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究竟需不需要“年轻化”

如今,围绕白酒“是否需要年轻化”“如何年轻化”的讨论越发热烈,也有不少知名品牌做出积极的市场尝试,比如越来越年轻化的包装设计、越来越小的容量、越来越低的度数……旨在降低白酒的购买或者品鉴门槛,以达到吸引年轻人的目的;另一些市场尝试则是从扭转白酒在年轻人心中的形象开始做起,比如邀请年轻明星代言、与潮流品跨界联名、更多地强调独饮场景与朋友聚会场景……但纵观以上尝试所呈现的市场结果,并非所有的品牌都能达成预期目标,很多产品折戟沉沙,其品牌在年轻消费群中的影响力仍旧有限。

为了更好地梳理“白酒年轻化”的战略路径,实现其战略目标,不妨从经典的市场三要素出发,再度审视“白酒年轻化”的三要素课题,从而回应“是否需要年轻化”“如何年轻化”的叩问。

年轻化的重点不是“年轻”,而是“代际”,更是代际消费习惯的培育

我们认为,将“白酒年轻化”机械地划分为“什么年龄段喝什么酒”,是一种有失偏颇的设定。这种划分模式对应着人生的发展阶段:从学生时代,到工作、结婚、生子,再到成为社会中坚力量,掌握一定的社会地位与资源,直至最后退休。白酒行业过去的市场策略,均是针对以上人生发展阶段进行的场景开发。这套开发逻辑符合经典的市场营销路径,未来仍将具有重要影响力。

而问题的关键在于“代际消费习惯”的变化。上一代白酒消费者成长于改革开放前后,更看重‘面子’,且其消费习惯养成于国外烈酒尚未大规模进入中国的时代,白酒(包括露酒、配制酒)是他们对于烈酒的唯一选择。这种消费倾向伴随其一生,加之国力提升与消费场景扩大,共同促成了白酒的繁荣。

然而,这一代消费者终将老去,其消费能力与频次都会降低。新一代消费者成长于改革开放深化、信息电子化、国外烈酒纷纷涌入的时代,消费趋于多元化与个性化。白酒不再是唯一选择,威士忌、清酒、白兰地等都成为可选之项,无形中冲淡了白酒的影响力。

因此我们认为“白酒年轻化”一定需要,但并非一个具体的命题,而是需要全行业的共同努力的代际消费习惯的争夺。

定价高低不是唯一重点,新一代消费者心中的价格带占领才是核心逻辑

截至目前,大部分试水“年轻化”的品牌在产品定价上尚未找到明确标准,要么定价过高导致市场遇冷,要么定价过低致使渠道缺乏推广动力,至今仍未出现具有普遍影响力的大单品。对此,我们仍旧保持上文中的观点:必须着重分析新一代白酒消费者的习惯变化,进而从新品类、新市场、新场景的角度,重新占领价格带。

具体而言,飞天茅台、五粮液普五、汾酒青花汾30、剑南春水晶剑、洋河蓝色经典等大单品,过去是、现在是,并将在长期内继续是人情往来、商务宴请等正式场合中不可替代的角色。即使新一代消费者,大概率也会尊重这一传统。而真正需要为迎合新一代消费者而重新进行产品定位的,则是那些过去由二三线品牌或地产酒所占据的、针对其他饮酒需求和场景的市场。

事实上,新一代消费者的需求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其消费支出结构也更多元复杂。例如,他们会购买游戏皮肤与道具、盲盒手办与户外装备,同时在服装、护肤、形象管理上的支出也显著更高。对于这一消费群体,如何定价,如何深刻洞察价格带背后的人群画像,对白酒品牌乃至整个行业而言,都是一项全新的挑战——因为显而易见,新一代消费者在酒类产品上的支出占比不如上一代消费者。

与新一代消费者做朋友,强化内容营销能力

最后是营销层面。尽管面临代际转化与消费习惯迁移等诸多挑战,仍不乏品牌在新一代消费者心中占据一席之地,例如2018年前后的江小白与2024年声量崛起的劲酒。抛开定价因素,这些品牌显然将培育新一代消费者作为长期战略,其在内容营销与互动趣味性方面的探索,值得行业借鉴。

品牌需将“年轻化”视为一场关于消费代际培育的长期战略,从新品类、新市场、新场景的角度,重新梳理价格带与目标人群的对应关系,方能在未来实现超越。

(来源:大家酒评)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30

标签:美食   白酒   新一代   消费者   品牌   场景   市场   烈酒   影响力   价格   行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