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古代没人敢伪造圣旨?你看圣旨第一个字是啥,怎么造?

在中国古代,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和地位。皇帝后宫嫔妃众多,每个人都翘首以待皇帝能够宠幸自己。朝堂上大臣众多,无一人敢违背皇上的命令。从贫民百姓到高高在上的皇孙贵族没有一个人敢违背忤逆皇上,如果对皇上不敬,轻则人头落地,重则满门抄斩。

有时候皇帝的命令不能直接传达而是通过圣旨的方式传达下去。皇帝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然后由自己的贴身太监,朗读传达。接听圣旨的人跪地叩首,就像皇帝在自己面前一样,仔细听着公公朗读圣旨,然后恭恭敬敬起身接旨。 我们经常可以在电视剧中看到有假传圣旨的人被砍头。假传圣旨在古代是十分严重的罪名,伪造圣旨就更为严重了。

真正的圣旨是很难进行伪造的,因为它的材质和图案都很特殊,平常人并没有途径能获得。首先,圣旨的布料很特殊,十分的珍贵稀少,平常人并没有足够的钱和途径去获得这种布料,即使是尊贵的皇室获得这种布料也并非易事。

读圣旨的公公第一句话,就是奉天承运,皇帝昭曰。一份真正的圣旨上有很多的花纹,圣旨上的第一字就是奉字。奉这个字是很难造假的,每个奉字都会被绣在祥云的上边,并不是写上去的。每一份圣旨的奉字都是独一无二的,根本没有方法去进行伪造。缝制圣旨的人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些人因为工作的特殊性,会被严格监管,普通人并没有机会去接触这部分人。

伪造圣旨的罪名并不比假传圣旨的罪名小。因此,聪明的人并不会冒着生命危险去伪造圣旨。

圣旨的颜色有很多种,并不是只有黄色一种颜色。不同等级的官员,皇上会给他们不同颜色的圣旨。最常见的黄色圣旨是给一些品级比较低的官员使用的。不仅是圣旨的颜色,圣旨上的图案也是根据官员的等级有所不同,分为三六九等。如果圣旨上有十分复杂的图案,那么这位官员的等级至少是五品以上。那些黄色蚕丝制成的圣旨是最为常见的,一般是颁发给那些低品级官员的。

无论是任何人见到圣旨就像是见到了皇上本人,必须下跪叩首表示对圣旨的尊重。宣读圣旨的公公在宣读完的时候,听旨的人要双手恭恭敬敬接过圣旨。宣读完毕的圣旨必须好好保存,不能送给别人,也不能弄脏弄坏。如果保存不当受到损坏,会被认为是对皇上的大不敬,轻则有牢狱之灾,重则人头落地。

在一份真正的圣旨后面,都会由皇上亲自盖上自己的盖章。盖章是皇上专属的,平常不用的时候会被放在非常隐秘的地方,平常人根本没有办法窃取。如果是处在一些特殊的年代,皇权并不是集中在皇帝一人的手中,那么一道真正意义上的圣旨,要经过各部门的层层审核和批准。可见,伪造圣旨的途径是非常难的,并非易事。

我们在电视中听到,圣旨的第一句话就是“奉天承运,皇帝昭曰“。其实并非所有的圣旨第一句话都是如此,不同朝代圣旨的第一句话都是不一样的。在明朝之后,圣旨的第一句话才是“奉天承运,皇帝昭曰”。

据说在明朝朱元璋称为皇帝之后,皇帝在奉天殿举行朝会,因此奉天二字就出现在圣旨之上。其次,皇帝就是天子,所以皇帝两个字的位置应该和天这个字平齐,由于特殊的格式要求,就变成了“奉天承运,皇帝昭曰”。其实正确的读法并非如此,而是“奉天承运皇帝,昭曰”。

除此之外,民间还流传一种说法。据说,明朝朱元璋阅读奏章的上面有一块匾,上面有四个大字“奉天法祖”。所以朱元璋也被尊称为“奉天法祖皇帝”。为了彰显皇帝的权威,就把“奉天”两个字放到了圣旨当中。

写到最后,相信很多朋友都会对圣旨有了新的见解。很少有人会去伪造圣旨,因为圣旨的伪造对于平常人来说真的是太难了,不仅没有材料,程序也十分繁琐。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2

标签:圣旨   奉天   明朝   皇上   罪名   公公   布料   官员   皇帝   平常   古代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