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火袅袅,香气四溢,这个国庆假期,烧烤成为了连接人与人、城市与乡村的美食桥梁。
今年国庆假期,全国多地掀起烧烤消费热潮。从山东淄博的网红烧烤专列,到广西融水的苗乡烧鱼节,再到寻常都市巷陌的烧烤摊点,烧烤这种充满烟火气的美食形式,成为金秋时节休闲社交的热门选择。
夜晚降临,灯火阑珊处,各大烧烤摊点早已人声鼎沸。市民与游客纷纷走出家门,汇聚于各个烧烤店,享受这独特的“烟火气”。
烧烤热潮席卷全国
国庆期间,烧烤成为了连接人心、传递快乐的桥梁。炭火之上,每一份美食都承载着厨师的匠心与食客的期待。
在山东淄博,这座因烧烤而火爆出圈的城市,国庆期间迎来了新一轮游客高峰。淄博烧烤凭借“烤炉+小饼+蘸料”的灵魂“三件套”,在社交媒体上持续走红。
数据显示,“淄博烧烤”关键词全平台搜索量同比增长超过770%,网络热度指数同比增长975%,位居2023年中国网红城市榜首。
而在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金秋烧鱼季如约而至。欢快的田垌抓鱼、热烈的田鲤烧烤、醇香的苗乡米酒,让村民和游客共同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烧鱼不仅是苗族的美味佳肴,更是一种庆丰收的民俗活动。
数据背后的消费热情
美团发布的消费趋势数据显示,国庆期间餐饮预订火热,到店餐饮线上预订单量同比去年增长87.6%。烧烤作为餐饮品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贡献了可观的消费增量。
在美食偏好上,国庆节前搜索量最高的TOP10餐饮品类中,烧烤位列前五,仅次于小吃快餐、面包甜点和饮品店,甚至超过了火锅和川菜。
“周边游”“本地游”等关键词在美团上的搜索量环比增长440%,一些小众假日休闲玩法,以及徒步、露营等户外活动备受追捧。而这些活动往往与户外烧烤密切相关。
烧烤背后的社交属性
烧烤具有独特的社交属性。大声的吆喝、滋滋的油香、弥漫的烟火,小小的烧烤摊天生带有一种浓烈的烟火气氛围。
NCBD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26—35岁的消费者为中国烧烤的主要消费群体。这反映了烧烤对年轻人的强大吸引力。
“烧烤给了年轻人释放压力、彼此沟通的途径。”一位社会观察者指出,“在轻松的氛围中,人们更容易展现真实的自己。”
烧烤也几乎带动了一条“产业链”。由于烧烤“万物皆可烤”的特点,带动了相关食材的销售,甚至激活了传统淡季的牛羊肉市场。
淄博经验的启示
淄博烧烤的成功出圈,提供了烧烤经济的一个典范案例。从3月份的出圈到五一期间达到流量顶峰,再到国庆期间成为现象级城市,淄博的烧烤热潮经历了蓄势期、升温期和爆火期三个阶段。
淄博市政府及时的应对措施功不可没。面对大流量,如何承接住、承接好,是对一座城市的全方位考验。淄博迅速开通“烧烤专线”,新增定制公交专线,全市207家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免费开放停车场和公厕。
淄博市文旅局发布《致广大游客朋友的一封信》,建议游客五一错峰出游、避免扎堆,打出时间差、换得舒适度。这种真诚的态度赢得了游客的好感。
烧烤文化的新内涵
烧烤不仅是一种烹饪方式,更是一种文化现象。近年来,烧烤被赋予了新的文化内涵。
可口可乐与人民日报携手打造的《这烧烤很中国》点出了中国人为何总爱聚在烧烤局:“烧烤也成了局,这就是热气腾腾的中国模式。”
不同地区的烧烤也各具特色:豪迈的东北烧烤,精致的广式烧烤,热辣的长沙烧烤,以及特色十足的南昌烧烤。只要有烧烤的地方,就有不同的地域文化体现。
从淄博到融水,从城市到乡村,烧烤的烟火气在这个金秋时节愈发浓郁。烧烤摊前,人们不仅品尝美食,更在寻找一种连接与归属。
随着假日经济持续升温,烧烤这类充满烟火气的消费形式,正在成为拉动内需、促进社交的重要力量。
更新时间:2025-10-0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