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奇帆这个人,在经济圈子里头名气不小,前重庆市长,现在是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经常在各种场合谈房地产,2023年底,他就说过2024年楼市会止跌回稳,那时候很多人不信,结果2024年政策一波接一波,市场真就稳住了,没崩盘。
现在到2025年了,他年初时候预言2025年是房地产新起点,不再拖经济后腿,今年上半年数据看,销售降幅收窄,一线城市有点回暖迹象,明年2026年要是继续按这个逻辑走,大概率也靠谱。不是说他神准,而是他抓住了人口、库存、政策这些核心点。
早在2021年,他就提过中国房地产十大拐点,人均住房面积快50平方米了,房子够住了,开发商高负债模式得改,9万多家房企将来剩1万家。现在看,2025年上半年,房企数量确实在缩水,好多小开发商倒闭或被并购,剩下的大多是国企背景的。
2023年11月,他说2024年止跌回稳,靠地方国企回购、央企托底、城市更新这些方式软着陆。结果2024年,北京合肥等地真就搞了以旧换新,回购烂尾楼转保障房,新房销售跌幅从2023年的20%多收窄到7%左右。这不是巧合,是他的思路跟上了政策。
2025年1月,他在企业创新大会上又说,今年房地产止跌回稳,形成新阶段起点,至少不对经济负拉动。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他算过账。
库存20亿平方米,房价从2020高点降了40%到50%,企业负债率得降到50%。政府出10万亿收购,转公租房,就能消化存量。未来15到20年,房地产随GDP同步增长,不大涨不大跌。
黄奇帆预言的应验轨迹
2021年10月,黄奇帆列出十大拐点,人口少,自有住房率90%,需求转向改善型,土地财政泡沫撑不住房价。结果2022年市场就开始凉,开发投资下滑,房企爆雷频发。
2023年他预言2024止跌,当时市场情绪低谷,投资降,新房销售面积同比滑7%,但跌幅比2023年收窄10%以上,一些城市小阳春冒头。政策性银行低息贷款保交楼,房企重组,没引发银行危机。这就是他说的软着陆,不是救市,是稳系统。
2025年上半年,国家统计局数据,新房销售面积4.58亿平方米,同比降3.5%,销售额降幅也小了。开发投资46658亿元,降11.2%,住宅投资降10.4%,但一线城市新房成交增13%,二手房增22%。
中指研究院说,市场规模回调但降幅收窄,现房销售好于期房。连平分析,2025年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约9.36亿平方米,降4%,房价缓跌走稳。这跟黄奇帆年初预言吻合,不再负拉动经济,止跌回稳。
不是所有城市都一样,一线如北京上海复苏快,成交额3.2万亿元,房价环比微涨1.3%;三四线库存周期18个月,压力大。但整体看,他的判断基于人口结构、库存消化、金融政策这些硬指标,没瞎猜。
他强调供给精细化,房企从造房卖房转持有运营;需求多样化,租赁、更新为主;政策理性,不靠放松限购一锤子买卖,而是存量消化加结构优化。
三组力量支撑:地方财政不依土地收入,人口限新增购房,金融保基本盘。房住不炒内化成逻辑,这一轮回调没暴跌潮,没系统危机。
2025年上半年,政策资金已3万亿,扩展到6到10万亿,房企用回收资金清债,银行审核贷款稳住。机构报告说,上半年销售额波动回升,二手房以价换量带动重点城市成交。
标普全球说,二手房增长帮市场下半年回稳,2025新房成交额8到8.5万亿,跟2024年9.7万亿差不多,二手房占比高。惠誉评级说,全国新建住宅回暖,但结构性问题如库存高、购房能力低还在。黄奇帆看的是结果,不是过程躁动,他的预言今年部分应验了。
现在2025年8月了,市场啥样?国家统计局前7个月数据,新开工住房面积降近20%,库存是历史平均两倍多。第一财经说,商品房待售面积高企。
路透社报道,房价继续跌,房地产规模减半,全国平均房价降30%,社会财富蒸发120万亿。纽约时报说,库存不减反增,居民消费信心跌到15年前。
但也有止跌信号,一季度弱复苏,销售跌幅收窄,住宅稳定,投资新开工低迷,小阳春成色不足。二季度核心城市新房平稳,一季度修复,二季度转弱。
二手房价换量,重点城市成交好。CBRE展望,2025经济复杂,但地方政府化债、房地产企稳夯实基础。住建部说,2025把四个取消、四个降低、两个增加政策落实,限制性政策逐步取消,购房门槛降。
现房销售占比大,热点城市房价止跌,好房子供应放量。摩根士丹利说,2025二季度触底,新房销量降10%,房价跌。但中信证券说,下半年剧变,开发投资不振,房价拖累消费减弱,区域土地财政分化。
长远看,黄奇帆说未来20年城乡融合释需求,住宅基础在。但现实考量,人口大幅下降,房子过剩,一百年不建也够。
局部震荡不逆全局下跌,普通人接盘扛着,实现软着陆。装配式建筑推广,结构脆弱,十年内隐患大,但这是顶层决定。财富倒退,危机罕见,人口房价预期双重打击。
老百姓钱进股市,房地产成财富蓄水池后,崩盘了,钱没处去。企业财务2025比2020垃圾,但没外汇放开,只能捏鼻子买A股。物质丰富贬值,房子也贬,感情需求涨。
家庭房地产债务、地方债、代际转移,到2050年消化。黄奇帆重点是稳不崩,2025新格局开启,明年延续概率高。他的话影响政策,保持活跃,专注研究。
更新时间:2025-08-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