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民调机构称77%民众反感中国,在中国,又有多少人看好美国国?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据皮尤研究中心最新民意调查显示,77%的美国成年人对中国有负面的看法。这个百分比虽然比起2024年的81%稍低一点,但是也处于历史新高水平,并不是巧合,而是一个长期存在的一种状态。

图 | 美国公民

更耐人寻味的是,还有73%的美国人认为中国的全球影响力正在上升。一边不喜欢,一边又觉得它很厉害,这才是如今中美认知错位的真实写照。

在政治宣传和媒体环境的双重夹击下,美国公众对中国的情绪多年来一直处于高压状态。从贸易战到科技战、从南海问题到芯片限制,只要中国出现在美国主流舆论视线中,基本都是带有“威胁”、“挑战”、“不透明”的负面标签。

图 | 在美国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市,人们参加哀悼活动

皮尤报告也显示,81%的受访者认为中国没有把其他国家的利益放在心上,80%的人觉得中国不尊重人的自由。

这种成见如此普遍的存在,并不是简单的认知不同,而是舆论被刻意导向的结果,美国的媒体长期把中国当成了制度上的对立面,而政客们更是会将这个说法用到极致。每逢选举节点,中国话题就是政治秀的固定节目。

但是人的情绪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份数据里面“极端负面”所占的比例,2024年时有43%,到今年变成了33%,足足下降了10个百分点。

图 |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

这就意味着,起码是有一部分人态度开始动摇了,尤其是年轻人,对中国的了解不再是来源于电视报纸,而是靠Tiktok、小红书、b站。他们看到的中国,不是抽象符号,而是有生活细节的真实社会。

而中国人对美国的“仰望”也在悄悄改变,2024年芝加哥国际事务委员会联合卡特中心就针对中国民众做了一项调研。

结果显示,61%的人认为对美应该“合作与限制并举”,这是一个非常现实主义的回答了,不再是简单的仇视也不再是过去的“高山仰止”。

图 | 美国总统特朗普

早在2016年,北京大学王缉思教授就指出,中国民众对美国的好感度呈逐年递减趋势。

这十年间美国的变化与他的外交政策是紧密相关联的,说规则、公平、自由嘴上一套,实际上却动不动拿国家安全当幌子去打压中国企业,从华为到TikTok再到留学签证,芯片出口哪里有不插手的道理。

2025年的时候,有关中国人的喜爱程度的数据还没有公布出来,不过从全世界的角度来看数据已经可以窥见一些端倪。

图 | TikTok

据皮尤研究在25个国家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美国在全球“净好感度”上从+20骤降至-5,而中国则由+5上升到+14。在国际舆论场上,中美的形象此消彼长。

另一份由Ipsos所作的全球民调也透露出类似的信号,在“世界事务是否能带来正面影响”这个问题上,中国首次在29个样本中超越美国。

这个变化带有象征意义,美国这些年凭借“价值观外交”支撑起自己的软实力,但是现在却在实际问题上不断掉分,中国却经由基础设施合作、疫情过后经济复苏还有“一带一路”项目慢慢累积信任。

图 | 皮尤研究中心

但这也并非说美国在这场舆论战中完全败退,皮尤的另一项数据显示,尽管有50%的美国人认为自己正生活在一个“全球转向”的世界里,仍有56%的人将中国视作“竞争对手”,33%的人将其视为“敌人”,只有9%的人希望与中国结成“伙伴关系”。

还是有竞争的心态,这说明美国并不是完全的恨我们,而是用一个“强大的对手”的姿态来重新定位中美关系。

中国国内的舆论环境也正在发生变化。中美两国谁更强大的争论已经降温,“美国梦”对年轻人不再具有吸引力。

图 | “占领华尔街”运动

人们最在乎的还是谁能把发展、就业、医疗、住房这些现实问题给解决掉,网络上关于美国政治极化、治安混乱、枪击案频发之类的报道越来越多,对于好莱坞、NBA还有苹果手机这些文化产品倒是保持着一定距离感。

这也绝不代表中国人抛弃了美国,在科技、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中国依然认为美国是值得学习的国家。但以前那种美国代表未来的观念、美国是世界坐标之类的说法正逐渐消逝。

全球民意正在变化,尤其在中低收入国家。中国能赢的信任是基础建设、有看得见的成果、快速交付;美国经常只是停留在“程序”“制度”“标准”这样的层面上,并且不能落地。加之本国内政失序、 外交上搞高压政策,形象直往下掉。

图 | 江苏苏州,2025中国汽车底盘生态链展览会在苏州狮山国际会议中心启幕

从上面看,中美彼此的好感度都在下降,但表现出来的是两种不同的情绪逻辑,美国人是“讨厌里藏着警惕”,中国人是“清醒里带点防备”。前者是受情绪和舆论的引导,而后者则趋于务实、理性。

中美之间存在的认知鸿沟并不会很快被消弭掉。需要留意的一个情况是,情绪的起落与态度的转变,其背后的原因并非完全可由政治决定,民间所处的认知道路、媒体报导的角度、新一代媒介的使用手段,这些均已成为新的变量因素。

皮尤那个“77%”的调查问卷,只是一个表面现象,在背后藏着太多美国人自己的焦虑,映照着太多中国人 “看不懂” 的问题。

图 | 北京市朝阳区,行人

对中国人来说,舆论风向不是国际风评,好感度涨跌不是目的,要看清的是怎么让全世界更多人看懂中国,看清楚到底是谁挑起冲突,又是谁悄悄在建。

中美这番“情绪对视”并不是一场简单的民调上下,而是世界新秩序正在被重新定位。

参考资料

1.《中国“全球好感度”上升,美国变负数》2025-06-03 21:27 | 来源:中国新闻网

2.《民调显示:越来越多美国人不再相信“美国梦”》2024-07-09 15:00 | 来源:中国日报网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4

标签:财经   中国   美国   反感   民众   机构   好感度   中美   舆论   情绪   认知   美国人   全球   中国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