后来成了著名的金融学家。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了, 首当其冲的就是知识分子。

张景昭的身份更特殊,父亲是国民党官员,自己又是北大教授,造反派几乎天天来“帮”她认识错误,受尽折磨。

最后张景昭不堪其辱,想办法离开了这个世界。

不光高校受到冲击,科研机构也未能幸免。

很多年轻的科研人员,不光要蹲学习班,还要接受改造,工作生活受到很大的影响。有资历的科学家,因为周总理有特别指示,造反派不敢太放肆,但也免不了蹲学习班。

邓稼先、于敏、陈能宽等十几位科学家,在1970年左右,经常要到西北某基地学习班报到学习。

1971年7月,杨振宁回到了阔别26年的祖国,当时中美关系正处在破冰的关键时间,作为美国华裔,杨振宁此举有重大意义,并得到了周总理的亲切接见。

和周总理交谈后,杨振宁拿出了一份要见的亲友名单,上面第一个就是邓稼先。

1924年,邓稼先出生在安徽怀宁,父亲邓以蛰早年留学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1928年回国,受聘为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

邓稼先父母与兄妹三人

与杨振宁不同的是,邓稼先8个月大时,就与母亲和两个姐姐搬到了北平。

就这样,两个安徽男孩在清华园相遇了,只不过他们小学并不在一处上,直到上了崇德中学,才成为同学和好朋友。

1941年,邓稼先也考上了西南联大物理系,此时杨振宁已经在准备研究生考试了,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无话不说。

1944年,杨振宁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留美公费生,在等待留美的日子里,他由父亲介绍,去了联大附中教书,也就是在这里,他遇到杜致礼。

5年后,在美国普林斯顿大街,他们再次相遇。

1948年9月,邓稼先也考取了美国研究生,与杨振宁的弟弟杨振平同船赴美,之后进入普渡大学研究生院学习。

在校期间,邓稼先成绩优异,不到两年便修满学分,于1950年8月拿到博士学位。

在美期间,两个好朋友虽不同校,但经常有书信往来,杨振宁甚至还帮邓稼先分担一些生活费用。

拿到博士学位仅9天,邓稼先就毅然回到祖国,之后就投入到了祖国的大建设中,与杨振宁也慢慢断了联系。

21年的光阴,并没有让两位好朋友陌生,刚一见面,四只手就紧紧地握在了一起,两人眼睛都湿润了,却又都克制望着对方笑。

接下来两个人的一番对话,却让人忍俊不禁。

杨振宁:你在什么地方工作?

邓稼先:在北京之外。

杨振宁:什么单位呢?

邓稼先:京外。

杨振宁不明白这是一个什么单位,但两人会面时间紧,他没有再继续追问,而是侃侃而谈介绍国外科学发展情况,邓稼先默默地听着,很少插话。

因为他能说的不多,很多话都涉密不能说,只能听杨振宁说了。

杨振宁离开北京,在上海见到弟弟杨振汉后,向他打听:京外是什么单位?

杨振汉大笑说,哪有这个单位啊。

杨振宁一下明白了,邓稼先应该是不能说,他理解好友,但心情并不轻松。

同样心情不轻松的,还有邓稼先。

两人分别时,杨振宁问了他一个问题:寒春有没有参加中国原子弹的研制?

寒春是美国核物理学家,同时也是杨振宁的同门师姐,两人都师从费米,1948年,寒春和男友一同到达中国陕北,之后一直定居在中国,再没有回美国。

早前杨振宁在美国看到的报道,中国的原子弹研制名单里,有寒春的名字,他想再求证一下。

对这个问题,邓稼先没有立即回答,他要请示上面,当得到周总理的指示实话实说时,邓稼先回到家后,连夜给杨振宁写了一封信。

这封信第二天就转交到了杨振宁手里,当看到中国的核弹没有外国人参与时,杨振宁忍不住当众落泪,躲到卫生间平复情绪后才出来。

两人这次的会面,看似平淡,却帮邓稼先解了大围。

杨振宁已经是知名物理学家,而且还拿到了诺贝尔奖,与邓稼先的关系又这么亲密,这让造反派不敢再动他。

多年后,邓稼先的夫人许鹿希说:也许是上天让杨振宁救了邓稼先一命。

杨振宁后来才知道,自己的一个无意之举,不仅救了邓稼先,还救了一批当时搞核武器的人。

1986年,邓稼先患上了直肠癌,这种病,正常人做个手术或化疗,都可能再活十年八年。

但邓稼先不同,他骨髓里有放射线,只要一化疗,白血球和血小铁马上跌到零,然后会全身大出身,嘴里是血,耳朵里也是血,十分痛苦。

1986年6月,杨振宁回国,特地去医院看邓稼先,两人在走廊合影留恋,不承想,这竟是两人最后一张合照。

照片中,邓稼先唇角似有血迹,而杨振宁的眼眶里,似有泪花,可能他也知道,这次再也“救”不了这位老友了。

一个月后,邓稼先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杨振宁得到消息后悲痛不已,立即发来唁电,一年后回国,亲自前往八宝山为邓稼先扫墓。

如果没有两人的深厚情谊,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邓稼先肯定要吃更多的苦头,对他的研究工作也会造成很大的影响,而这一切,都源于两个人内心纯粹的友谊。

如今,分离了半个世纪的两位老友,终于在八宝山再次相遇了,愿他们的友谊万古长青。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7

标签:历史   境遇   初恋   杨振宁   联大   美国   物理系   宝山   中国   父亲   学习班   两个   单位   北京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